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轉大人」羅曼史的好手:柯琳.胡佛
美國家喻戶曉的小說家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擅長的寫作類型是在2009左右出現、並在2012年左右在美國蔚為風潮的「轉大人」(New-Adult)小說。它一開始僅是一家出版社的行銷想法,給那些大齡青少年閱讀的YA小說,沒想到這個概念大受歡迎,很快地,以18到30歲間的男女為主角的作品,便成為暢銷榜上的常客。
此類小說最大的特點在於,主角必須首次以成人的身分,面對來自社會、家庭、職場、愛情等等相關考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羅曼史與懸疑的跨界:哥德式羅曼史的現代轉生
《不存在的罪人》故事從一場血腥的車禍開始:有人群恐懼症的作家洛玟在經濟壓力下前往出版社洽談新工作,不料在路上遇到一場車禍,毀了她全身上下的衣服。一同經歷這場恐怖車禍的好心路人傑洛米,體貼地將自己的襯衫脫下來借她。出人意表的是,原來傑洛米就是今日洽談的業主。他是暢銷女作家薇若蒂的丈夫。薇若蒂因接連失去雙胞胎女兒的打擊,駕車自撞,昏迷迄今。由於她的小說相當暢銷,因此出版社希望能邀請洛玫成為薇若蒂的合作作家,代替她寫完暢銷的系列作。
迫於經濟壓力承接工作的洛玫,在傑洛米的盛情邀約下,住進了兩人的湖邊豪宅。洛玫一邊閱讀薇若蒂的小說,一邊尋找她為接下來作品所整理出的草稿。然而,過程中她卻找到更驚人的事物──那是薇若蒂的自傳,上面寫滿她與傑洛米的故事。
明明知道不該閱讀,但洛玫卻仍不由自主地打開檔案。在這個檔案中,寫滿了令人震驚的「真相」──原來薇若蒂竟與雙胞胎女兒之死有關?車禍是她贖罪的方式?就在洛玫為了這份「自傳」到底有幾分可信度,以及傑洛米是否知情而苦惱時,本來昏迷不醒的薇若蒂,卻似乎在暗中窺伺著她與傑洛米的互動……
深陷其間的洛玫,該如何找出真相,又該如何應對呢?
上述的故事架構,令我聯想到18世紀末相當盛行的哥德羅曼史。由安.雷德克里夫(Ann Radcliffe)所建構的此一傳統,其中一種最為人所知的設定,便是「女教師(或保母)抵達陰森的大莊園,愛上英俊的鰥夫男主人,最後揭開莊園極力隱藏的真相」。
《不存在的罪人》與此類哥德式羅曼史的相似性毋庸置疑,但柯琳.胡佛卻不只是單純復刻哥德羅曼史的悠久傳統。在本書中,哥德羅曼史常見的拜倫式英雄身分並非落在傑洛米身上,而是由薇若蒂擔綱。也因此,謎團的核心落在薇若蒂身上──她是真昏迷或假昏迷?她真的因為太愛傑洛米,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忍受?或者,那份「自傳」只是作家常見的練筆技巧?
同為小說家,洛玫既著迷於薇若蒂的故事與敘事技巧,又難以忍受「自傳」二字背後隱含的真實重量。故事的張力由此展開:薇若蒂是令人髮指的殺女凶手,或只是一位在痛失愛女的情況下仍努力磨練筆力的勤奮作家?無論是何者,她都占據了故事中最重要的位置,她拒絕像許久以前的前輩柏莎.梅森(Bertha Mason,《簡愛》中遭丈夫羅徹斯特鎖在莊園閣樓的發瘋女伯爵)一樣,只是故事中模糊而嚇人的陰影。
由「敘述」本身創造謎團
在本書中,「文本」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藉由文本,昏迷不醒的作家薇若蒂因此不曾缺席。她透過《自傳》,在代寫作家洛玫前現身。她的文字構築了洛玫對她的認識,顯現出她令洛玫又愛又怕的特質。有意思的是,類似的狀況也在洛玫的身上出現:洛玫的經紀人前男友與男主角傑洛米,都是讀了洛玫的小說書稿而愛上她。無獨有偶地,洛玫對傑洛米的愛戀,部分也源自於薇若蒂在《自傳》中對傑洛米的描寫。
身為作家,洛玫比任何人都清楚文本的虛構性,以及它與「真實的作家」之間的距離。然而,即使是對此相當熟悉,甚至有過被誤認經驗的她,在閱讀他人的文本時卻也不由自主地將敘事者與作者融為一體,將文本套疊於現實之上,更因這樣的套疊,而決定了自己的行動方向──對我來說,這或許是《不存在的罪人》中最精彩的書寫,也是最令人感到驚悚之處。
此一敘述創造出的謎團,與日本發展出的、藉由書寫技巧令讀者誤會事件真實情況的敘述性詭計並不相同。《不存在的罪人》更是藉由思考「敘述」本身的可信度而形成謎團的作品。其令人震撼的結尾,更漂亮地結合了哥德式羅曼史與懸疑小說的精華。也因此,本作在歐美讀者間形成一股探究故事真假的風潮──讀者在詢問是否有續集的同時,也熱烈地將小說中提到的「事實」與文本反覆比對,試圖解開薇若蒂《自傳》的真相。
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比起他人的臆測,更好的方法或許是讀完後自行判斷──你的理論是什麼呢?我已迫不及待想知道了!
路那(推理評論家)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小說嗜讀者,評論散見各處。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