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陳志恆/光是傾聽與理解,就能帶給孩子力量──讀《那時,沒人相信我》

  • 字級

那時,沒人相信我那時,沒人相信我


你是否曾經莫名其妙就被討厭,做什麼大家都看不順眼,不管在明處或暗處,處處被針對;感覺全世界都與你為敵?而這一切待遇,只因你身上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特徵、特殊的小動作,或曾在大家面前出醜過。

更慘的是,你找不到願意站在你這邊的人。當壞事發生時,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你;就算不明講,也背著你說壞話。你不知道可以相信誰,因為,也沒有人願意信任你。

繪本《那時,沒人相信我》描繪的就是這種情況,在任何團體中都有可能發生,但兒童與青少年的群體尤其常見。團體中,總有一些外觀或舉止看起來比較不討喜的人(就像繪本裡的烏鴉,也是一般人不太喜歡的動物),這些人容易成為大家排斥、疏遠或攻擊的對象。




霸凌常始於偏見

一開始,同儕只是覺得他們跟大家「不一樣」。後來,某些謠言或批評開始流傳,像是他們身上有傳染病,或者他們心機重、無腦、愛裝可憐等。在人云亦云下,周遭的人漸漸開始疏遠他們,並有意無意地諷刺、排擠甚至展開人身攻擊,發展成更嚴重的霸凌。

然而一開始,就只是覺得他們不一樣,有些看不起或討厭罷了!這可說是一種「偏見」。偏見無所不在,但大多數人不一定能覺察。

例如,班上某個孩子不太受歡迎,同學們會說:「我沒有歧視他!」。但當班上發生物品失竊、同學受傷或比賽失利等壞事時,全班第一個想到的「罪犯」,往往就是那位不受歡迎的同學。

如果你是那位被找來揹黑鍋的人,肯定會覺得很委屈。而且無論你怎麼辯解也沒有用,因為,大家對你的既定印象就是如此。努力解釋只會招來更多指責:「怎麼不知悔改?」、「也太大言不慚了吧!」、「一點羞恥心都沒有!」

當故事中飽受偏見的烏鴉,被指認為是害同學曉莉受傷的罪魁禍首時,無論他怎麼解釋,父母、老師、同學都不相信,還要他「說實話」;甚至宣稱「犯錯不可恥,可恥的是錯了還不承認」,連聽都不願意傾聽他的說法。

最後,受盡委屈的烏鴉只好決定再也不爭辯,委屈揹起害同學受傷的黑鍋。諷刺的是,大家一下就相信了。老師稱讚他,同學為他鼓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受盡委屈的孩子,長大後怎麼了?

從事青少年輔導這麼多年,我遇過不少像烏鴉這樣的孩子。我總是可以預見,這些孩子長大後,會慢慢變成什麼樣的人。

他們不信任大人,遇到困難不願意向大人訴說;因為,大人只會誤會他們、指責他們,不肯聆聽他們的心底話。這樣的孩子也無法信任同儕,難以與人建立關係;因為,他們認為每個人都不懷好意、別有居心,只好獨來獨往,寧可一個人孤零零的。

有些孩子會選擇加入霸凌者的行列,讓自己變得陰險狡猾,仗勢欺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護自己,當然,就會有下一個倒楣鬼受到傷害。

其實,事情不必發展成這種悲劇。只要一開始,有人願意相信這些孩子就好了!不,不一定要相信。只要願意聽他們訴說,光是願意傾聽,並試著理解,就有機會減輕這些孩子內心的委屈。


信任孩子的兩個層次

《那時,沒人相信我》這本繪本的故事創作與角色設定別具巧思,我們可以透過與孩子共讀,陪伴那些受偏見所害的孩子,同理他們內心的孤獨與不安,並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支持力量。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以身作則,當一個能傾聽、善理解、信任孩子的大人?這裡的信任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不對孩子妄下斷言,而是先理解孩子的感覺與想法。另一個是,就算明顯是孩子犯的錯,也願意相信行為背後有其不得已之處,考量或許孩子遇到困難了,並耐心傾聽孩子的說法。

老實說,這不容易!家長很容易就像故事中的烏鴉父母,在接到抱怨電話後,一時之間理智線斷裂,只能瘋狂責備孩子,根本忘記要聽聽孩子怎麼說,了解事件的原委。

為什麼理智線斷裂?當孩子受到譴責,家長也必須承受外界質疑的眼光與龐大的壓力,而當家長難以處理自己內心的焦慮與羞愧時,便把這些情緒丟到孩子身上,最後成為讓孩子內心受傷的加害人,把孩子越推越遠。

即使世界與你為敵,也要選擇良善

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經歷如此遭遇,但仍必須為孩子做好準備。閱讀《那時,沒人相信我》一書,能幫助孩子理解社會運作的現實,孩子總能輕易指認出故事情節與現實的相似之處,我們便能帶著孩子進入不同的角色,去體會他們此時的心情,並思考:「如果是你,怎麼做會更好?」

最後,若你閱讀這本書,發現自己正與故事主角經歷相同的處境,我想告訴你,你沒有錯,錯的是那些傷害你、誤解你的人。我也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有許多與你遭遇相同的人們,也一直勇敢地在被誤解的陰影下繼續自己的生活。

但最重要的是,我想讓你知道,這世界上,依然有願意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相信你、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只是現在還沒有出現。而即使世界與你為敵,你也要堅持良善,那會讓你閃閃發光,只要看見這樣的你,一定有人願意成為你的夥伴!



作者簡介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正常人》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新作在講什麼?(順便複習舊作)

繼廣受歡迎的小說《正常人》和《聊天紀錄》之後,莎莉.魯尼(Sally Rooney)再次以《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獲得愛爾蘭圖書獎肯定,本作圍繞著四個角色交織的關係開展,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與愛情關係糾葛。她如何刻劃這四個生動的角色?又透過哪些個人生活體驗帶入書中情節?

13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