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盧郁佳/「以後你們就是我的孩子了。」──讀亞歷塞維奇《我還是想你,媽媽》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戰爭是什麼?

二戰德軍開進白羅斯首都明斯克那天,小學生全班去馬戲團,看大象帶小象,猴子跳舞,鼓掌大笑。走到街上,聽說開戰了,所有孩子歡呼。「所以現在是我們表現的機會了,我們要成為戰鬥英雄。」童書頌揚偉大的傷兵、從硝煙中搶救傷患,每個小孩都夢想奔赴這冒險。十一歲的季娜和好友溜去參戰,被哥哥抓回來,把她的戰爭書燒光,她哭了一天,親吻了課本上所有本國偉大領袖的肖像。開戰後,她不記得德軍的樣子,只記得沒看過的大汽車、大摩托車……「這樣的東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

戰爭中,男孩們玩打仗遊戲,被媽媽罵了。他很驚訝。戰前玩打仗,沒被罵過。

孩子們以為戰爭是在玩。結果,二戰消滅了白羅斯四分之一人口。




亞歷塞維奇(1948-),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公開活動,她在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圖 / wiki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說,大人從小教我們要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國殉難是光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要崇拜軍人。她戰後出生,父母不敢向兒女透露真相,但她知道生活中充滿恐懼。她每本書都用五到十年寫成,《戰爭沒有女人的臉》訪談數百位二戰女兵,被禁兩年。《二手時代》寫蘇聯解體。《車諾比的聲音》寫烏克蘭核災,七成輻射塵漂到白羅斯,白羅斯五十萬人逃離。《鋅皮娃娃兵》寫蘇聯入侵阿富汗。在阿富汗,入侵的年輕士兵頭部中彈後,跑了十公尺,伸手想接自己的腦漿。同袍受訪痛訴此事,多年後變成富商,回頭怪作者寫這些書沒意義,太可怕。圖書審查員訓她:看了你的書,就沒人肯打仗了,為什麼裡面沒有英雄?

入侵阿富汗十年後,作者在阿富汗醫院拿玩具給男童,他用嘴叨走。她錯愕,婦人拉開他被子,男童沒有雙手,「是你們俄國人炸斷的。」

當年的士兵、後來的富商,會想到受害者未來的一生嗎?

歌頌戰爭的英雄敘事,也不會告訴季娜,有天她會飛奔想接自己的腦漿。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首部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首部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二手時代(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之作,長銷精裝典藏版)

二手時代(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之作,長銷精裝典藏版)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華文世界唯一俄文直譯,完整典藏版)

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華文世界唯一俄文直譯,完整典藏版)



《我還是想你,媽媽》訪問從零到十六歲時,遭遇德軍入侵的白羅斯倖存平民:

◎轟炸明斯克時,十三歲的少女卡佳從院子跑向鄰居家,心愛的小花貓跟著跑,她趕貓回家。蹲在地窖,掌心濕透。炸彈轟鳴落下,城市陷入火海,綠蔭繁花,化為灰燼。老椴樹一棵不留,一切化為黃土。整條街被燒毀,焦屍是老人,粉紅色是小孩。媽媽摘下頭巾,蒙住她雙眼。

回家房子沒了。小貓跑出來迎接她,瘦骨嶙峋,貼到少女身邊就不動了。母女都說不出話,貓也幾天不叫喚。德軍皮靴釘了鐵掌,喀喀巨響,咚咚踏過小橋,連大地都被踩痛了。那年丁香花盛開,稠李花也盛開著……

讀時,我想著自己住的這條街,這棟樓,附近的公園,全被夷平的樣子。讓小孩活著、好好長大,這麼基本的需求,都會被斷然否決。我好像沒感覺,把書闔上,去洗米煮飯。卻隔了兩週才接下去讀完,原來我在逃避。

讀第一遍,我沒有哭。太驚訝了,感受一片空白。直到放空很久以後,才慢慢嘗到裡面的苦澀。
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本書第一項價值,在揭露童年逆境如何抽乾靈魂,讓孩童奄奄一息。

◎十歲的瓦洛佳,跟著媽媽在野戰醫院洗晾繃帶。奉命採購糧食,遇到迫擊砲開火,炸死了中士、司機。大家驚訝他活了下來,他卻成了啞巴。事過境遷後,一輩子結巴。其他孩子變得麻木呆滯。長期挨餓,有的發育慢,不長高,十三歲像八歲。有的經歷轟炸後,頭髮從此白了。

瓦洛佳來到轟炸過的德國村莊,一輛兒童單車扔在地上。他開心騎走了。在戰爭年代,他一件玩具也沒看過。

◎四歲的瑪麗娜,戰爭期間沒看過糖果,十一歲才吃到第一顆。人們在火車站撿到她,送去保育院。沒父母,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一直肚子餓。想吃,渴望有人抱抱她,安慰她。路旁長椅上,婦人牽著抱著兩個小孩。瑪麗娜說:「阿姨,請您也把我抱到大腿上吧。」婦人嚇呆了。「求您了。」

