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書名字體,彷彿從水杯透著光看見它。裝幀設計/霧室(攝影/霧室)
遊走極端,於矛盾中交融成詩歌般的絕美
文╱大牌出版編輯
「誰能感到平等,誰才能和別人平等;誰知道爭取自由,誰才配得上有自由。」
十九世紀初的巴黎,垂死的封建王朝與新興的資產階級正進行最後的搏鬥,社會各階層都在分崩離析,波特萊爾作為現代派詩歌的先驅,他不歌詠世俗的美麗與光明。相反的,詩人選擇對畸形現實的社會和傳統、腐朽的世俗習氣進行無情的諷刺和挖苦。他認為,「藝術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可怕的東西用藝術表現出來就變成了美;痛苦伴隨音律節奏就使人心神充滿了靜謐的喜悅。」《巴黎的憂鬱》是極其複雜的結構體,它遊走極端──病態與理性、最善與最惡、頹敗與優雅──於矛盾中交融成詩歌般的絕美。
「對美的研究就是一場殊死的決鬥;在這裡,藝術家只是在被戰敗之前恐怖地哀鳴著。」
波特萊爾在《巴黎的憂鬱》中看似怪誕的抒寫,不容易單單從字面上理解,但反覆閱讀、咀嚼之後,一定可以從詩人的字裡行間找到真正的內涵和外延。《巴黎的憂鬱》早已被奉為文學經典之作,所以在裝幀設計上,決定採圓背精裝來呈現,封面則希望能強調「巴黎的氛圍」或「波特萊爾」兩因素,因此請設計師霧室朝這方向構思。在收到霧室的提案時,內心不禁「哇」了一下,霧室選擇以親繪波特萊爾的肖像畫來呈現這經典文學之作,十足藝術風格。
部分臉部線條以燙金處理(攝影/霧室)
描繪波特萊爾靈魂的本質,並靠近他的氣息
文╱霧室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波特萊爾本身,他的放蕩不羈、他的孤獨與自由、詩意般的文字、敏銳的雙眼……
我們將書衣展開的平面當作一個空間,透過狂放的筆觸勾勒出波特萊爾的人像速寫,神情中隱約感覺出他對現實世界的無奈。而刷白與燙金線宛如微光點亮偏暗調的空間,濃郁的咖啡色調與金色的扉頁帶出夜晚中的巴黎印象。遊走的概念從書衣、內封延伸到書口,波特萊爾半露的眼睛像,是在窺視這城市的眾生相。
展開書衣,是波特萊爾的人像速寫(攝影/霧室)
遊走的概念,由書衣延伸至白色內封(攝影/霧室)
書口印有波特萊爾半露的眼睛(攝影/霧室)
金色扉頁與書封的咖啡色調,帶出夜晚的巴黎印象(攝影/霧室)
當你在書店裡晃過這本書時,會發現,人與勾勒的燙金線產生了光影,書跟人之間產生了微妙的關係,平躺著的書也彷彿透露出一些訊息,與這個環境呼應著。在讀編輯提供的文稿時,我們一邊說這邊寫得真好,一邊討論這裡又代表著什麼?……
我想,他是無法完全理解的,所以才令人著迷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