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葉浩/主義與它們的產地,以及思想探險者的必備利器──讀《20世紀的主義們》

  • 字級


英國哲人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發展於某個政治、經濟上先進國家的一套哲學,雖然在原生地不過是一種普遍想法的釐清與系統化,到了另一個地方卻可能點燃革命熱情,甚至是發動革命的理由。」這說法捕捉到了「主義」一詞的主要意涵。一是對於某種既存的社會制度或現象的描繪,也就是從思想的層次來掌握其原理與運作方式,使之成為一套邏輯連貫且環環相扣的理念與制度。二是這種系統化、抽象化之後的一套想法,可能會經由某些人的引介來到另一個社會,成為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甚至促成了流血革命。

換言之,所謂的「主義」可以是人們從某一社會現實當中萃取其核心要素與義理而成的抽象概念,然後脫離其產地並旅行到別的國家,成為改造那個國家的思潮或政治力量。「自由主義」正是如此。其產地是十七世紀奉行君主立憲制並將實質統治權賦予國會的英國。英國一方面採取權力分立來避免過度集權,一方面則立法來保障個人的生命、財產和人身安全。這種防範政府權力侵犯個人權利的策略,是自由主義所謂的「法治」(the rule of law)。在洛克(John Locke)等思想家的詮釋與修正底下,英式民主逐漸發展成一套奠定於代議政治與保障個人和市場自由的憲政民主思想,不僅促成了北美洲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影響許多國家至今。

然而,早在1762年時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即評論道:「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實在大錯特錯。他們只在選舉議會議員時才是自由的。當議員一經選出,他們變成了奴隸,不算什麼了。」理由是他認為,人唯有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才算自由,由他人代替立法不算;更重要的是,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政府不過是必須執行民意的一群公僕。於是他主張當時的國家必須廢除導致權力不平等的私有財產,讓所有人先回歸真正的平等,然後再共同簽訂社會契約並決定國家的政治體制。此一「人民主權」說法,促成了法國大革命以及許多反對英式代議民主的基進政治構想,包括視社會平等重要過於個人自由的「社會主義」與企圖推翻資產階級並廢除私有財產的「共產主義」。

盧梭與英國自由主義者的最大差異或許在於後者將自由理解為「不受他人干涉」(尤其是來自政府的),但前者則是「當自己的主人」並且認定代議民主底下唯有富人才能當選議員,因此多數人等於在政治與經濟上都受到少數有錢人的擺布。此外,這兩種自由其實也是區別右派與左派的關鍵。右派傾向支持市場自由以及個人如何賺錢與花錢的自由,所以容許貧富差距的存在。左派則認為貧富差距意味著窮人受到奴役,所以必須進行財富重新分配的政策(例如提高有錢人的稅率,尤其是遺產稅)並提供社會福利。

不過,深受盧梭人民主權或所謂「大眾民主」思想之影響的左派或社會主義國家其實也不乏採取代議制度者,畢竟現代國家大多人口眾多,難以落實讓所有人都參與的人民議會,最多是增加了公投的進行。然而,這也弔詭地製造了一種讓某些政客得以高舉「人民意志」來操作民粹的政治空間,甚至在最極端的情況底下(例如「當自己的主人」是套用在整個民族而不是指個人之上的時候),會翻轉成人民必須集體效忠偉大領袖一人之意志的法西斯政權。

值得一提的是,「民粹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當中的「主義」兩字並不像社會主義或自由主義那樣指涉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而是針對政客與人民的關係之描繪,且兩者其實可見於右派或左派的政權當中,關鍵在於政客以代表整體人民的姿態出現時能被接受。因此,不但共產政權或民主國家底下都可能出現民粹現象,在共產蘇聯與反共的納粹政權兩個敵對政權底下,也都能由法西斯主義者當政。

想必讀者也已察覺,「主義」一詞其實可以套用在各種得以區分人類的方式之上。前述的政治制度之外,種族、性別、民族、宗教等等都可以將人類劃分為你我,甚至敵我。不過,當今流行的各種主義幾乎都與十七世紀建立於西歐的主權國家體系有關。那是一種以「領土」來劃分人類彼此的制度。國籍取代了此前所有的差異,成了一個人最主要的政治身分認同之根本。不過,雖然人們習慣稱這種現代主權國家為「民族國家」(nation-state),但一個國家的實際組成其實並非都來自同一個民族的人。於是,這也造就了兩種民族主義。一種是高喊同一民族必須建立一個國家,另一種則是透過政治手段把領土內的所有人打造成一個民族。十九世紀的歐洲以及二十世紀的亞洲許多國家都曾深陷於這兩種民族主義的浪潮當中。在歷經慘絕人寰的戰爭過後,許多國家開始學習接受一個領土底下存在多種族群與文化的事實。「多元文化主義」於是同時成了一種政治現實以及理想。單一民族或同文同種,終於不再主導人們對國家的想像。

以上對於主義及其關連性的勾勒,希望有助於讀者如何決定閱讀牛津非常短講《20世紀的主義們》套書的順序。一本導論或一篇導讀猶如地圖,不同的繪圖者或許在風格和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山是山、水是水,事物的相對位置不會不同。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現代政治的兩座大山,其餘的主義則大抵圍繞它們發展而來。當然,地圖的功能不外是讓人親近實際的地景,若能過河拆橋最好。無論讀者從哪一個主義上路,預祝您一趟愉快的思想探險之旅!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電子書)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電子書)

 


作者簡介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系畢業,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目前任教於政治大學。習慣以哲學分析政治,從政治理解宗教。
他是「哲學星期五」、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的核心成員,也是電視節目「哲學談,淺淺地」的共同策劃人與主持人。希望讓更多人在關心社會議題時,能有更多知識基礎和哲學觀點。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1940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麼近,卻那麼遠,讓我們重新認識緬甸

我們都聽過緬甸,但我們卻又不認識緬甸。透過層長居緬甸的喬治・歐威爾筆下《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專訪和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的緬甸遊歷,讓我們重新理解緬甸的多種樣貌。

194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