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以圖像鋪排出比文字敘述更大的故事空間──尤安娜・康哲友繪本《大小兄弟》

  • 字級


本書講述一對兄弟的奇幻故事。(圖/《大小兄弟》內頁)


繪本世界習於將文字作者的名字放在圖像作者前面,如此安排的意義不言而喻。即便圖像作者的風格強大,在視覺上擄獲讀者的注意力,但基於人類以語言進行思考的特性,作品的最終詮釋還是要回到語言來進行,繪本的文字或許因為如此,一直在作品裡占據某種「優勢」。

看了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在台灣出版的兩個繪本,加上現在這本《大小兄弟》,身為貼近作品文字肌理的譯者,讓人深刻感受到她做為圖像創作者的主題意識在這些繪本裡的主導地位。這三部譯作依原著在歐洲的出版順序,分別是:

  • 2007年的《沒有名字的老人》(原著是義大利文):康哲友包辦了圖文,主角是一位製造星星的老工匠,「他是唯一懂得古法造星的人。夜晚每天都會向他訂製全新的星星,用來替換那些不如以前璀璨明亮的星星。
  • 2008年的《大小兄弟》(原著是法文):文字作者亨利・莫尼業(Henri Meunier)也是畫家。故事主角「小小」和一般人無異,但與他同時刻誕生的兄弟「大大」以巨人之姿出生,可是身形卻隨著生命成長而漸漸縮小,終至肉眼難見,隨風而去。
  • 2017年的《遺失的靈魂》(原著是波蘭文):文字作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主角是一個生命運轉超速的成年男人(看不出年齡),他聽從醫囑停留在僻靜之處,靜靜等待在旅途中遺失的靈魂前來相會(而從記憶深處趕來的,是個小女孩)。
沒有名字的老人

沒有名字的老人

大小兄弟

大小兄弟

遺失的靈魂

遺失的靈魂

康哲友在《沒有名字的老人》包辦了圖文,主角是一位製造星星的老工匠。(圖/《沒有名字的老人》)

《遺失的靈魂》講述一個生命運轉超速的成年男人,靜靜等待在旅途中遺失的靈魂前來相會。(圖/《遺失的靈魂》)


我們可以看到,在尤安娜・康哲友的創作歷程與作品裡,她像是一直在邀請不同的創作者與她一起創作出一個藝術品。若將這些作品擺放在一起來看,我們會發現,她不僅是將一個創作者的強烈特質呈現在她特有的畫風裡,甚至是近乎偏執地利用這些文字作者(或她自己)提供的故事,不斷以圖像辯證著時光、記憶、生命的同一組主題。或者說,她用自己獨特的圖像意識流,鋪排出一個比文字所能乘載的更大、更超脫現實的故事空間。

翻開這些繪本,我們會發現,在康哲友的作品裡,敘事性的文字是聯繫著理性思考的一條小管子,管線的出口湧現的是無從框限的圖像意識流,讀者的思緒隨著小管子流向如夢似憶的圖像,開散出去。讀者在腦中,在心裡,各自以完整或支離破碎的語言,品味著經常與現實比例不合的花草昆蟲和器物,甚至人物。

在《大小兄弟》裡,我們看到馬賽克(小瓷磚)拼貼的窗簾、莫名散落各處的袖珍器物、零零落落的字母、火柴,有時還會出現像是忘記擦掉的鉛筆線、畫稿紙頁的摺痕、拼接的線痕、殘留的膠帶⋯⋯,還有看不出是喜是憂的「大大」和「小小」兩兄弟。諸多超現實的畫面,卻無法單純以夢境來形容;大片偏灰的色彩打底,單色鉛筆勾畫的人物,整個色調所呈現的,像是在久遠的記憶微光照拂下,有點褪色的過往,但是卻無法單純以記憶來比喻;或許因為裡頭有太多清晰可辨的現實細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那條細細的小管子,讀者發散的思緒完全不可能收攏,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線性敘事。

小小誕生地同時,大大也誕生在花園裡。(圖/《大小兄弟》內頁)

康哲友的畫作像夢境,卻又充滿現實的元素,尤其擅長織品的描繪。(圖/《大小兄弟》內頁)


回頭來看文字提供的敘事:「小小」的存在如同常人,而「大大」的人生則是從巨人開始,逆行生長,慢慢長成袖珍小人繼而長成微物。

我無法不去揣想,這是不是某種生命的隱喻──像某位存在主義者說的,生命的悲劇在於我們活著的每一刻都在死去?逆生長的「大大」是不是象徵著我們隨著時光流逝而日日消減的生命?

可是這逆生長的過程在敘事裡並非對稱地從生鋪排到死,伴隨整個生命。「大大」在少年時期結束後,已經縮小到常人看不見也聽不到的程度,「小小」終於再也無法確認他的存在。

兩兄弟情感深厚,相互扶持。(圖/《大小兄弟》內頁)

某天「大大」開始縮小至人看不見也聽不到的程度。(圖/《大小兄弟》內頁)


我無法不去揣想,這會不會是另一種生命的隱喻──「小小」像我們一樣,是依照自然規律生長的常人,而「大大」其實是小孩巨大的自由心靈,在世俗之中隨著生命成長而逐漸耗竭?

闔上繪本,看到封面上長大之後的「小小」,頭上頂著一本書,書封上的窗戶敞開,變小之後的「大大」探出身子,冷冷看望著前方的世界。是了,這正是我意識到的隱喻。

可真是如此嗎?轉念再看,卻見封面畫的是童年時期的「大大」,帶著「小小」在雲朵間遊蕩,書本下的「大大」露出半隻看似好奇又開心的眼睛⋯⋯

誰是「大大」、誰是「小小」?讀完本文再看封面更有意思了。(圖/《大小兄弟》封面)


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關於尤安娜・康哲友的創作歷程,請看藍劍虹的〈Joanna Concejo,時光的追憶與描摹〉(上)(下)


尉遲秀
1968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兼任輔大法文系助理教授。
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祕密》、《童年》等書,近年開始投入人文科學類及繪本翻譯,已翻譯六十多冊繪本。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4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