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從「最毒惡女心機」犯罪側寫致敬名家名作──讀唐墨《腥紅速寫》

  • 字級



作者唐墨改編台灣1980年代喧騰一時的「屏東枋寮陳高連葉毒殺七名孩童」隨機連續殺人案,研讀判決書及犯罪學相關資訊,並親赴枋寮田野調查,歷時二年成就《腥紅速寫》,與其他實案改編作品不同,本作並未側重描繪罪犯誘騙孩童的經過,全書分為兩部,第一部「重返水底寮」是任教於北城大學心理學系的留美女性學者王月雪,透過舊識同窗、現職同事謝文哲的調查報告協助,以及助理兼女友的靜芳至水底寮的查探歷程。第二部「女死囚現身」則為實際進入南海監獄與女囚犯陳林淑芬會面,期間王月雪面臨的幻象加劇,虛實場面反覆交織而使氣氛益發詭譎,並邁向愕然的結局。

唐墨在實案編寫上如牛頓名言:「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誠然,從書名、角色、題材、敘寫手法和情境轉換等,無一不帶有對前代名家名作的最高敬意,以下列舉其巧妙刻鑿的痕跡。

一、書名:致敬福爾摩斯系列首作

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1887年發表的《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是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首作,也是偵探夏洛克和助手華生著名經典對話「你從阿富汗來」橋段的起點,更是各路寫手或影劇編寫的至高頂點。《腥紅速寫》英文書名為 A Sketch in Scarlet,無疑是對該書名原文的致敬。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血字的研究&四簽名【收錄原著插畫】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血字的研究&四簽名【收錄原著插畫】

二、角色:致意美國知名電視劇集《破案神探》

女主角王月雪畢業於波士頓大學心理學系的設定,亦是唐墨致敬美國犯罪驚悚電視劇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破案神探》訴說兩名男性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別探員,走訪各地接觸服刑中的連環殺手,欲了解連續殺人犯的犯罪動機與心理,並嘗試將研究成果運用於時事辦案。起自1970年代末,美國研究連續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多以男性為主,而書中留美返台的王月雪基於研究熱忱,想將過去所學運用於台灣實務,時序大約落於1985年前後。然而藉由助理靜芳,指出王月雪過度理性、冷峻的一面──只要碰上死刑犯被槍決,因失去研究罪犯的機會,王月雪便語出驚人:「真是太浪費了,這麼多的好材料。

破案神探系列套書【典藏限量版】(全四冊)

破案神探系列套書【典藏限量版】(全四冊)

三、情節:來自恐怖驚悚遊戲《沉默之丘》

書名「腥紅速寫」,與小說裡紅色、血色的意象拓疊,比如,靜芳趾甲縫湧出汩汩鮮血,連結到王月雪國中時期和母親相關的血紅記憶,其對母親的陰影及羈絆展現在幾次滷煮魚頭的畫面裡,沉浸於家庭冷暴力和枷鎖,難以掙脫。王月雪研究犯罪人物速寫,從進入小漁村前已產生非真實的殘影和幻覺,甚至在接觸水底寮女殺人犯之後更加嚴重,然而即使抱有病識感,卻未尋求醫療管道的協助,恍惚之中復見牆壁斑駁且滴血的樣貌,或者在探監時走入不斷延伸的樓梯,頗有恐怖小說的節奏。這類鮮紅、陰森、沉鬱的感知轉換,來自於老牌恐怖驚悚遊戲《沉默之丘》系列的啟發,以表/裡世界為龐大世界觀,旨在闡述連續殺人犯如何歷經漫漫時光和過程而誕生。

沉默之丘 DVD

沉默之丘 DVD

四、描述:手法借鏡李昂《殺夫》

《腥紅速寫》裡,始終對於殺人動機保持緘默的陳林淑芬,她的家庭關係並不和睦;而王月雪面臨的社會氛圍、職場衝突較勁,好比在學術研究的企劃提案上,王月雪跟謝文哲的對比和地位落差相當明顯。那些階層概念的鋪陳,是男尊女卑年代的共同記憶,同時包藏些許李昂《殺夫》的影子。1983年〈殺夫〉獲《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場景虛構於鹿港農村的「陳厝」,於吃食和性愛之間不斷交替描摹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丈夫的權逼和暴力,其靈感來源為1994年3月20日凌晨發生在上海新昌路醬園弄的「詹周氏殺夫事件」。經由真實事件轉譯至文本的做法,是唐墨自選材起對於前代作家的致敬。

殺夫

殺夫


民風純樸的年代,陳高連葉利用「毒糖果」引發孩童全身痙攣、休克死亡的駭人案件,被報導稱為「解嚴以來第一位女死囚」,《腥紅速寫》封面王月雪和封底的陳林淑芬眼神對視,隱隱約約令讀者感受到不安,也帶出故事主軸「犯罪側寫女學者與最惡女魔頭的心戰對決」!

《腥紅速寫》封面讓人物對視產生對決張力


腥紅速寫

腥紅速寫

腥紅速寫 (電子書)

腥紅速寫 (電子書)


余小芳
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四屆常務理事、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迷謎知因推理讀書會導讀者。主編《發條紙鳶:台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徵文獎傑作選》一書,部落格為「余小芳的推理隨文2.0」。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3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