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所以,你們到底是怎麼做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編後記&編譯對談

  • 字級


撰文/蔡承歡│皇冠出版編輯

※此篇無雷,有雷的編譯對談另外連結,敬請安心閱讀。

「對詭計最大的敬意和最深的愛意」。闔上書的週六下午一點半,在記事本寫下了這句話。陽光穿過窗戶進來的角度,雙手拿著這本書的坐姿,連同那最透明的謎底一起烙印在腦海裡。因為日本出版社無法提供電子檔,只好從亞馬遜快遞回來的紙本書,一本在我手上,一本在審書人也是後來的譯者手上。耳聞這本書一定要親自體驗,便在收到書的那個週末看完它。還不知道,這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因為看到就回不去了,所以不能只有我看到。我們很快向日本出版社表達,我們想做,我們要做。急事才打電話來的版權同事打電話來:「日本出版社問我們真的有弄懂這本書嗎?他們說希望確認我們做得出來,能夠還原詭計。」於是我們再向日本出版社加一句:我們能做。那時天真想著,辛苦一點就可以做出來,沒想過做不出來怎麼辦。因為太好看了,一定得做出來──厲害到為之衝動,這本書是第一個關鍵。 

發譯的同事來問,審書的簡捷適合嗎?我們和簡捷配合還不多,當時恰巧在編和他合作的第一本書《宛如星辰的你》,光是這本書的譯稿,我就能保證:「可以找他沒問題」。流暢精準的譯文、細心附上的參考資料、審書報告的詳盡分析,我們從中看出他有翻譯這本書需要的特質:對譯稿的要求和對書本的熱忱──最後證明簡捷做到了,譯者是第二個關鍵。 

因為它是一本「非看紙本不可」的書,收到字字血汗淚的譯稿,編輯急件處理讓它插隊,第一時間就排版好裝訂成樣書;因為它是一本「只能體驗一次」的書,總編婷婷我救不了,其他參與編務工作的同事,需要看完書才能跟我說話。經過透明洗禮的所有人目標一致,必須讓全人類看這本書。社長、總編、責編、企劃、設計、版權、業務、印務,為「透明」總動員──煩惱、猶豫、洩氣,卻始終沒有放棄,出版團隊是第三個關鍵

這本書沒辦法多聊,我們需要一群有公信力的讀者來「幫我們聊」。與推理相關的推理人,會視之為戰帖;與寫作相關的作家,會折服於故事的後勁;與出版相關的編輯,會懂這本書背後的血淚;與翻譯相關的譯者,會想起每份挑燈夜戰的譯稿;與閱讀相關的愛書人,會再次相信書本的力量。只能是紙本書意味著我們只能做紙本試閱本,有些推薦人在海外更需要跨國郵寄。印製、裝訂、寄送的一本又一本試閱本,是超越成本和距離,我們想推廣這本書的決心。不久後,我們開心收下「你們是神經病」的讚美,淹沒在回信加起來近百個驚嘆號裡面,他們都願意推薦這本書。推薦人之一的冒業在Twitter上發文,引來日本作家和讀者的驚嘆,成為逆向宣傳──如此陣容堅強,推薦人是第四個關鍵

書上市了,終於能昭告天下,這裡有本好看的書。光磊隨手PO的一張書照,被轉發到我們難以觸及的讀者面前。書開始熱銷了,颱風來了,網路書店斷書了。讀者冒雨到家裡附近的實體書店找書,才剛說出世界上三個字,店員就告知訂光了要等。中山地下街R79兵家必爭之地的櫃位做了搶眼的廣告文宣,無書可擺,成為名副其實「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編輯在家邊加班邊焦急,才不敢玩什麼飢餓行銷,被餓到的就是編輯本人。看過書的讀者奔走相告,卻神秘兮兮又拐彎抹角,只說真的符合「只有紙本書辦得到」;再追問,就得到一句「你看了就知道」──願意和我們一起不暴雷,讀者是第五個關鍵。

這本書、譯者、出版團隊、推薦人、讀者。有時候毀掉一本書只需要做錯一件事,然而少了以上任何一個關鍵,或許《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就不會抵達讀者的手裡。奇蹟會發生,是因為所有偶然與必然奇蹟般相遇。而這些都起因於一個小小的念頭,只因為「好想讓你看看這本書」,只因為全心投入一件事,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首刷限定版】(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首刷限定版】(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所以,你們到底是怎麼做的?書出版後無數次被問到。所以,編輯和譯者要來告訴大家,我們到底是怎麼做的:
〈【有雷】《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編譯對談〉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43屆金鼎獎得主專訪精選

    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公布了!請看OKAPI精選專文深入認識得獎人:特別貢獻獎:幸佳慧女士,文學圖書獎: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張貴興《野豬渡河》,非文學圖書獎:柯金源《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陳淑華《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2831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43屆金鼎獎得主專訪精選

第43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公布了!請看OKAPI精選專文深入認識得獎人:特別貢獻獎:幸佳慧女士,文學圖書獎:鯨向海《每天都在膨脹》、張貴興《野豬渡河》,非文學圖書獎:柯金源《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陳淑華《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2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