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再見機器人》,首先是一格小小的畫面,上頭畫著一張訂購單。翻過書名頁、版權頁,再來,同樣是一格小畫格:狗狗將訂購單放進郵筒。
翻過寫上「八月」(某程度暗示了這個故事裡「季節」的重要性)的頁面後,英文原名為「ROBOT DREAMS」,直譯是「機器人的夢」的故事正式開始。第一頁,作者莎拉.維朗用連續的五格畫格來表現狗狗的興奮:一名郵差正走過狗狗的家門口,而原本坐在窗旁等待郵差的狗狗,站起身來──牠的尾巴正猛烈搖動。
這是圖像小說的魅力,是作者莎拉.維朗的巧思:開頭的七格畫格,沒有文字,翻過去只需五秒,但讀者完全能感受到狗狗的期望與雀躍。
簡潔有力的連續畫面──甚至在這七格裡,我們根本沒正式看到狗狗的正臉呢──不需要台詞,也不需要配樂,角色的肢體語言流暢地告訴讀者角色的性格與當下情緒。無論是歡欣鼓舞還是悲傷難受,莎拉透過連續鏡頭般的「分鏡」處理,讓沒有台詞也沒有配樂的《再見機器人》,成為易讀易懂的圖像小說。
但大樂必易,套句侯孝賢說過一句對自身作品期許的話:「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畫風可愛、情節沒有太多轉折的《再見機器人》,某程度上,成為經歷更多的大人們更能體會其中酸甜苦辣的成人寓言。
對於有在關注近年全球電影趨勢的影迷來說,《再見機器人》是近年備受矚目的動畫電影:2023年,由西班牙導演帕布羅.貝嘉執導的《再見機器人》,在同樣沒有對白的情況下,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以莎拉的故事為基底,增附了許多導演帕布羅構想的細節。那些翻閱圖像小說時聽不到的環境音聲響,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豐富了《再見機器人》的故事。
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在坎城影展首映後,接連在各大獎季獲獎無數,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獎,成為2023年最受歡迎動畫電影之一。這也足見,2006年出版的《再見機器人》裡,在17年前感動讀者,17年後,故事裡的情感仍能感動觀眾。
《再見機器人》講述狗狗與機器人的分離:獨居的狗狗透過郵購,買了可愛的機器人,有了機器人的陪伴,他們一起去圖書館、一起看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搭爆米花、一起到海邊戲水,不再孤獨的狗狗得到了真正的開心。疏不知,機器人下水後,竟然導致他全身無法動彈──他只能被迫留在原本滿是喜悅、如今只剩孤寂的沙灘上。
隔天,狗狗在「拯救」機器人未果──沙灘居然關閉了,只能等到明年夏天才能進入的情況下,《再見機器人》由此開始,分成兩條故事線,講述狗狗與機器人的這一年。
機器人下水後,竟然導致他全身無法動彈──他只能被迫留在原本滿是喜悅、如今只剩孤寂的沙灘上。
狗狗「拯救」機器人未果──沙灘居然關閉了,只能等到明年夏天才能進入。
再度孤伶伶的狗狗,只能再度回到做什麼只能自得其樂的生活模式。這一年裡交了新朋友,但不長久;牠也很懷念曾經帶給自己喜悅的機器人,在路上看到其他機器人,牠都會內心一驚「是他嗎」,但每一次都換來了失望。過了一年,到了夏天,狗狗回到沙灘,但牠卻找不到機器人…。
原來這一年,原本躺在原地的機器人也遇見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有的動物傷害了他,將他的腳砍下拿去當作填補破洞的塞子;有的動物將他的身體當作窩,與他相伴。機器人總是充滿和善地看待這一切──除了他的夢境。
《再見機器人》裡,莎拉描繪「機器人的夢」時(正是英文片名)有個小巧思:機器人夢境的畫格,會以「波浪紋」表現。
因此,當我們在閱讀機器人的故事線時,夢境是機器人善意的展現、是現實被困住的機器人的精神脫逃。《再見機器人》巧妙地透過圖像小說的畫格,在「粗框」與「波浪紋框」、「真實」與「夢境」之間的轉換並不這麼明顯(特別是機器人做的第二個夢,甚至會讓讀者感到驚嚇),讓突顯對待對事總是笑臉以待(遇到壞事時,先是反省自己)的善良機器人,笑容底下的那股惆悵。
《再見機器人》講述的是一段曾經相聚但因為某些狀況而被迫分離的緣份,莎拉以幽默的筆觸,畫出狗狗與機器人雙方面對這段感情的悲與喜,到了最後陰錯陽差地的偶然相聚,給了他們一個充滿餘韻的溫暖結尾,戛然而止。
《再見機器人》談的不只是愛情,可以是親情,也可以是友情,或是任何一段自己與對方因為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而不得不分離的情感,而隨著經驗累積,我們才懂得讓上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而我們也不得不繼續往下走,走往下一段夢想。
林夕是對的,蕩氣迴腸是爲了最美的平凡,可愛的圖像小說《再見機器人》描寫的是再平凡不過的故事,但每人不得不面對自身孤寂的那份情感,那是只有自己才能瞭解的蕩氣迴腸。
《再見機器人》畫出了蕩氣迴腸,也畫出了最美的平凡。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