◎五歲的伊拉,埋葬了媽媽。在保育院長大,一輩子不會說溫柔的話,不懂道別,丈夫兒女抱怨她冰冷無情。

在保育院裡,她渴望有自己的小碗。羨慕別人說:「這是我童年的小東西。」羨慕別人說「我爸爸」、「我媽媽」,這幾個字像黃金那麼閃亮。

◎阿妮婭兩歲進了保育院,從來不笑,到十六歲才會笑。小孩們都在院子裡玩球,人人有自己的球,她沒有,只能借玩一下。十八歲時,她用鐘錶廠第一筆薪水,買了一顆球。長大了不好意思去院子裡玩,只坐在家裡,看著球。



戰爭過了,傷害卻持續一生,有時世襲多代。《深井效應》引述研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孩童,發現即使環境警報解除了,他們的皮質醇濃度仍在升高,海馬迴也仍在萎縮,隨時杯弓蛇影。

◎孩子看到德軍第一批弔死的居民,日後一直怕看天上。

◎有人經歷大轟炸,打雷就會嚇哭。

◎戰後報廢坦克、彈片四處棄置。媽媽安慰孩子說,廢鐵可以造拖拉機。日後孩子看到新拖拉機就躲,怕它爆炸。

◎沒人告訴過五歲的柳達,但她知道,媽媽年輕貌美很危險。德軍闖入她家,把祖孫趕進房間,留下媽媽給他們做飯。夜裡媽媽抱起柳達衝上街,躲在汽車底下。柳達看著德軍手電筒光圈來回搜捕,聽著媽媽牙齒打顫。

天亮回家,祖母被綁在床上,一絲不掛。柳達嚇得止不住喊。從此她就怕車子,聽見馬達發動,看見電車開來,都會渾身發抖,手足無措。長大後只要有人誇她漂亮,她就陷入恐慌。



第二項價值,是揭露侵略者的思維,視被侵略者為豬羊。

◎戰後跟媽媽上市場,看到一個警員,阿妮婭叫:「媽媽,德國人!」跑走,不敢再上街。她忘了保育院,只記得德軍穿黑大衣,來保育院開房給她抽血。

◎爸媽不回家了。四歲的薩沙哭著要媽媽,七歲的哥哥安慰他。德國人把兄弟帶到集中營抽血,用孩子的血治療德軍傷患。德國醫師相信,五歲以下孩童的血是靈丹妙藥。所有孩子都死了。薩沙不記得怎麼離開集中營的,也不曉得何時得知父母犧牲了。記憶出了問題,戰後上課,課文讀了十遍也完全記不住。但老師給別人低分,沒給他打過低分。

◎瓦麗婭說,德國人在集中營挑選漂亮的孩子,登記造冊。三歲的妹妹白皙藍眼,非常漂亮,一早被帶走,傍晚才回來。一天天瘦下去,問她什麼話也不講。後來才知道,被抽了血。幾個月後,德國人一早又來帶她,她已經死了。

納粹占領白羅斯全境,燒毀六百多村,抓了三十八萬名青年作奴工。希姆萊宣示要消滅白羅斯四分之一人口,金髮藍眼血統純正的就運到德國做奴隸。《國有器官》上映後,有人提到,中共計畫在統一後,廣納臺灣人的器官,救治解放軍傷患。乍聽匪夷所思,但不只是中國的常態,根本是戰爭的常態。侵略者連對本國人也沒遵守過《海牙公約》。



第三項價值,是揭露被侵略者的迷思,出於恐懼,美化侵略者。很多人驚歎德軍高帥光鮮,德製裝備先進,無法想像這麼帥的人會殺人,對「他們正在殺我們」感到陌生、難以置信。

◎德軍進村,挨家挨戶滅門。五歲的托尼婭,站在家裡等。媽媽先倒下,頭髮在火爐裡燒起來了。鄰居男童躲到她家桌布下,鄰居阿姨中彈,爬著求德軍放過兒子。軍官走到桌前,撩起桌布,在男童慘叫聲中開了五槍。接著,軍官轉向托尼婭,她嚇壞了,永遠記得軍官的灰眼睛極其漂亮。

這時一個士兵進來,帶軍官去看床底下,有一窩小貓。軍官抱起小貓,笑了,逗貓玩了一陣,走了。

◎德軍每到一村,集合村民。屠殺完,收工。看到小狗,軍官就笑著摸狗玩。

就像電影《夢想集中營》裡,德國軍官在集中營主持焚屍,下班切換成好爸爸,避免五個孩子看到焚化爐的遺骸。工作和生活切換自如。

一些臺灣觀眾,崇拜中國球星奪冠、花美男偶像深情款款。在中國上學上班旅行交友,總說多接觸就了解對方沒有敵意。但德軍滅托尼婭全家,也不是出於個人恩怨或生性凶殘。《普通人:第一O一後備警察營與納粹在波蘭的最終解決方案》報導,原本善良的好青年,丟進軍警改造,槍塞進他手裡,多出幾趟勤務,他就變成屠宰機器。分別只在他是否服從上級的權威、不敢作逃兵。只要他是順民,他就會動手。被侵略者做順民,就是允許他動手,無視國際政治現實,就憑「我跟大陸人很聊得來」,存摺房契都不會送給對方,卻敢將生殺大權交到北京手中。
夢想集中營 DVD(The Zone of Interest)

