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時期,男裝時尚有大量蕾絲、蓬裙、緞帶。(圖/《古典男裝全圖解》內頁)
閱讀本書時,不斷想起個人意見對三金紅毯男星衣著的評論:
「發光西裝令人有點困惑。」
「這個大衣讓他看起來像復古火車上的列車長。等一下會跟你查票這樣。」
「那個盤扣和拼色的絲瓜領可不容易穿,但他很好的駕馭了這個出色造型。」
在日常中多半只能見到商業用途的標準西服,但在頒獎典禮上,個人意見的點評帶我們看見西服的各種剪裁、色彩、布料搭配出來的多種可能。在正式場合,男星多半選擇西裝展示自我,但男性西服是如何從繁複演變為俐落簡潔,再演變為現今混搭、顛覆傳統、可正式可休閒的多元樣貌?
《古典男裝全圖解》考據17世紀以來男性的當代服飾潮流,以古典繪畫、藝術品、照片等媒材,展示具代表性的裝扮細節,從歷史背景、衣服構造、材質、顏色、配件乃至髮型等,一舉顛覆我們對男裝單調的想像,也更能深刻體會You Are What You Wear的真義,因為在古代,穿著不僅是蔽體,更是「男性氣概」、身分地位的展現。
其中和發光西裝一樣令人困惑的,是曾在16世紀蔚為流行的「股囊」與「豌豆腹」。股囊是罩在下體外類似保護罩的裝飾,原先有一說是為了讓梅毒藥物不沾到衣物、避免辨識出患者,但後來越做越大、越做越華麗,甚至開始像牛角一樣向上彎曲、在裡面塞襯墊,用以展示穿者的生育能力。豌豆腹則是在腹部製造往外的凸起下垂,以象徵性能力的強盛。
法王法蘭索瓦一世也穿「股囊」(左圖),右邊的男子穿著豌豆腹,此時流行的寬大馬褲遮蓋住股囊,也讓股囊這個配件漸漸退流行。
(圖/《古典男裝全圖解》內頁)
Hendrick Goltzius繪製的〈穿著豌豆腹緊身上衣的官員〉可見更為誇張的豌豆腹造型。(圖片來源)
豌豆腹與股囊同時流行時,人們會同時穿戴,書中形容:「其中一個就好像在往上或往下指向另一個。」(圖為奧地利元帥Archduke Charles,圖片來源:wiki)
除了性能力,服飾也能展現財力,於是皺邊、絲綢、素緞、蕾絲等元素,在17、18世紀並不被認為是女性專屬,頻繁在貴族服飾中出現。至於平民當然也會用這些元素,但相比上層階級的極盡花俏,下層階級則是先考慮實用性、再增添飾物,儘管兩者的剪裁與元素相似,仍然可從衣服看出不同的需求與心態。
當時的襯衫袖口追求浮誇的裝飾(如左一男子),但對需要動手做事的平民來說,繁複的袖口只會添麻煩,因而只會有簡單的裝飾(如左二男子)。
(圖/《古典男裝全圖解》內頁)
而後不同國家之間的穿衣風潮交互影響、成衣業的興起等,男裝也逐漸邁向簡約、素淨的風格,上下階級的衣服款式差異逐漸減小,也更重視實用與美觀兼具,隨著政經變化、社會觀感與美感的改變,西服也逐漸演變出各種剪裁與材質。但如同作者所說:
「時尚」是個錯綜複雜的詞……這個詞說的是我們用來遮蓋身體的衣物,但更重要的是指我們如何消化吸收這身衣著使其成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現代人比起展示財力或性能力,更重視透過衣物展現自我風格,而從本書對衣物流行演變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對於「男子氣概」看法的變遷,也可知男性對時尚與美的追求需求並不低於女性,每種配飾、剪裁甚至假髮高度,都構成「我」想傳達的個人訊息。
喜歡特殊題材歷史研究、對男性時尚有興趣,創作者需要考究不同年代男性服飾細節,抑或只是單純想搞懂「柴斯特菲爾」與「阿爾斯特」兩種大衣有何不同,本書都能提供實用的幫助。
延伸閱讀
- 謝宜安/創作臺灣歷史小說、漫畫,角色到底該穿什麼?讓《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幫幫你
- 小心你姨媽買給你的那雙新襪!──《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
- 翁稷安/「窮酸味」偏見是怎麼來的?為何氣味會跟「階級」畫上等號?──讀《惡臭與芬芳》
- 吳曉樂/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那該多好──讀《成為男人的方法》
- 如果企鵝變成人,一定是帥氣的型男紳士吧(?)──很認真但也很萌的企鵝知識漫畫《企鵝紳士》
#OKAPI 選書推薦 單元每週五為你選一本可能趣味、可能惡搞、可能美美、可能你會很喜歡的書,記得每週五回來逛逛(每天都來逛更好)。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