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博客來選書|7月】《山本耀司:My Dear Bomb》|高翊峰:在黑的層次黑裡
作者:高翊峰 / 2013-07-15 瀏覽次數(8512)
2013年7月選書///
《山本耀司:My Dear Bomb》
作者|山本耀司、滿田愛(Yohji Yamamoto、Ai Mitsuda)
譯者|陳品秀
出版社|行人出版社
〔博客來推薦理由〕
那種欠缺感,更像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山本耀司
〔專業推薦人觀點〕
在黑的層次黑裡
文/高翊峰(小說家,《FHM》總編輯)
小說家,《FHM》男人幫國際中文版雜誌總編輯。從事雜誌編輯、文案、編劇等工作。曾擔任《Cosmopolitan》副總編輯、《MAXIM》雜誌中國版編輯總監、《GQ》雜誌副總編輯。影像編劇作品〈肉身蛾〉曾獲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編劇獎。文字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等。著有《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一公克的憂傷》等短篇集。長篇小說《幻艙》以及《烏鴉燒》。
好久了,我持續以為,在白與黑之間,是永無止盡的灰。直到這一次,讀完山本耀司的這本自傳,我生出新的想法,在黑與黑之間,也有無數層次的黑。
我自己接觸山本耀司服裝作品的機會偏少,也淺薄,無法對他的時裝說點什麼。倒是川久保玲,從東京南青山購得她的第一個包之後,便目光自然地跟隨了她好一段時間。粗略的對比,他們兩位之於我,都有一種危險的訊號。川久保玲的危險裡,含有光影騙來的色彩,有時是幌子,有時是設計的詭計。但山本耀司之於我,如同滾燙的瀝青,容易膠著容易陷溺。
粗略對山本耀司的既定印象是,他透過布料所描繪的黑色,給我一種深刻、敗德,而且迷離迷幻的感覺。在閱讀的當下,我總會聽到自己的聲音,這就是包裹在那一身常態黑布裡頭、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的意識底層嗎?光是這樣的反問,我自身的影子就被這本自傳黏著了。
在不算長的短暫行文中,我隱約覺得,山本耀司對這樣的自傳,之於他本人,或許不是也無法記錄「他的時裝」。《Yohji Yamamoto:My Dear Bomb》散溢出來、並由我發現的,是淡淡虛構文學卻又染上自白的氣息。很難置信,但我在一本時裝設計師的自傳裡,發現了一位真實的詩人。至少,在我曾經閱讀過的詩人作品中,山本耀司的位置,應該是要被放在李歐納.柯恩的位置。
在這本自傳,山本耀司透露自己的破壞性格,也透過文.溫德斯、海諾.穆樂、碧娜‧鮑許、北野武這些人,標示了他的位置。饒富驚喜地,我發現原來他不是「我就是我」的那一種人,他是「我竟然是我啊」如此自傳著驚嘆號的設計師。
在自傳裡,他象徵地為身為時裝設計師的自己,透露了對領口、袖管、口袋、紐扣、打版師等等,這些藏在服裝設計製作細節的手感意見。在我看來,這些只是一種服務。自傳中,那些論及時裝的山本耀司意見,比如,「具有真正時尚感的男人總是將高度精美的模樣和不那麼精緻的東西混搭在一起,這有點像是敏銳的都會男結合了鄉巴佬,混雜出滑稽粗魯的那種感覺。單憑極度精美本身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的。」(p.117)才是令我打心底認同與折服的。這或許也說明,我喜歡Paul Smith、Alexander McQueen多過於一些義大利男裝的原因吧。
約莫十年前,他與運動品牌adidas聯名的Y-3,帶給時裝設計界的一次跨界衝擊,確實也帶給正在解析時裝的我另一種理解時裝的視角。那一次,山本耀司不是將運動元素植入時裝,而是將運動感打造成的時裝本身。這種本質上的摧毀與重建,才是山本耀司的叛逆。
約莫也是在2002前後,那時的我從Y-3的訊號裡開始了一個小決定:服裝其實無關價格,也與品牌無關,但需要先擁有,並進行日常穿著之後,才能理解隱藏於布料剪裁裡的東西。那裡頭不意味著能出現永恆,但沒有親自與皮膚接觸,面對山本耀司這位設計師,我們只是全裸的軀體,談出來的意見,也只是一種單純貧乏的黑。
★ 博客來7月選書完整清單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