夢想集中營 DVD(The Zone of Interest)

普通人: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與納粹在波蘭的最終解決方案

普通人: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與納粹在波蘭的最終解決方案



《我還是想你,媽媽》中,七歲的蓋尼婭,在房間找到了被打死的奶奶,眾人把她埋了。奶奶開朗又有智慧,熱愛德國音樂、文學。德國人沒放過她。

十四歲的薩沙,在樹林裡被抓。聽士兵德語對話,得知要押他們去槍決。戰前他喜歡德語課,自學背誦海涅的詩,所以聽得懂。他並不會嘗試說服德軍「我先背幾首海涅的詩,證明同文同種,心向祖國,我是你兄弟」。是烏克蘭戰俘犧牲自己撲向士兵,叫他快跑,他才活下來。

臺灣很多人痛批「去中國化」數典忘祖,深信刪除潛艦預算、背四書五經、跟著劉德華唱「我是中國人」、兩岸交流就會越近越親。機槍掃射鎮壓時,難道背唐詩能證明是順民嗎,侵略者幹嘛要去分辨?德軍每到一地,屠村、縱火。自知無法分辨村民和游擊隊,也不浪費時間分辨。只要有人開門揖盜,就已把所有人陪葬。

受害者即使認同侵略者,侵略也不會停止。認同只會騙受害者親近、信靠侵略者,放棄抵抗,任人宰割。最後滿心錯愕地看著,這麼漂亮的人,竟然在殺人。



書中提到白羅斯二戰死了四分之一人口,那是二二O萬人,包括幾乎全體的知識菁英。後來的統計是三六五萬人,近四成人口。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小布希稱他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一九九四年上任至今三十年(蔣中正當總統僅二十七年),迫害本書作者流亡多年,掩蓋真相。香港反送中後,盧卡申科作票連任,全境爆發拖鞋革命,十萬人上街,要拿拖鞋打蟑螂盧卡申科,一次示威抓了六千人。盧卡申科的盟友只有普丁、習近平,甘願讓俄羅斯在白羅斯布署核武、從白羅斯入侵烏克蘭。白羅斯紅十字會從烏克蘭綁走了上千名兒童,就像本書證言中,納粹綁架白羅斯孩童到德國為奴。白羅斯有七成民意,反對青年替俄羅斯上戰場送命。

作者為什麼一直採訪戰爭?因為國家仍沒從二戰中恢復,傷害繼續世襲,難以掙脫。


2020年,盧卡申科掌權26年,白俄掀「拖鞋革命」。人民希望阻止盧卡申科第六度連任,然而他仍在被指作票的情況下連任成功。(圖 / wiki



受訪者不願碰觸的悲傷,作者總耐心、溫柔輕盈地將它坦露出來,讓孤寂召喚起群眾共鳴。

◎八歲的尤拉,看過火車翻覆後,德軍命令鐵路工人全體臥軌,讓火車輾過。他看過隔壁家的狗在哭。狗孤零零蹲在房子的灰燼裡,有一雙老年人的哀傷眼睛。

我想那條狗也成了孤兒,尤拉無法憐憫自己,只能通過憐憫狗來觸及自己的悲傷。

◎瓦麗婭在集中營,被領班抓進大人下河打撈原木的隊伍。因為淹死很多人,叫小孩遞補。陌生老人跑出人群,頂替了她。傍晚媽媽帶她去道謝,找不到老人。他淹死了。

◎孤兒兄弟循著馬鈴薯餡餅的香味,進屋撕了一塊餅吃。獨居婦人回家,看著小兄弟,說:「以後你們就是我的孩子了。」孤兒不再是孤兒,長大後他說,戰爭時,所有陌生人都是親人。

白羅斯有許多通敵者,也有許多平凡人品格高貴、愛人如己,在苦難中互相支持著活下去,令人尊敬。即使仍然活在恐懼中,但相愛總會生出勇氣去團結反抗。他們知道要如何痊癒,即使過程漫長,仍會思念幸福與自由的到來。

就像想念媽媽一樣。


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有聲書)

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有聲書)



作者簡介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愛」,他們說得太一針見血

愛是美好的感情,但並不總能帶來美好的感受。有時候說得太多,有時候難以啟齒,這幾篇文章裡的愛各有不同,一定有一種能深深打中你。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