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空人與太空旅行,感謝科幻電影,總讓人先聯想到外星人或外星文明。外星人是否真實存在?是目前的太空船與科學家都無法推進與演算到的真正深空。在小說與電影中現身的外星人,總被過於簡易的分作了善與惡、有形與無形。然而人類都不能只分男女與人種,更何況是無以量計的宇宙星辰,就像大衛.威靈頓(David Wellington)這本《最後的太空人》,除了探討近未來可能不再夢幻的職業「太空人」,更在探討人與非人間跨越物種與空間的某種共通──「人性」。
小說的設定以一場太空災難分成之前與其後。西元2034年,主角莎莉.詹森是「太空梭獵戶座六號」的指揮官,在帶領三位組員登陸火星的旅程中,一場太空意外讓任務失敗。其後,大航天時代取代了國家的宇航競賽,航天開始私有企業化,曾經的太空領頭羊NASA虛化,只能將太空梭鎖進真空保存,等待著太空載人任務再次啟動。直到2055年,太陽系出現神祕來客,二十多年前的獵戶座六號指揮官,如今已經56歲的莎莉.詹森,被重新邀請回太空,她當然就是小說中意指的「最後一個太空人」。
比小說更超現實的永遠是真實。真實是這些並非全是《最後的太空人》虛構的,過往電影裡美國送太空人上太空探索新世界的故事,在真實裡已如煤氣燈耗盡般漸次轉弱、熄滅。2011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取消了「載人太空梭」探索計畫,一場三十多年的太空梭大計正式告終,不會再有新的太空梭被建造,除了耗費甚鉅,也因為不斷有人員殉職。而小說中的獵戶座號,也曾經將要成為真實(可惜同樣在歐巴馬時代,NASA開發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 spacecraft )「星座計畫」也被終止)。
獵戶座太空船(圖片來源/wiki)
星座計畫概念圖:太空飛行器在地球軌道對接完成後,點火離開地球。(圖片來源/wiki)
真實是什麼?真實是隨著2015年《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推動,太空可能更加火熱,只是從國家與政府的競爭,走向大航天時代的各家民營化。一如小說中的「K Space」,也與現在的「SpaceX 」身影重疊。中國在2021年以航天為背景的愛情戲劇《你是我的榮耀》裡,串場的幾句台詞說,中國與外國航天發展的差距大約是三、四十年,「但三四十年的差距不一定要用三四十年的時間去追趕。」氣志翱於天際,然而美俄早已從太空軍備賽中退下,呼叫「休士頓」的聲音不再響起,幾十年後的追趕所到之處,那時太空早已沒有國家,只有企業。
小說中,數十年後的太空人再次上太空,休士頓總部已然消失,台詞全都成了:「帕薩迪納,這裡是獵戶座號。」獵戶座號再次升空,為了一探可能藏有外星來客的巨大太空船「2I」。小說透過漫長的前置、訴說失落與遺忘的人事,夾藏了國族的失落,在中後段則迎來了每一道太空問答題裡,都無可避的最終提問:「外星人存在嗎?」以及,如果存在,它們是什麼樣貌、所為何來?
太空名詞中,「近日點」是指一個軌道上最靠近太陽的拱點,因此近「火」點、近「水」點、近「月」點也各自存在。在小說中,不遠的未來裡,太空梭紛紛有了如今無法想像的速度,那是近未來,可能也是「近奇點」。Google的工程總監雷蒙德(Raymond Kurzweil)曾有句名言:「我們的未來將不再經歷進化,而是經歷爆炸。」而他的著作《奇點臨近》,也一直是我想像未來世界時的具體依據。奇點,也可以精準說是「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有一個將會完全顛覆、超越、改寫現有科技的事件點,當人類接近跨越了它以後,從此的世界與科技進展,將無法以現有的一切計算衡量。雷蒙德認為「奇點」來臨的時間,可能落在西元2045年,也正巧落在外星飛船「2I」現身不遠處。
星體繞太陽軌道呈現橢圓形,最接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上圖2的位置)。(圖片來源/wiki)
我們可以將《最後的太空人》一切為二,前半部與太空人尚未登上外星飛船前,就如同一個近奇點,也是近異點。而後半部,演化突變成了太空的「都市傳說」,如同人類初登月球後,廣為流傳的「神祕發現」:在未可知的月球陰暗處藏著外星人的巨形飛船遺骸。這在電影《變形金剛》、《奇異博士》甚至《驚奇四超人》的外星訪客名單都有相似身影,不難想像。然而《最後的太空人》裡,透過了與飛船上的外星生物靠近、尋找的過程,更給予了「它們」一個「近人點」。
小說裡以史為鏡,看得清醒:「外星文明存在兩種文明狀態:一種是低於地球文明,一種是高於地球文明。對於地球來說最可怕的就是第二種。人類為了自身和長遠發展,不斷探索外太空。哥倫布發現南美洲,給當地帶來的是殺戮。外星人也一樣,擁有高度文明的他們或許正在宇宙中穿梭,尋找地球這樣的行星,發現地球是遲早的事。」也以此回應了所有科幻外星題材故事裡的永恆提問:如果存在,所為何來?在小說後半段,人類與外星生物的見面禮,宛如B級片般滿是血漿與清創的場景裡,卻提供了另一個新穎些的答案。來訪不一定總是為了文明,更可能是反文明般,回溯到生理性、生態性上。
一如人類對「2I」發動的提問:「為什麼不去別的行星,要來這裡?」答案其實純粹非常,也無特別。
有些生命本就如此存在,就像不論是第一個太空人或最後一個太空人,都屬於太空,一如主角莎莉.詹森,她一生追尋的「近火點」與火星任務,不過因為身在太空裡才有全世界最美妙的感覺──終極的自由。「她沒有選擇我們,就像蒲公英籽沒有選擇要落在哪塊地上。我們並不特別,我們也不是他們到訪的第一顆星球──甚至連前一百萬顆都排不上。他們會擴散到整個銀河系,直到再也沒有新的星球。這是個簡單得令人讚嘆的系統,永無止盡的生命迴圈。」
人最終果然都要落得與外星生物直面對決,小說中真正的終局戰場,抱歉我無法透漏,卻是《最後的太空人》最精彩的一步。大招正在冷卻,唯一資訊,這回不靠科技與文明、勇氣與愛。深空之中,他/它們比拚的是欲望。
作者簡介
無信仰但願意信仰文字。東海大學中文系、中興大學中文所畢, 目前就讀成功大學中文博士班。 曾獲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項。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 2017年出版《寫你》, 2020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OKAPI專訪】散文是「看自己」和「怎麼被看」的遊戲──蔣亞妮《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