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青春一起讀

柯書林/有誰年輕不迷茫? #2022世界閱讀日|閱讀支持力

  • 字級

 



只要在網路上輸入「青少年服用精神科藥物」、「校園學生自我傷害」等關鍵字,就會跳出一串串叫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從去年八月監察院的報告發現:2019年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較2018年增加47人,增幅為22.4%,已經持續6年呈現升高趨勢,而自殺通報個案也以15至24歲的22.6%占比最多……。

根據衛福部統計於2020年,24歲以下的自殺通報人數竟高達13041人…,自殺目前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占第二位,僅次於意外。

據衛福部統計處的領藥統計,從2013年到2019年,青少年憂鬱/躁鬱症的領藥人數節節上升……。

「反正我就爛」,近年已數不清聽過多少位年輕孩子自暴自棄地在診間內對我喃喃自語然不過只在一牆之外,更有無數早被他們搞到不知如何是好的家長正來回跺步。

 

想要助人,絕不能忘了穩住自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老夾在厭世代孩子與瀕臨崩潰家長間的心理師,也很需要定時找有著同樣專業的伙伴們彼此取暖。底下是有回某群心理師的討論對話:

我有不少年輕個案都坦言在其外表光鮮亮麗下,仍深深覺得自己是很糟糕失敗的。

他們花很多時間在社群網上經營自己,並對他人是否關注或任何回應都超級在意。

我也有好幾位樣樣表現都優秀的孩子,卻時不時便割劃手臂,還說看著滲血才覺得比較釋放。

他們交來的作業報告,十個段落,段段有理,但論述前後卻兜不起來……

 「也許當年沒有電腦可以操作的我們,所有學習得透過紙筆,結果就這麼一點一滴地累積了基本功。而這批孩子有電腦網路幫忙是更顯聰明,卻怎麼講就不願意一步一步來(還嫌我們笨)。」

「現在的孩子在網路世界裡得隨時轉換身份,而這會讓他們更難將不同面向的自己,統整成一個完整的自我。」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世代的孩子,長期接收網路超量資訊的影響,讓「自我認同」(self-identity)* 這個青春期必經的心理發展,成了個極為艱鉅的任務。

由E.Erikson提出:每個人在青年時期都在探索並嘗試去建立穩定的自我認同感。會對“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這個人怎麼樣、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經由辯證而慢慢形成出具一致性的認識

仔細盤點這批厭世代的孩子,發現他們特別容易三「心」二「意」:滑手機開心 / 碰課業無心 / 講兩句碎心,擔心得不到注意 / 常覺得活著沒什麼意義。當課業或才藝上的順風順水,讓一切看似非常美好;一旦碰上身心挫敗煩躁時,世界瞬間整個不對。


經由多年親身與數千位青少年臨床互動後發現:這批對自己理解不那麼確定的生命,在碰上生活壓力混亂時,其實只是非常需要有時間空間讓自己冷卻,若有機會察覺到自己不會因為「表現差」或「無價值」而被拋棄,絕大多數都會繼續邁步成長。


但我也同時發現青少年的家人之所以很難扮演「給其時間空間」與「提供穩定陪伴」角色的難處所在:畢竟在就學路上感到挫敗的孩子會常常不快樂,而他們的不快樂自然引發同住家人的挫折。於是家人「本能」的反應,便會想幫(叫)孩子去解決困難。偏偏,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不需要幫助,只是認為需要被幫就弱了。而受過網路洗禮的這群孩子更是如此。

 

如果腦袋還老想著「究竟如何才能幫到他?」 那恐將離您的孩子越來越遠。


這些年輕孩子看似一副不上進,但在與其深入探問「到底有哪一個孩子不想變得更厲害?」結果連一位都沒有!我找不到任何一個打從心底想把自己搞糟的人。

他們只是找不到奮鬥的目標,以致於老是提不起勁,甚至整天對人一臉不屑。當中更有好多例子是,一旦找到成功變強的途徑,他們可是會突然渾身來勁。

 有位胖小子每天在家只想著上網,對課業是一點也提不起勁。好不容易跟他打開話匣子,發現他渴望瘦下來好改善人際關係(同學會笑他)。結果跟他一起找了坊間流行的「168瘦身」「生酮飲食」等方法來試看看。結果體重慢慢沒上飆,甚至還減了幾公斤下來,當胖小子變帥小子後,不代表人生自此一帆風順,但至少看他願意繼續面對生活的挑戰。 

另外有一個相對自我中心的孩子,老期盼著友誼與愛情,但因其有話直說的個性而處處碰壁,直到碰上一群富有愛心的團體邀其參加活動,還肯定他熱心參與……某回在進晤談室時,我發現他帶的不是漫畫小說,而是在拼命K單字。


不知家有青春期的家人有沒有意識到:陪伴孩子的第一步是設法穩住自己,最好讓自己生活也另有重心,不然被不開心的孩子搞到自己焦慮而大吼就一點也不意外。另外孩子會不會願意重新成長,取決於有沒有可以予其冷靜的時空,然後就等碰上貴人探討出面對困境的可行之道。

   

繼續進步的動力,源自嚐過成功的經驗

 
如果你是最近過得不太開心的孩子,我最想跟你說的是:有誰年輕不迷茫?你只是求好心切而把自己給封閉了。繼續進步的動力,源自嚐過成功的經驗。你只是需要給自己時間去重新適應罷了。而所謂的適應,就是能夠評估自己跟環境的落差,找出適合自己腿長的階梯來進步。

 
日前有位媽媽求助心理師:他的孩子老是為了上網跟網友聊天而晚睡,隔天爬不起床,兩人為了上不上學,甚至拳腳相向…

我心底盤算著:怎麼安撫才能讓媽媽慢慢安心地練習不把孩子的事全攬到自己身上?另外跟孩子的討論則相對簡要:我猜你很想跟網友聊天晚睡,但你也想繼續長高,剛好兩者都需搶用半夜的睡眠時段。我會問他自己打算怎麼安排,協助其規劃立界線。還有,初期就算有心立志做不到,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一時還沒辦法找到時間的平衡安排,也不過是為了學習重新調出更適合自身的規劃啊!

 

最後我想對身陷親子衝突的大小朋友說:

四周的聲音一直很多,

只要別忘記認真看出自己的腳長,

路就會一步一步走出來。


 



柯書林作品

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

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423世界閱讀日】情緒的灰色是不想說,也說不上來,聽專家解答你的情緒灰階

談談你的情緒灰階,灰色是不想說,也說不上來, 就是感覺人生艱難的時刻實在不少, 情緒灰頭土臉,表情黯淡無光,熱情已化成灰…… 即使是小灰塵也會讓人流眼淚。面對人生的灰階時刻,請看作家/諮商師們怎麼說。

117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