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把一杯水倒進大海,還能找到嗎?」──讀張草「末世三部曲」第一部《大圍牆記》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以「滅亡三部曲」及《雲空行》聞名,風格揉合武俠、奇幻、科幻的馬來西亞小說家張草,睽違多年終於推出醞釀已久的「末世三部曲」,故事設定在千年後的地球,人類因為環境浩劫滅亡,留下的超級量子電腦「瑪利亞」在天外訪客的提點下,決心復育自身的造物主……

即便背景設定磅礡,三部曲的第一部《大圍牆記》卻是自一個小村落展開,村落位於封閉的谷地,純樸的村民與世無爭,過著原始的採集漁獵生活,按照上方的「天縫」每天透出的光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傳說中族人「脫殼」後,便能從村中最高的天頂樹飛往「光明之地」與祖先團聚。

諸神滅亡

諸神滅亡(「滅亡三部曲」之一)

雲空行(壹)

雲空行(壹)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限量親筆簽名書】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限量親筆簽名書】


主角鐵臂是剛成年的少年,得名自強壯的雙臂,某天自村中禁地、終年黑暗的「暗影地」拖回一隻夜光蟲,在大長老土子和擁有火種、負責生火的火母允許下,交給眾人分食,沒想到卻引發一連串的事件,不僅村莊安寧受到威脅,鐵臂也無意間發現火母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先是村民逐漸發現,曾有族人無故失蹤,似是和禁地有關,但怎麼也想不起相關記憶,還有鐵臂恍然大悟,火母從好幾代前便維持相同容貌,連她當年接生的大長老都已垂垂老矣,為什麼火母竟青春永駐?而他想前往火母洞穴一探究竟,卻遭莫名聲響警告此區誤入。另外,天縫外的世界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他習以為常的習俗和傳統,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始動搖,一切又和人類的存續,有什麼關聯?

剛開始閱讀本書時,讀者或許會心想,這不是個科幻故事嗎?怎麼好像在讀寓言故事,然而,隨著故事逐漸展開,在張草縝密鋪陳的情節背後,讀者彷彿就和天真的天縫人一樣身歷其境,慢慢了解自己的生活其實是個謊言,並從全知視角得知箇中原因,登時晴天霹靂,後續情節在此就不爆雷,留待讀者自行發掘。

不過張草確實也在書中埋下諸多線索,比如每章開頭的引言,最常出現的便是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洞穴寓言,描述久居在黑暗洞穴中的洞穴人,誤以為洞中一切便是真實,而一旦理解到現實,便再也回不去從前。這除了隱喻故事中天縫人的處境,也扣合全書的科幻設定,指的其實是人類從原始人發展到文明的歷程,從走出洞穴、已知用火、定居,到聚落城市興起、文明蓬勃發展,又因自私自利遭到環境反噬,而一切從地球母星的尺度看來,其實渺小得像是螻蟻。


柏拉圖「洞穴寓言」。(圖 / wiki


而張草在生動的情節中展現他淵博的知識,包括以哲學寓言當作故事背景,以社會學和心理學概念描述村民原始的生活與神話的破除,還有在後續真相揭曉的段落中,培育人類所需的演化學跟遺傳學知識,女主角火母化險為夷的化學和物理法則等。

《大圍牆記》也正是在這些間或穿插,解釋整個村落「實驗」以及天縫外世界的橋段中,體現了科幻小說的精髓,即磅礡的想像力與作者恢弘的世界觀構築,從整個實驗的前因後果,到生化人的自我省思等,以及我認為或許是本書最令人驚豔的部分,描述文明崩毀之際,野心企業家打造量子電腦,不僅涉及電腦科學相關知識,也在科幻小說乍看冰冷的架構下,加入人性的滋潤。

特別是科學家將自身意識與量子電腦結合,追求人機合體的那刻,匆忙趕來的企業家問道:「若將一杯水倒進大海,還能找到那杯水嗎?」一句話就道盡了 Cyberpunk 文類的千言萬語,結果孕育的超級量子電腦,也為整個故事與人類存亡的史詩完美揭開序幕。

若以系列首作觀之,《大圍牆記》引人入勝,不僅鋪墊了細心建構的世界觀,解釋了來龍去脈,飽滿的主線情節也讓讀者跟隨角色一同成長;了解真相之後,也不禁引頸期盼還會有什麼凶險在前方等待,作者筆下的世界也還有許多驚奇等著去探索,更讓人期待後續兩部作品《大廢墟記》及《大冰原記》的發展。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電子書)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電子書)



楊詠翔
師大教育系、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畢,每天都要聽重金屬音樂的自由譯者,譯有多本非虛構書籍。OKAPI鹹水傳書機專欄特約作者。
延伸閱讀

更多張草作品

雙城

雙城

f(x)=殺人程序

f(x)=殺人程序

孛星誌

孛星誌

很怕:張草極短篇

很怕:張草極短篇

很痛:張草極短篇2

很痛:張草極短篇2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當時他們為什麼上街頭?看文字與影像紀錄的反送中運動

距離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已經三年,紀錄當時現況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近期上映,透過導演的攝影機,捕捉到什麼樣的緊張現場與參與者的想法?透過相關文章,讓我們貼近當時的事件面貌。

15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