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嗎?即使沒有共通的語言,我們還是能大致理解嬰兒和貓狗的需求,但為什麼人們平時使用溝通無礙的語言交流,還會引起那麼多誤解與紛爭?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聽不懂」別人說什麼,而是「想不想」讓別人聽懂自己在說什麼、「願不願意」聽進別人正在說的話,那些無法順暢溝通的關鍵時刻,到底發生什麼事?又該怎麼「疏通」?就是《小學生必學社交力》的重點,所以即使你不是小學生,也能藉由這套書改善自己的溝通交流技巧。
還沒翻開這套書時,我心想,小學生需要「人人好」的社交力嗎?不是每個孩子都在學校一下和好一下絕交、回到家就和爸媽手足天天吵架又爭執嗎?細讀《小學生必學社交力》四堂課程,才知道本書的「社交力」並非成人聯想到的八面玲瓏,而是和孩子解析何謂溝通,如何練習表達與傾聽;而且溝通不是為了讓自己變成討喜的人,是讓自已有機會和不同人互相交流,跨越年齡、性別、文化、國籍的隔閡,拓展世界觀。
考慮到當代孩子是網路原住民,作者藤野博用了極大的篇幅,講解網路社交問題,無論是網路發文、直撥分享、視訊通話、群組裡的爭執與回覆等等,每一個問題都非常實用,同時兼顧網路安全的提醒;最後則回到讀者本身,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使用「我訊息」、更懂傾聽、以確認取代猜測語意⋯⋯這些社交技巧,不只是為了交更多朋友,也是為了好好和最親密的家人、熟悉的朋友相處,減少傷害彼此的可能。
有些缺乏社交能力的人,喜歡用「我個性很直」、「我不會說謊」來形容自己,好像所有人都應該要為了他「直率、誠實」的優點,理所當然被他尖銳的言語刺傷。不是這樣的!本書做了非常精準的比喻,他將溝通形容成傳接球,「為了能愉快順暢的溝通,讓我們來學習『傳球(傳達)』和『接球(接收)』的傳接球技巧吧!」不小心漏接球,將像是溝通不順利,有時傳球遊戲一來一往持續很久,兩個人都玩(聊)得很愉快,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會注意對方丟過來的球路;如果漫不經心,一邊聊天,一邊分心滑手機,就可能不小心接錯話,或是談話無疾而終;如果對方很明顯暴投,甚至讓你受傷,他卻解釋:「這就是我的傳球方式」或「我力氣就是這麼大」,都不會讓你想繼續這場傳接球遊戲吧!
這套書還傳達了一個重要內容:「這世界上就是有相處不來的成人,也有囉唆又愛生氣的老師。」多數成人都刻意忽略孩子的抱怨,總是怪孩子一定是哪裡表現不好,才會讓老師不喜歡,或者反駁為什麼成人要跟孩子好好相處,應該是孩子要去適應不同的成人,早點面對社會現實!
藤野博告訴孩子,和老師不合拍,也沒必要失去自信喔!這世界有各形各色的人,老師性格也都不同,求學過程這麼漫長,難免會遇到不合的老師,甚至明顯感覺到,老師不喜歡自己、處處針對自己,讓上學變得好痛苦,這才不是爸媽說的:「不要管老師就沒事了。」畢竟孩子每天在校時間那麼長啊!藤野博卻是鼓勵孩子,會覺得和老師「處不來」,代表自己快成為大人了,有「識人的眼光」,既然快長大了,那麼就試試看安慰自己:「只要升學或是畢業之後, 不會再和老師有往來。心裡想著只要再忍耐一年、最長三年,心情是否輕鬆多了?」如果真的無法忍受,就努力保持距離,以策彼此安全。
所謂的社交力絕對不是一直說話、一直逗大家笑、無條件地配合團體或討好他人,這本書也不是指南或手冊,背熟後就能掌握社交SOP,因為害怕冷場而隨便回答「好好笑」、「有這種事?」、「是喔!」反而會讓人感到敷衍。真正好的社交力,是能判斷自己想親近的人,不勉強自己交朋友,遇到難相處的人能果斷和對方保持距離,這個世界非常有趣,即便是安靜內向的人,能找到意氣相投的對象,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你,能挖掘出屬於自己的社交角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作家金句:「身體逃不掉,至少心不要受折磨。」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