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這次的小丑掃興,是因他身後的索多瑪城已浮出惡海——《小丑2:雙重瘋狂》

  • 字級

(圖/Warner Bros.)

我發現將作品與事件當魔術方塊看,每次看就會有不同發現。
比方從人心來看那些回憶的流變,或從事件中鑽個小孔來看人性的切面,這對我來講都是生之樂趣,
它不見得會接近真相,但比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說當個「合格的讀者」是重要的,那我們何妨一路當個找答案的人,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它就是你自己的故事了。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小丑2:雙重瘋狂》這次上映後評價兩極,更多的是負評。但我覺得這部電影主角非小丑女,小丑也不是最大重點,導演專注在逮住他的「高譚市」(索多瑪罪惡之城的結構),如蜘蛛網困住小丑,我們有如看著垂死蝴蝶的舞蹈。「索多瑪」於是在這片惡海中終於現了形,其中配角也無好壞人之分,全在榮耀現今「索多瑪」的無底線與無信仰。

作為影史上最紅的反派角色之一,「小丑」早在諾蘭與漫畫的詮釋中,他就是整個世界資本集中且排他強烈下而產生的陰影角色。是這世界趨光而被無視的群體代表。

當年名片《黑暗騎士》中由小丑說出的:「Why So Serious?」正是對這淪為金錢遊戲,且貧富階級難以翻轉的社會開了一個嘲諷的玩笑。

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反串句,正因為小丑無疑是當真的,使得他的嘲弄與惡行都帶有悲劇成分。背後的資源差到只能活成一個笑話,這點也讓他成為憤世蝙蝠俠的影子,成為一個最具血肉的DC反派,超乎了現象級的重量。

因此當去除掉其他DC英雄快意廝殺後,《小丑》的命運勢必回到他與高譚市的宿命拉扯,身為在底層被弱弱相殘的他,在第一集的《小丑》就以他自己就是「移動式舞台」,來對照著這個紙醉金迷,現今已喪失任何信念的世界。

上一集他在公廁、樓梯道、上脫口秀前的旋舞都有著可笑的蒼涼感,一個可以是任何底層人的對命運的挑戰與挑釁,美在那份枉然。

而第一集的《小丑》骨子裡雖是悲哀的,但劇情軸線仍在大眾激情裡的「可笑」、「荒誕」上踩點,帶給觀眾痛爽的滋味。幾分似韓片《原罪犯》主角,當角色在生命上已只剩下「被動」選擇中,進行了玉石俱焚的犯行。「玉石俱焚」在故事裡還是快意的,因此它不會讓觀眾帶著憤怒與悲傷離席。

(圖/Warner Bros.)

然《小丑》在最末尾時,就已經為《小丑:雙重瘋狂》做了預告,當Joker面對整條街都是戴著他的面具,以他為名抗議時,他的表情有一幕是恍然的也是複雜的。那個片尾表情讓當初諾蘭強調的「Why So Serious?」成為實質的荒謬。

《小丑:雙重瘋狂》的確拉掉了反派帶給觀眾的激越感,它主要傳達了一個生命中喪失了任何主動資源,只剩下「被動選擇」的人,他會如何做出選擇。其實只剩「被動選擇」的處境就足以破壞了人們對任何反派角色的期望。因此導演陶德菲利普斯的確做出了影史上很大膽的嘗試。

我在觀看時就想著導演這次真的豁出去了,他的整個設定很像是我們曾聽過一個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故事描述一重病者看著窗外的樹感到生機,因此有人畫出最後一片綠葉,讓病患重燃希望的故事。而《小丑:雙重瘋狂》則是拆穿了那片葉子真相,讓小丑的舞台成為一個空蕩的人生戰壕。

但到底為何要這樣大膽呢?除導演對電影與小丑的熱情外(畢竟小丑成為許多人的投射),他更大膽地將重點放在高譚市的生態,這部片說穿了另一主角不是Lady Gaga演的小丑女,而是「高譚市」這結構與它的衍生人物。

當朋友跟我討論為何此次劇情線這樣單薄時,我聯想到的是包圍小丑的高譚市這次為何是重大隱線。《小丑:雙重瘋狂》讓我覺得淒美的原因是它很像是蝴蝶受困在蜘蛛網上,如果你只注意蝴蝶的命運,那這部電影確實不好看(因為毀滅性是注定下落的),但如果是關注在蛛網的生態上,那層疊的蛛網(包含小丑女與律師等所有配角),都「高譚市化」了,這才是此故事最有興味的事情。

(圖/Warner Bros.)(圖/Warner Bros.)

