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21世紀的人生難題】專家領入門,打開討論的起點:導讀牛津非常短講《藥》與《迷信》

  • 字級



在這個閱讀顯得奢侈、出版成為冒險的年代,左岸文化願意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短講系列(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Series),真的是台灣讀者的福氣。簡單地說,這套短講系列,是一個聲譽卓著、擁有五百年以上歷史的老牌出版社,為了讓學術思想以更朝向大眾的面貌呈現,在千禧年轉換之際所推出的重量級企畫。

每一本短講,都是邀請該領域公認的專家主筆,從2000年至今,已經出版了包含各個學術領域、超過750個以上的主題,而且還在陸續出版。左岸文化並不是第一個讓短講系列以中文面市的出版社,不過相較於對岸「批發量售」的無差別策略,左岸文化用「主題選輯」搭配「導讀別冊」的用心,不僅讓讀者在知識吸收上更容易聚焦,也更能夠學而有用,作為討論時事議題時的思想資源。

此外,左岸文化用「短講」精準詮釋專業很有現場感,不僅有「耳聽學習時代」的TED Talk 感,在「選輯」上也彈無虛發:2022年的第一彈用「20世紀的主義們」直擣台灣內部意識形態混亂的「政治迷糊仗」,2024年的第二彈則是用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等六個主題,切入活在21世紀的你我都要面對的人生難題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老實說,我自己就曾經是這個系列的受益者。我原本對後殖民論述不熟悉,當年羅伯特・揚(Robert J.C. Young)的《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Postcoloni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就是我入門後殖民的敲門磚。此前,我對導論類的書籍一向沒有太多好感,因為這些書多半是教科書,習慣把知識平面化、去脈絡化,看似精華實為槽粕,除了考試別無他用。揚的《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雖然是導論,而且還是非常短的導論(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但是他卻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來寫作,創意地並置了不同的殖民場景,讓我對艱澀的後殖民論述所要捕捉的複雜性,有了帶著畫面感與錯雜關係的豐富感受。打個比方來說,前者像是待在博士班學生講授的導論課程,後者像是待在資深教授講授的導論課程,一個跟著摸石過河,一個如沐春風,兩者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學習。

整體而言,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短講系列,受益於編輯方針明確,找來大家主筆並給予充分的尊重,閱讀起來非但不會有讀教科書的平庸感,而是有種被熟門熟路的專家「領入門」的豐富及新奇感。《藥:牛津非常短講009》(後簡稱《藥》)和《迷信:牛津非常短講010》(後簡稱《迷信》)這兩本書,前者找了神經及藥理專家萊.伊維森(Les Iversen)主筆,後者找了迷信心理學專家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主筆,兩人或許沒有像楊在寫作上那麼有創意,但是都拉出了足夠長的歷史縱深,讓讀者對「藥」和「迷信」這兩個主題的理解不受限於此時此刻的狹小眼界。

特別是《藥》這本書,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應該很有教育意義,也很實用。「吃西藥」雖然已經是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於不同種類的藥物特性和藥理,多數人恐怕還是不求甚解,用「藥到病除」這種最素樸的方式理解吃藥。

伊維森對於藥理及藥物特性娓娓道來,沒有一般藥理書的艱澀,平易近人也容易理解,至少協助補正了台灣民眾普遍對西藥不求甚解、憑感覺吃藥停藥的重要環節。而《迷信》一書最精彩的,應該是「迷信史」的部分。從最初「對某類宗教崇拜的貶詞」,到被視為「不良宗教」的「異教」迷信,一直到啟蒙運動之後成為「壞科學」的意義變遷,維斯將「迷信」一詞擺入歐洲的歷史長河,精彩演繹了他在一開始就明言的主題:「迷信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本身沒有固定意義,總是相對於某個更為人所接受的世界觀而存在。

