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右手臂內側有一個大傷疤,足足有15公分那麼長,寬度有4公分,是幾年前在媽媽家煮飯時燙傷的,那個傷疤我足足照顧了一個月,頻繁的回診與換藥,一些熱心的朋友建議我各種去除傷疤的藥,醫生也叮囑不留疤,絕對不要曬到太陽。但沒有關係的,傷疤也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一點也不介意,不覺得醜,誠如《我和我的小傷疤》所寫,傷疤的存在反而提醒我很多事,包括我要更愛自己、我是很珍貴的人。
作者碧翠絲・阿雷瑪娜的圖不用多說,蠟筆的筆觸超棒,整本書顏色都溫溫淡淡,只有主角一頭橘髮,還有結痂過程的顏色變化。而故事內容更完全切合孩子的心思,對小孩來說,跌倒流血就像恐怖電影,怎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這本書講的不是我們認知中的疤痕,而是傷口癒合時的痂(台語 「疕」,phí),後來看到譯者尉遲秀的說明我才知道,原書名是「佩佩與我」(Pepper and Me),佩佩是主角幫痂取的暱稱。
有了名字的痂,在傷口的癒合過程中,也成為主角成長和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孩子將其擬人化,展現了他們特有的想像力,幫助自己處理內心的焦慮和孤獨。這本書不只是安慰孩子而已,也撫慰了內心受傷正在結痂的大人。我們在結痂過程難免會一直去想、非常在意它,但痂不會消失,我們可以為它擦擦乳液,也想一想,是期望它完全消失?還是就算它留下疤痕也沒關係了?
傷疤的存在,提醒了我們很多事。(圖/我和我的小傷疤)
每一道疤、每一個引人注意的身體特徵,都是一個故事。許多人總因他人的身體特徵與自己不同,就隨意訕笑嘲弄,但對於他人的故事其實一無所知。《每個人都很美》藉由一位家醫科醫師的執業歷程,讓讀者看到各種人生故事:一個駝背的老人,可能是因為過度辛勤工作;身上長了紅斑的人,或許是壓力造成皮膚過敏;疲憊不堪的服務生,可能是半夜照顧嬰兒的新手家長。
那些「不美」的痕跡,都是努力生活的印記。但你知道嗎?每個人是什麼模樣,其實不必對別人交代。不管我是因為什麼緣故,成了高矮胖瘦、有皺紋、有任何不同於你的模樣,都不能被你嘲笑。
「一個人就是一個故事,當你知道這個人的故事,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書裡的這句話,讀來分外感動,我們身上的傷疤是既成的事實,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心態與未來的行動我們。而且這些傷疤,不會影響你愛人與被愛,不會讓你的人生過得不好,只會讓你的生命有不同於他人的光彩。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故事,一旦你知道了,一切就會不同。(圖 / 每個人都很美)
關於身體,我還想多讀一本《艾瑪的黑點》,艾瑪因為身材被同學譏笑,產生了心病,使身體出現了黑點。書中情節自然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關於結局,我卻忍不住擔心會不會讓被霸凌者認為,事件過後自己也應該要走過去,如果沒有,就是自己不夠努力?以及,自己一定要原諒霸凌者嗎?
詢問了編輯,獲得了令人安慰的回答:「被霸凌的人常常不被理解,但書裡的成人角色接住了艾瑪,還提供方法讓她的情感得以抒發。」正因如此,被霸凌者知道自己是有所選擇的,即便艾瑪沒有力氣反擊同學的嘲弄,只能躲回家照鏡子、忍不住批評自己,但她終究被善意接住,嘗試畫下心裡的陰影,為自己的悲傷找到發洩的出口。或許,現實生活不一定有本書的快樂結局,我只能希望,每個人都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同理心,讓傷害從一開始就不要發生,或是發生了,身邊的人也能協助被霸凌者繼續前行。
本書把「心理陰影」具象化,準備將她吞沒。(圖 / 艾瑪的黑點)
所以,請每一個小學班級老師都把《每個人的身體都很酷》列為指定閱讀書吧!這本書從蝴蝶頁就好看,每一個身體都不同,各有細節,內容更是簡單易懂,讚頌不同身體的都很珍貴。文字簡單,每頁插圖呈現了不同的體型、膚色、毛髮、四肢、五官容貌、胎記,甚至是疤痕和手指都有提到。不分好壞優劣美醜或是天生/後天殘疾,自己的身體就是獨一無二,最酷的身體。
本書從日常生活取景,眾人自在進行相同活動,展現人人平等。(圖 / 每個人的身體都很酷)
我們都知道,多數亞洲家長都怕孩子太得意、太驕傲、怕受挫,所以常對孩子說話難聽,明明對其他成人都很友善,卻嚴厲對待年幼的孩子。我的成長經驗也是如此,爸媽不曾誇過我們三個孩子的外貌,只批評太胖、太瘦、太薄板(po̍h-pán),何況是開口說愛,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跨過「外貌批評」這道湍急兇猛的暗河。我長大了,但心裡一直覺得空空的,幸好有兩個孩子來到我的生命,毫無保留的愛我,他們看著媽媽的神情,就像看到大明星呢!
我常常提醒大人,不要評價孩子的身體,批評或故意逗孩子為什麼那麼矮、瘦、胖、大眼睛或小眼睛,也要改掉無意識評價自己身體的習慣。別總是在他人面前說自己胖了老了皮膚皺了,請告訴自己,你的身體已經非常努力,陪你走過了這麼多年,所以別再嫌棄啦,每個人的身體都很美很酷!
這樣我們才能讓孩子相信,每個人都好看得不得了,孩子是全世界最美好的生物,看到他,你就開心。如果你自認是一個負面思考太深的人,那就用好聽的話偽裝自己,練習去溫暖的關照一個孩子,裝久了,你可能就忘記那些刻薄的話怎麼說了,你會真的相信,每一道疤、每一處胎記、每一種膚色,其實都很美,因為所有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所以無從比較與批評啊!
作者簡介
「女性主義者實在沒有力氣去呵護父權玻璃心,因為力氣要用在坦誠地接受自己。」
_____
作家、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等。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