崇拜小丑的部分人可能忘了,它就是一個沒有信念之地所產生的人。高譚市之黑暗與無底洞般的慾望,始終是DC宇宙的魅力之一。當人們急於將配角設定為好人或壞人時,其實背後更有趣的是「高譚價值觀」。拜物教的高譚有如聖經中的「索多瑪城」,所有善惡都在金錢與地位後面。人們公認懷有善心,以為體諒小丑的辯護律師,輸送的只有同情與話術教導,不分因果地認定「小丑」主宰了亞瑟的主人格,但她怎麼知道「小丑」在亞瑟體內不是多間套房或是早已成為摩天樓,讓無生機的主體猝然面對自身的高塔。

第一個女律師以菩薩心卻帶亞瑟到地獄路之中,否定了分身「小丑」的憤怒與悲傷,只將其當成一肉瘤,如同習慣簡化他人的偽善者,一個被簡化的「亞瑟」連憤慨的機會都不能留了,只能當一個完美的被害者。

這跟現實世界有人就把當時槍擊案件都推到小丑身上的衛道者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忽視緣由。

其他配角也都碎片化地讀取「小丑」,無論獄警的森羅結構、陪審團捲入戲裡、小丑女從腦粉轉黑粉、出庭的侏儒同事說著:「同事中只有你不歧視我,你怎麼會變成這樣?」,每個人看著小丑只是對應到自己,彷彿小丑只是一擦手紙或隨身鏡。

小丑或「亞瑟」都是這個善惡並沒有根基,只隨自己立場(或自戀)而擺盪的「回收廢棄物」。導演陶德以「小丑」這彩色物不斷被踩踏的變形,凸顯出了纏住這弱勢者的蛛網有多森嚴。

以往的「小丑」愈作惡,等同彈跳在那蛛網上,大家看得快意,彷彿硬如磐石的階級終於可以隨他跳得鬆動、金錢遊戲的暗海終於可以因他生出點波滔,只是這次的小丑被那個金錢世界的暗潭給吞噬了下去。

很美嗎?遠看如牆上最後一片葉子還在假裝旋舞一般是很美,也看到時代的景幕被拉下來後,小丑其實是各階級都不受歡迎的「鐘樓怪人」。

自然不會有人記得被困在蛛網上的蝴蝶是哪一隻,只期待著一個又一個的「小丑」從金權蛛網中增殖出來。

有人說小丑女這角色被辜負了,她的確不同於原著的小丑女。她成為小丑這次意欲求歡的「資本代表」而已,每一首歌舞都是求歡,但小丑終於知道他的位置只能取悅資本世界而已。

(圖/Warner Bros.)(圖/Warner Bros.)

這次的小丑沒有背叛或改寫他的人設,只是與時俱進地登入了2024的後資本世界(光是台灣最窮、最富家庭差距已是66倍),成為一個更容易被捏碎(或忍不住想捏碎)他的存在。之後「他」增殖地成為增值世界的地下海。確實成為「前傳」。

唯一比較大的問題非劇情線(畢竟重點在心理虛實狀態),而是手法上太少的留白與節奏的鬆緊,讓心理戲無法留有底蘊,即便瓦昆菲尼克斯演得好,都無暇細品,這是導演陶德這次失手之處。

但我仍然喜歡小丑這次的天鵝之死,與陶德用聖經來嘲諷現世透支夢想的無底線,與高譚市如索多瑪的人心結構。「小丑」這次回到了喜歡或討厭他的人面前,任你解讀他的「Why So Serious」的意思與對象是什麼?

多好,「一沙一世界」,它只是還原我們眼裡進不了這顆沙子而已,你愈揉眼就愈發現文明都吸附在廢墟之上。一時間,竟是不是他可笑就是我們可笑了。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小丑2: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

為2024年美國歌舞心理驚悚片,由陶德·菲利普斯執導,並與史考特·席佛共同編劇。故事改編自DC漫畫旗下角色小丑,為2019年電影《小丑》的續集。主演包括瓦昆·菲尼克斯、女神卡卡、布蘭頓·葛利森、凱薩琳·凱娜以及薩琪·畢茲主演。劇情延續前作,「小丑」亞瑟·佛萊克被捕入獄後,並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他在精神病院中遇到崇拜他的「病人」哈莉·奎茵,兩人也在途中發展一場危險又扭曲的戀情。電影發行後,媒體與評論家對該片的評價普遍負面為主,但不少影評仍肯定陶德這次挑戰市場的嘗試。


作者簡介

你花最多時間的,終會變成你。

──
音樂迷、電影痴,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娛樂線採訪與編輯資歷二十餘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筆耕。 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 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散文書寫散見於報章雜誌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幼獅文藝》,及「博客來 OKAPI」、「非常木蘭」、「書評書目」等網站,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 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
著有: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邊緣人手記》《階級病院》;影評集《當代寂寞考》《反派的力量》《長夜之光》、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OKAPI專訪:30不立,40也很惑,人生永遠On the road!──瞿欣怡X馬欣對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惡意是怎麼成形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透過文學、戲劇作品和當事人、當事人家屬的自白,我們是否有機會離真相更近一些?

566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