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何曼莊專欄|在星期六的動物園裡】某兔的一生,那些脆弱與性

  • 字級


何曼莊BN
 
兔子是極度柔軟又脆弱的。

兔毛細柔綿密、兔鼻抖動起來無辜可愛,小巧的兔牙總是急切地嚼食。兔子肺活量小,怕熱又容易緊張。兔子易骨折,摔不得。無法嘔吐,所以吃壞東西又排泄不了就容易死亡。很敏感,易有精神壓力,噪音、氣候變化、換食物、驚嚇、有新兔加入都能導致病變。缺乏汗腺,且被毛濃密,所以只能靠耳朵散熱,呼吸總是急促,而且還會吃自己的大便。

小兔彼得與他的朋友5書組合(盒裝版)(小兔彼得的朋友+小兔班傑明的故事+兩隻壞老鼠的故事+母鴨潔瑪的故事+青蛙吉先生的故事)

小兔彼得與他的朋友5書組合(盒裝版)(小兔彼得的朋友+小兔班傑明的故事+兩隻壞老鼠的故事+母鴨潔瑪的故事+青蛙吉先生的故事)

小時候我把全套《波特經典童話故事集》看得滾瓜爛熟,波特女士筆下的兔子家族成員不少,彼得是最孤獨又性格脆弱的那一個,他任性又不合群,運氣也很背,為了幾條胡蘿蔔失去了寶藍色襯衫和鞋子,他的堂兄班傑明也好不到哪去,既愛玩愛出主意,卻又不太機伶。

在一面倒的弱點之中,兔子有力的後腿算是一大優點,當感受到危險逼近,兔子會用後腿用力拍打地面,警告同類。在神沢利子原著、李佳純翻譯的日本暗黑童話《灰狗公主》中,北國的齧齒動物們--土撥鼠、松鼠、兔子-夾在麋鹿和灰狗(狼)兩大強權之間殘喘求生,有那麼一隻叫做銀耳的兔子,他是用後腿擊鼓的吟遊詩人,一跛一跛地行走在無情的雪國,唱盡小動物身不由己的悲哀。《灰狗公主》當時在日本被稱為超越《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經典童話,但在我看來,這兩本書既都不是童話,也沒必要較量。

愛麗絲夢遊仙境 & 鏡中奇緣
愛麗絲夢遊仙境 & 鏡中奇緣
沒有兔子就沒有《愛麗絲夢遊仙境》。兔子洞可以是通往魔界的入口,卻也可以是從現狀逃離的出口,至少David Lindsay-Abaire寫的小說、後來被妮可基嫚演去的電影《兔子洞》,還有譯注者張華窮三十多年時光收集、研究、翻譯而成的解析專書《挖開兔子洞》的書名,都是取自這層意義。帶領愛麗絲進入仙境的兔子穿著全套洋服、還帶著懷表,是謂一表兔才,這隻兔子後來也在紅心皇后的法庭上成為關鍵證人,但真正保有兔子本格特性的,應是瘋狂茶會上的三月兔。英語中有「跟三月兔一樣瘋(mad as a March hare)」這樣的說法,因為春季降臨的三月不但是精神疾病多發時節,也是動物受到自然呼喚凡心大動的繁殖期。

愛麗絲想:「三月兔應該是最有趣的,也許是因為現在是五月,所以他沒有那麼瘋言瘋語的,至少不會像在三月那麼瘋…

在各種動物中,兔子是特別性致高昂、繁殖迅速的。平均來說,小兔子五天開耳,十天開眼,兩週學飯,六週離乳,四個月大的時候就達到性成熟。母兔不來月經,而是在交配時排卵,也就是說母兔一旦交配,中獎率幾乎接近百分之百,懷孕期只要一個月,而一胎能生六到八隻,足以在動物界得到最佳生殖好媳婦獎。

兔子,快跑
兔子,快跑
一九六○年,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跨越三十年、被稱為美國斷代史的「兔子四部曲」第一部《兔子,快跑》降臨在美國。貫穿四部曲的主角「兔子」哈利.安斯特朗,當時26歲,前高中籃球明星、自戀又脆弱。

……身高六尺三寸,藍色的瞳孔有著一點灰白色,他在街頭和小孩打籃球,回家面對妻子的嘮叨,她懷孕了,電視裡放著「米老鼠騎士」,家裡亂七八糟,門口堆砌著一堆垃圾,扔了一個塑膠小丑,小孩子仍在媽媽家。

維基百科上引用不知名人士所述:「兔子的一生就是一個往女人身體裡鑽的過程」,兔子早婚、生孩子、外遇、養小三、亂倫、換妻,這個美國人自然而然地往前跑去,一路犯下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以各種想像所及的形式,如同春天發情的兔子,十分無辜地,他最後可以說自己只是聽從了上帝滋生萬物的啟示。

當時,上帝是一隻兔子
當時,上帝是一隻兔子
有時候,信仰就像兔子一樣容易骨折。在《當時,上帝是一隻兔子》裡,女孩得到了一隻兔子,她原本要以自己的名字叫這隻兔子,但哥哥說這隻兔子是公的,於是她叫這隻兔子上帝。

「你剛剛在這兒跟誰說話?」詹妮.彭妮問。
「我的兔子。他會說話,聲音聽著像哈樂德•威爾遜。」我說。
「真的嗎?他會對我說話嗎?」
「不知道,試試吧。」我說。
「嘿,兔子,兔子。」她一邊說,一邊用粗壯的手指戳他的肚子。
「哎喲,你個搗蛋鬼。」上帝說,「疼。」
詹妮•彭妮靜靜地等了一會兒,然後看著我,又等了一會兒。
「沒聲音啊。」她說。
「也許他只是累了。」


厄普代克將性、宗教、藝術稱為三種偉大的秘密。他篤信上帝,每到星期天早上就會焦急地準備上教堂,在《兔子、快跑》出版前他約了律師來檢討書中關於性的描寫是否會有法律問題,但當律師來了之後,他卻說他在教會主日學教課所以沒空。

虔誠信仰與違反倫常的性描寫能同時存在嗎?對厄普代克來說可以,雖然經常都脆弱地臣服於對性的想像,但他畢竟盡責地發揮了神賜予的寫作天賦。

作者簡介

曾任《換日線》英語頻道Crossing.NYC 特約主筆。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曾居北京,短滯東京、柏林,現居紐約布魯克林。著有小說《即將失去的一切》、《給烏鴉的歌》,以及紀實文學作品《大動物園》和散文集《有時跳舞New York》。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五月關鍵字:「母親」──從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窺見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或許關係緊密得像朋友、或許像冤仇人,甚至是陌生人,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不只有一種樣貌,而在文學與電影中,母親的題材更是永不缺席。在母親節這一天,看五篇可能與媽媽和解、可能示愛的文章。

643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