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案的追訴權沒有時效限制,哀傷同樣沒有。」
──史蒂夫.傑克森,《絕地追凶:國際「埋豬人」與隱形變態殺手的隔空對決,破譯數十年無解懸案》
2014年,紀錄片《眼淚公路》(Highway of Tears)於各大電影節亮相、以及2015年BBC專題報導「紅河女性」(Red River Women)播出後,每年平均至少數十位加拿大原住民女性遭受性侵甚至殺害的慘劇,開始浮上檯面被世人所關注討論。長年以來,加拿大原住民的第一民族、因紐特人、梅蒂人不僅備受歧視,生活困苦,據統計在30年間至少有超過四千名女性無端失蹤與遇害,這代表或許有數以千計的真兇至今仍逍遙法外。
事實上,早在2013年國際人權組織「人權監督」已踢爆,經部落查訪後,發現卑詩省北部的原民少女長期被16號公路的皇家騎警欺壓性侵,執法者就是加害者的荒謬狀況令人髮指。這一條16號公路的悲劇,可以回溯到1970年代,更在1998年被受害者家屬冠以「眼淚高速公路」(Highway of Tears)的惡名──一條由無辜女性血淚鋪成的公路!馬修.斯邁利拍攝的這支紀錄片呼籲執政者關注加拿大原住民女性的種族/性別歧視問題,而其中一位為電影震撼的觀眾史蒂娜.傑克森(Stina Jackson),也就此產生了《銀色公路》這部小說處女作的寫作概念。
「當我看到這條道路時,它讓我想起了許多像我這樣來自瑞典北部的人。我深受這些失蹤事件,以及尋找這些年輕女孩的家庭的啟發。這就是我的主角來找我了。」
傑克森1983年在瑞典最北端的三萬多人小鎮謝萊夫特奧出生成長,並在2006年隨丈夫移居至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在面臨失業危機、心理憂鬱等困境後開始嘗試創作投稿,發表於2018年的這部《銀色公路》橫掃了當年北歐、瑞典各大犯罪文學獎,讓她躍居為國際文壇家喻戶曉的一則傳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本作引起筆者的高度興趣,是它獲選北歐推理第一品牌「玻璃鑰匙獎」(Glass Key award)。北歐推理多年來以獨樹一格的內涵風靡全球,玻璃鑰匙獎每年從北歐五國(瑞典、丹麥、芬蘭、挪威與冰島)各自提名的一部最優秀小說中選出最後的勝利者,獲選作品自是推理迷不容錯過的年度話題之作。
過往在閱讀「玻璃鑰匙獎」得獎作時,總能感受到瑞典作家對政府、國家、階級、社會的無奈與批判。以目前有翻譯來台的作品為例,國民犯罪大師賀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在1992年首屆比賽獲獎的《無臉殺手》,以寫實的警察工作為背景,諷刺政府官僚對非法移民、種族謀殺的漠視,以及出事後顧著擺架子、推卸責任的嘴臉,當真是「昏官貪官無國界」。
而2001年得獎的卡琳.亞弗提根(Karin Alvtegen)《失蹤》,一位露宿街頭的女遊民莫名被栽贓為獵奇殺人犯,她心知自己的身分說什麼話都不會被警察採信,決心隻身追尋真兇。這個設定揭露了一個社會現狀:即便國籍、膚色相同,只要想法與財富不屬於「標準公民」階層,就會遭到漠視與集體迫害,而「毒親」現象更是造就她無法融入社會的根源。
當然,我們不可能忽視掀起北歐推理狂熱的最大功臣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兩度在「玻璃鑰匙獎」掄元的《千禧年三部曲》;以及,2017年獲獎並被Netflix欽點為第一部投資拍攝的瑞典自製劇《流沙刑》,都探討了在地深刻的犯罪、人性議題。《龍紋身的女孩》(2006)控訴「瑞典有13%女性曾遭性伴侶之外的人嚴重性侵害」等性暴力暗流、《流沙刑》對校園槍擊案的少年犯兇手心理研究意味深長。這些優異小說把詭計解謎放一邊,深入挖掘出「福利最好的國家」背後的驚駭黑幕。
