米果|吃一口日本小說
【米果|日本小說教我的事】「這個國家什麼都不缺,就是沒有希望」——村上龍《希望之國》
作者:米果 / 2013-07-31 瀏覽次數(10003)
2001年,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發生日本少年被地雷炸傷的意外,透過CNN報導,揭露了兩名國中生離開日本,加入當地部落,成為普什圖族的一員。其中一位受訪的男孩對著鏡頭表態,說他已經徹底遺忘日本,「這個國家什麼都沒有,是個已經死掉的國家……」
這是2002年在台灣出版的村上龍小說《希望之國》出現的情節,而在日文原書集結成冊之前,這系列在《文藝春秋》自1998年到2000年,長達20個月的連載,等於預言了日本在未來十年即將面臨的政經社會與教育困境,甚至,不只日本,連台灣也出現在關鍵的章節,某個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80歲長者,據說是蔣介石時代的前技術官僚,預言了日本遭受貨幣攻擊與解套的方法……
直到2013年此刻,我才讀到這本小說,小說設定的年代已然成為過去式,但多數情節卻一一驗證,成為鮮明的對照腳本,這是閱讀小說以來,絕無僅有的經驗。
身為小說家,村上龍的圖像非常強烈,至今我讀過他的作品以《跑啊,高橋》和《69》最為過癮,但《希望之國》顯然又超越了。他對日本這個國家的焦慮,透過小說表態,彷彿武士刀用力劈下,即使經歷十數年頭,卻在小說裡,看到台灣此刻面臨的問題,即使沒有百分之百雷同,卻讓人嚇出一身冷汗。
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因為對日本絕望而遠赴巴基斯坦的日本少年的一席話,之後引起中學生的罷課棄學風潮,這些平均年齡在14歲前後的小孩,透過集體罷課、占領校園、網路連結,開始建立實體組織、介入即時媒體事業,又收購泡沫經濟期的廢棄旅館,成為職訓中心,甚至透過國會作證的機會,向全世界發聲,之後在北海道建立他們自己的城鎮,發行貨幣,逐漸從政治混亂、經濟衰退、社會無望的成人世界脫軌,建立他們的理想之國。
國中生的集體逃出,打造成人世界無法抵達的真實烏托邦,成人世界那些矯情的身段、閃爍的推辭、被權力綁架的無用結構,被他們徹底打破。
這小說透過一個雜誌特約記者的視野——對現狀充滿無力感的成年人眼光,目睹這群從教育體制逃脫的國中生,如何在日本貨幣遭受攻擊時,成為挽救經濟的一股力量,如何以國中生習慣的生存模式,替日本鑿出一道光。
我一邊讀著小說,一邊揣測村上龍書寫小說的動機,如我們這輩對國家現狀無能為力的傢伙,唯一能夠在精神層面獲得解套的方法,也許就是寄望未來世代建立的理想國,譬如小說故事裡,那些國中生一開始成立的「ASUNARO」(あすなろ)網路組織,「和現實社會的派系不同,透過網站社群,不必爭奪土地、金錢和人,只要將資料庫連結起來即可」「不必像過去全共鬥時期那樣實地進行串連,既不必印製傳單,也不必四處打電話聯絡,一瞬間就可以將指令下達給六十萬人,國中生以這種形式團結在一起,沒有一個成人能夠掌握住。」
網路組織動員了實體世界的族群,在ASUNARO遷居北海道「野愰」,成立自己的市鎮之後,發行地方公債,利用風力發電,生產超過居民用量20%的電力再賣給電力公司,並且實施新稅制,將捐助環保、資源、教育和國際組織的基金納入其中,只要當地企業或個人捐款給野愰市認定的NGO或NOP所成立的基金,就得以依據額度扣除公司稅與個人居民稅,未來極有可能完全拒絕國庫負擔款、輔助金或中央統籌分配款,甚至,獨立成為一個新的國家……
透過國會作證的機會,這個組織的一個少年向成人世界質疑,「這個國家什麼都不缺,什麼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可是,就是沒有希望。」
我彷彿看到台灣的現狀,「某種不祥的事情正在進行的曖昧預感,以及不可能發生嚴重事態的曖昧安心感,同時存在」,當學生向握有權力的大人抗議政策的不公義與荒唐時,大人也就陷入「自我嫌惡的情緒之中,而且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這本小說,竟然預言了台灣的困境,只是,我們有沒有機會靠集體棄學的國中生,建立一個理想的希望之國呢?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即使時間經過也值得在未來的任何年代,仔細閱讀、重複為自己激勵打氣的小說。謝謝村上龍!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著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極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最新作品《台北.同棲生活》。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