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說話,事實不然。溝通,是訊息的傳遞與交換,目的在於促進互動的雙方,對彼此有更多的理解,進而能夠達成共識,最好還能共創多贏。
在日常生活中,溝通無所不在,除了面對面之外,現代人有更多機會,透過網路與電子設備進行溝通。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後,孩子們經歷了一段停課不停學的防疫生活,3C網路的使用時間,也比以往大幅增加許多,當然也衍生出一些過去不曾發生,當前值得探討的人際互動課題。
例如,當教學現場移到了線上,同學們常需要在網路會議室中討論作業或報告,不論是打字或視訊互動,總是不如面對面來的清楚明確。如何更有效率地在網路上互通有無,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更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協助。
正因為網路發達,網路上的詐騙事件也層出不窮。前一陣子新聞常報導,不少人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打工,卻淪為人蛇集團人口販運的犧牲品。他們被迫從事不合法的工作,不服則會被毆打、虐待或性侵,甚至枉死異鄉。想要活命,只能付大筆贖金,甚至「抓交替」才行。
然而,一開始,他們都是懷抱夢想,開心啟程的。
不論何種詐騙,運用的都是人性中「貪婪」與「恐懼」兩項弱點。網路上的一頁式廣告,裡頭絢爛的圖文,會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好運當頭、機不可失;一旦中了圈套後,因為把柄已經落在對方手上,只能任憑予取予求。
涉世未深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金錢誘惑。
除此之外,網路上突然冒出的網友,頭貼看上去是帥哥或正妹,對你頻獻殷勤。你以為你戀愛了,事實上,他只是在試圖取得你的信任,讓你暈頭轉向;而當你真的上了賊船,已經求助無門了。
大人不能只想著,如何避免孩子接觸到不當的網路內容;因為,孩子的網路生活中,早就充斥著各種危機。比起防堵,更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討論;不妨透過新聞或實例,教導孩子辨識假訊息或詐騙內容的特徵,以及身陷危機時該如何因應等。
有時候,傷害我們最深的,不是遠在天邊的陌生人,而是身旁的好友。不少兒童或青少年,都曾在網路上受過傷。包括,在社群媒體或網路聊天室中,受到同儕嘲弄、毀謗、排擠或霸凌。孩子們往往很疑惑,自己到底做了什麼,惹到了同學,卻為此承受極大的壓力與痛苦。
同時,孩子們也可能是參與網路霸凌的共犯之一。也許只是留言附和,或者在網路群組中跟風討厭某人。殊不知,只是一句小小的「對呀!」、「就是說嘛!」,或者轉傳不實與不雅訊息,都可能造成他人極大的痛苦。
網路的匿名性和責任分散,常讓加害者的同理心降低,傷害的力道更是不知節制,因而釀成許多悲劇。
社交力確實應該從小開始培養,除了實體互動之外,現代的孩子更需要學習如何在網路上與人相處、有效溝通、辨別真偽、自我保護、尊重他人。《小學生必學社交力》正是一套幫助孩子培養這類軟實力的讀物,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用有趣易懂的筆觸,幫助在孩子輕鬆閱讀中,習得必要的知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