這種流淌於瑞典人血脈中的「追求公義」基因,似乎沒有在長居洛磯山脈的傑克森身上缺席。她想在《銀色公路》中為自己聽聞過的受害女孩、無助家屬發聲,但採取了更內斂、優美的創作手法。小說讀來介於類型小說與文學之間,在緩慢悠長的節奏中,讀者彷彿也被吸入這條漫無止盡的白銀之路,迷失在無盡的森林與稀落的建築物裡,作者對故鄉的自然環境描寫獨到,蕭瑟的風景與男主角萊列、女主角梅雅孤寂的心境相輔相成,將北歐推理的「冷冽」推演至藝術的形式。
諾爾蘭(Norrland)位於瑞典北方,佔瑞典國土的六成(圖片來源 / wiki)
中學教師萊列在三年前失去了女兒黎娜,怎也想不到只是把黎娜放在公車站,就此失蹤。萊列的人生迅速破碎,妻子投向職能治療師的懷抱,職場同仁賦予他「你好可憐,幸好這種事不是發生在我們家」的關懷,警方的調查一無所獲,只是沒根據地安慰他:諾爾蘭(瑞典三大區的北部領域)不是美國,不會有開著大卡車在高速公路上尋覓獵物的連環殺人犯。他終究只能靠自己,每天開車沿著女兒失蹤的這條95號公路搜索,在踏遍北瑞典每一吋土地之前,絕不放棄。
17歲少女梅雅跟隨毒蟲母親來投靠新的男人,首度定居在寒冷的諾爾蘭小鎮格林姆翠斯克。她早就不知道親生父親為何物,對掛著藝術家之名出賣肉體換取棲身之地的母親厭惡又絕望,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意義、生命該希冀什麼。她認識了英俊的卡爾-約翰,覺得尋找到真愛,決定私奔到卡爾家。這個離群索居的家族在這片非法地帶搭建自己的房子,耕種與畜牧,男主人比格反對政府與科技,「對這個政府和國民的信心早在成年以前就死透了」,他們夫妻與三個兒子(卡爾是最小的)過著自信安定的生活。他們有點怪,但在梅雅看來還是相當可靠,畢竟她從未知曉什麼叫「幸福的家庭」。然而,共同生活後她逐漸對這個家族感到困惑……
《銀色公路》以萊列/梅雅雙線敘事開展故事,萊列沒辦法忽視與黎娜年齡相仿的梅雅,缺乏親情的梅雅也同情用酒精麻痺自己的萊列。他們對彼此有著複雜又同病相憐的情感,合力尋找的不只是消失的黎娜,更是自己期盼被救贖的人生。傑克森深度刻劃主要人物的心境,當我們理解,「僅」是一位女孩失蹤便會對周遭造成如此巨大的痛苦,那麼「眼淚公路」沿線的失蹤人口,那些冰冷無語的統計數字,是多麼不可饒恕的罪孽。
瑞典犯罪作家學院頒發年度最佳小說大獎給《銀色公路》的書評提到,對犯罪文學來說,一本書的「故事背景」是絕對的核心。這些地景,能夠成為小說中「另一個角色」。對植物、天氣、動物和食物的描述,都有助於增加當地的存在感。傑克森確實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她帶讀者遠離過往瑞典小說的中心(高傲且喧囂的斯德哥爾摩),走進位於北極圈內的荒蕪大地。這裡夏短冬長,夏天日照長得離譜、冬天則暗無天日,極端的差距不但令居民心情陰鬱,更增加人口失蹤的搜索困難。
傑克森在第五屆中歐國際文學節的演講上表示,她想要讓讀者感受季節如何對住在北歐的人造成巨大影響。那些交替出現、體感漫長的黑暗冬日與明亮夏季,讓他們的心理狀況變得激烈且不安,進而影響故事中萊列、梅雅、被害者與兇手們所做出的選擇。而我們進一步看其他小人物,無論是在戰場上信念崩壞的退役軍人、與獵槍野獸為伍的剽悍大漢……每個抱持祕密與傷痛的角色,在極限環境下性格更為鮮明,因此讓《銀色公路》開拓出北歐推理的不同面向,讀來格外新鮮。
小說獎多少反映社會潮流喜好,歐美近年在「家庭懸疑」之外悄悄興起了「慢熱懸疑」(slow crime,或稱Slow Burn)新趨勢。簡單說便是小說前半部敘事緩慢甚至略嫌冗長,但在看似不重要的瑣事闡述後突然急轉直下進入高潮與逆轉,甚至讓讀者發現先前的瑣事埋藏著線索,目前在Netflix上大紅的《三人要守密,兩人得死去》(2021)是代表案例之一。認識這個發展脈絡,便能發覺《銀色公路》在「玻璃鑰匙獎」的評選上與過往《龍紋身的女孩》等快節奏作品的風格差異,也能讓讀者進一步理解這部小說獨特氛圍中的奧妙之處。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