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孔德維/在臺灣說烏克蘭故事:談一八四一「烏克蘭戰爭系列」
作者:孔德維 / 2022-05-13 瀏覽次數(2471)
宗教史學者常開的一個玩笑,是說中古愛爾蘭出口最多的「產品」就是:「聖人」。這是因為5世紀聖博德(St. Patrick,386-461)向凱爾特(Celtic)人傳播基督宗教後,教會與當地的家族(部落)結合,在整個愛爾蘭開設了不同的修道院供虔誠的信仰者修行。在羅馬帝國為北方「蠻族」滅亡後,歐洲在6世紀一片狼藉,和平的島國愛爾蘭大量的修道院吸引了歐洲的精英信仰者集中修行。大小修道院由是不斷建成,如其中最大的 Clonard Monastery,就在全盛時期有近3000餘位僧侶長駐。這樣數量的修道者,自然使「聖人」輩出;至6世紀末,當這些「聖人」東還歐洲重建基督宗教文明時,歷史就紀錄了中古愛爾蘭「盛產聖人」的美談。
與愛爾蘭同為島國的臺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吸引了不同族群定居。自公元前6000年前的南島族群抵達後,臺灣一直接收西班牙、荷蘭、日本與中國的移居者,並由此構成了自身獨特的語言、文化與身分認同。在過去20年,自由與民主的臺灣成為了東亞重要的文化重鎮,無論在學術研究、文化創意與流行文化的領域均創造出與島國面績不成比例的佳績。臺灣獨特的文化與族群多樣性,與其社會中的寬容氣氛,顯然是這一切成績的重要基石之一。
「一八四一出版社」是由香港移居臺灣的新住民與臺灣文化人共同建立的文化品牌的主要項目。1841年是香港開埠的一年,也是臺灣朋友所熟悉的「香港故事」的起點;而敝社的成立目的,亦正是希望在自由而無不必要壓力的環境下繼續述說「香港故事」。
顧名思義,我們計劃出版一系列與香港研究相關的作品,讓世界各地的華語讀者得以各樣不同的角度理解「香港故事」。然而,需要在無壓力環境下述說「故事」的群體,其實並不止於香港人。
2022年2月,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一片狂轟濫炸之後,又被發現出現屠城慘劇,世界愛好自由的人均無法視而不見。在世界各地均出現強烈反戰聲音之時,華語世界卻流行著另一種以家庭關係比喻侵略戰爭,合理化俄羅斯暴行的觀點。微信與微博的話語不能(也不應)代表了整個華語世界的觀點,我們在這一想法的驅使下,暫緩了述說「香港故事」的計劃,邀來臺灣與香港的不同友好,共同以數星期時間聚焦於烏克蘭友人的苦難,希望從多個角度闡發2022烏克蘭戰爭的前因後果,以及世界各地人民在這次慘劇中為重迎和平而付出的努力。於是,《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烏克蘭戰爭》及《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個月內成書出版。
本系列雲集台港及國際著名學者、政治評論人、媒體深度報導、軍事專頁、譯者、記者、導演、詩人、Web3工作者,可以為讀者提供立體而完整的論述與觀點;我們相信在讀者卒讀本系列的兩書後,會感覺到烏克蘭與臺灣的距離沒有想像中的遙遠。但對從事歷史研究的筆者來說,本書豐富而多元的作者背景,其是同時反映了這一時代的華語知識人對烏克蘭戰事的看法與觀點。 18世紀的章學誠(1738-1801)提出「六經皆史」,就是認為「六經」是夏、商、周三代知識 人對當時政治與社會狀況的檔案記載,雖然不是當時人有心撰述,以留傳後世供「教化」之用;但卻可以從典章制度的記錄和圖書文獻掌握時人的想法。戰爭過後,本書的價值就由「了解烏克蘭保衞戰」演化為「了解臺灣和香港的知識人對烏克蘭保衞戰的看法」。 得以利用臺灣的自由土地紀錄華語知識人在這次戰爭的感受、觀點與思考,並使首部關於烏克蘭戰爭的書籍在臺灣出版,成為臺灣具豐富多樣性的文化史中的點滴,是為敝社與筆者的榮幸。
孔德維
一八四一出版總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