藥:牛津非常短講009

藥:牛津非常短講009

迷信:牛津非常短講010

迷信:牛津非常短講010

不過,作為比短講還短的「小講」,我在這裡要提醒一件事:《藥》和《迷信》只提供了我們討論「藥」和「迷信」這兩個主題的起點論述,對台灣讀者來說,若要認真思考這兩個主題,就不能不注意,或許在台灣社會這個與歐美社會有著不同現代化進程的地方,事實的真相並沒有如這兩本著作所呈現的那麼明晰,而是更雜揉難辨,需要進一步釐清和更細緻的論述。

以癌症治療為例,若論醫學昌明的程度,21世紀的台灣,應該早就進入《藥》一書中所謂的「科學醫學時代」,民眾普遍知道、應該也同意,西醫的癌症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最有實證根據的治療方法。西醫以外的其他療法,如果沒有對西醫治療造成妨礙,最多也不過就是「安慰劑效果」(placebo effect)。但有趣的是,一旦自己或是家人罹患癌症,許多人並不是毫不遲疑地選擇西醫,而是在網路或親友提供的各種「偏方」中猶豫擺盪之後,才選擇以西醫進行治療。從《迷信》一書的界定,這就是對「偏方」(缺乏實證基礎的「壞科學」)的「迷信」。

當然,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細心的讀者在讀這兩本書可能會發現,雖然兩位作者在論述中都提到了歐洲以外的文明和事物,但仍帶有相當明顯的以歐洲中心的演化論史觀與西方科學的本體/認識/方法論,對於歐洲文明的「他者」只有比較性的認識,而無更為深刻的論述。例如在《藥》一書中,強調整體性的中醫和阿育吠陀醫學被擺在「藥草醫學」的歷史篇章,無視於這兩者在挺過現代化反挫後的蓬勃發展,甚至反過來影響西醫的臨床實踐與論述。《迷信》一書表現得更清楚,作者在書的最後引用薩根的話,「放棄科學方法,放棄它的懷疑法則,只會重回黑暗時代」,彷彿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講究理性和證據思維的方式,放棄這種方式就是歷史的倒退。

或許科學史學者安妮・哈靈頓(Anne Harrington)對「安慰劑效果」的深刻省思值得借鏡,她說:「安慰劑是生物醫學堅實大樓裡的鬼魅,它是從黑暗中冒出的生物,揭露了我們自己創造的真實和有效治療因素的定義中的矛盾與裂痕。」短講系列給出的認識只是討論的起點,更貼近現場的真實,遠比這個認識更為曖昧,而且只在既有認識的矛盾與裂縫中揭顯。台灣不是只有台積電,作為有異於歐洲的另類現代性,其實正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裂縫的天然「知識礦區」。閱讀雖然只是起點,但這次左岸文化提供的,是大家風範的認識與見地;越過起點之後的反身探問,就是你我的事了。

我們一起努力。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電子書)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電子書)


 2024台北國際書展講座 
面向憂鬱世──《21世紀的人生難題》新書講座
時間|2/25(日)13:00-14:00
地點|2024台北國際書展,讀書共和國人文沙龍
講者|吳易澄(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


作者簡介

不安於主流心理學的自我設限,有事沒事就撈過界的心理學家。進大學時主修化學,畢業時卻拿心理學文憑,碩士階段蹲點研究牽亡儀式,隨即踏入臨終照顧場域,最後以後殖民觀點的博士論文在美國杜肯大學取得了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疫情警戒再升級!收心防疫,這些事項不能忘!

    疫情警戒升至第二級,國內進入社區感染階段,OKAPI編輯部和你一起盤點以下防疫好習慣:勤洗手、保持環境整潔、瞭解正確清潔方式、對防範措施深入瞭解、避免外出用餐旅遊改在家進行、和小朋友宣導防疫觀念......收心防疫從今天起!

    150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疫情警戒再升級!收心防疫,這些事項不能忘!

疫情警戒升至第二級,國內進入社區感染階段,OKAPI編輯部和你一起盤點以下防疫好習慣:勤洗手、保持環境整潔、瞭解正確清潔方式、對防範措施深入瞭解、避免外出用餐旅遊改在家進行、和小朋友宣導防疫觀念......收心防疫從今天起!

15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