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高中生讀什麼✈ 】如果有一天,圖書館不再開放———《巴黎圖書館》

  • 字級

 


撰文/陳怡蓁│ 皇冠文化編輯

歷史並不遙遠,歷史就是發生的每個當下。

這段日子以來,人們原本自由的生活受到一些限制。緊繃、壓抑、謹慎的情緒蔓延開來,人們彷彿失去閱讀的餘裕,不得不將心力花費在更迫切的生存需求上。靜謐的圖書館紛紛關閉,巷弄轉角的書店宛如空城。這樣的時刻,我們還需要閱讀嗎?愛書的讀者該何去何從?

《巴黎圖書館》的作者珍娜.史嘉琳.查爾斯,用一群勇敢的圖書館館員的故事,提供我們可能的解答。

故事開始於一九三九年,嗜書如命的女孩歐蒂兒申請到巴黎美國圖書館的工作。儘管她擔任警察局長的父親對「年輕女孩拋頭露面工作」嗤之以鼻,她仍鬥志高昂地投入館員生活。對歐蒂

巴黎圖書館【博客來獨家,一頁時光書衣版】

巴黎圖書館【博客來獨家,一頁時光書衣版】

兒來說,「這座圖書館是我的避風港。我永遠能在書架角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來閱讀、來做夢。我想確保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機會,特別是自覺異於常人,需要家這種地方的人。」在這裡,她結識了同樣熱愛閱讀的館長芮德女士,兒童書區館員「小小」,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知心好友,並推薦她當圖書館志工。此外,因為父親牽線,歐蒂兒和警察保羅陷入愛河,初嚐以往只在書上讀過的戀愛滋味;而她的雙胞胎哥哥雷米,則在圖書館對小小一見傾心。

他們都還很年輕,眼睛明亮,對未來充滿嚮往。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一步一步侵蝕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鄰居彈鋼琴的聲音、孩子歡笑、路人鬥嘴、在廣場演奏的音樂,悄悄在城市裡消聲匿跡。動盪不安的局勢下,有人選擇毅然參軍,有人有幸可以免除動員;有人決定留在巴黎,有人決定暫時離開。身為圖書館員,有人選擇打包撤走兩百五十箱的書籍,把書移動到安全的地方;而歐蒂兒他們選擇的,是繼續維持日復一日的「日常」。

館長芮德女士說:「無論有沒有戰爭,人都要讀書。」是一股傻勁,一股執拗,也是一種歷練之後通透的智慧。因此,她堅持圖書館每日都要正常開館,服務讀者。她還打造了軍人服務,希望撫慰法國與英國的軍隊。歐蒂兒和同事們打包了數萬本圖書和雜誌,寄到前線和戰地醫院,確保每位提出需求的軍人,都可以在一個月裡收到兩次精心準備的包裹。受傷、孤單的年輕士兵因為閱讀,能夠暫時從戰事高壓中遁逃和喘息,得以熬過看不見終點的長期抗戰。正如芮德女士所說:「圖書館跟肺一樣。書本是一個人吸入的新鮮空氣,這樣心臟才會跳動、大腦才能想像、希望才能存活。

然而,巴黎這座燦爛美好的城市,終於抵擋不住德軍的坦克輾過街道:「反抗德軍或對其有敵對行為會遭到死刑!」
沈重的壓迫下,納粹不只意圖限制人民身體自由,就連思想也要禁錮。比如在聖母院附近的俄國圖書館,納粹就搜刮了超過十萬本書。歐蒂兒和她身邊的人自然深受其害。在嚴令下,圖書館違禁書籍必須下架,包括海明威的作品;猶太讀者無法進入圖書館。歐蒂兒和瑪格麗特嘗試冒險穿越檢查哨,將書送給猶太裔讀者,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危險⋯⋯

面對層層限縮、步步維艱的生存處境,人們還是努力遞出良善的星火,交換溫暖的友情和熾熱的愛情。可是,最是動搖人心的,卻正是戰爭時期,黑與白越來越混濁難分的是與非,善與惡。歐蒂兒的父親必須盡責地按照線報,逮捕猶太人送至集中營;歐蒂兒試圖用自己的方式阻止,可是就連她自己,也在不經意間踩踏著他人的傷口,甚至陷入對好友瑪格麗特又羨又妒的情緒當中。

價值、信念多麼美好,可是人類會疲憊,會軟弱,會鬆懈,會歪斜。當人性的考驗來臨時,若你手中有一把槍,你會不會扣下扳機?而這些抉擇又將如何改變人的一生?罪惡與懲罰,勇氣與背叛,沈淪與救贖,交織成難以安放歸類的生命難題。

《巴黎圖書館》因此是光與影層疊交錯的故事。珍娜.史嘉琳.查爾斯更運用雙線敘事,讓一九三九年巴黎的少女歐蒂兒和一九八三年蒙大拿的少女莉莉,述說她們各自的人生,而又有所交會。她溫暖幽默的筆調,既讓我們投身他人的生命喚起共感,又藉此思索至今仍然十分重要的問題。

面對不只想要摧毀肉體,也想要摧毀心靈,甚至摧毀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強權,圖書館盡力保存書籍,人們持續閱讀、持續思考,並持守堅定的友誼和愛,都是最有力量的抵抗。如巴黎美國圖書館藏書票上的那句話:「戰爭的黑暗過後,就是書本的光芒」。漫長黑夜終會迎來旭日,書本也將會陪著讀者看見曙光。





 延伸閱讀
  
1.【高中生讀什麼✈ 】馬奎斯對愛情的禮讚也是獻給生命的頌歌——《苦妓回憶錄》
2【高中生讀什麼✈ 】恐怖故事不是必需品,但有時會渴望來一點——乙一《白井小姐》
3.【高中生讀什麼✈ 】把喜歡的事當成往前走的養分——《沒有愛的世界》
4.【高中生讀什麼✈ 】請大家踩過我,進去小說的世界吧——談乙一《寂寞的頻率》等四部作品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