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特輯

【一期一冊】當他們談論......血緣如果不能擔保一切,親人就是一生的課題-盛浩偉談《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 字級

念研究所時,因為研究對象的關係而注意到一件事。雖然說日本與台灣、中國,過去都算同屬一個文化圈,共享文字、學問、思想、文化等等,但那些看似相同之處,卻仍有著細微差異,比如「收養」這件事。那時我論文的研究對象,也算是封建社會裡的中上階層,但竟幾經收養,到過好多不同人家中,而且同時代人也有許多類似案例。

覺得奇怪的是,日本文化不是也和整個東亞類似,比起獨立、自由的個人,更重視家庭與集體嗎?然而,「收養」這件事情在重視血緣的文化裡,應該是一種不得不、少見的手段才對,怎會如此頻繁?後來才發現,雖然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條件和原因,但問題核心在於,重視「家庭」,未必等同於重視「血緣」——這麼說很微妙,但再仔細思考古代的社會,會形成重視血緣的文化,是因為血緣彷彿了確保人力資源的可信度,以永續經營家業;但是若在血緣之外,還能找到有能力的人,讓家業持續下去,那麼血緣就未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且,只要有同樣目標的人在一起,一樣可以組成「家庭」,血緣反而只是一種額外的擔保、附帶條件。

這可以是一個切入村上春樹《棄貓》的特殊角度。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輕盈卻又沉重的、追憶亡父的隨筆散文集。其在父親過世後十年多才能寫下、出版,就足見其中糾葛;但這種糾葛並非戲劇性的波瀾,而更接近於一種,「明明非常不親近、氣味不相投的兩個人,卻被血緣硬生生綁住,被世俗定義為父子」的那種尷尬處境下,經年累月堆積而成的糾葛。然而,在父親死後,卻反而觸動了村上春樹追索先人生命軌跡的契機,也讓他發現,父子之間的那份「不親近、氣味不相投」,其實有許多大時代的歷史因素在影響著。於是,追憶亡父,其實也是在顯露兩個不同的世代與時代。

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台灣限定布書套組合)

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台灣限定布書套組合)

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如果連人子都能在不同家庭之間流轉,那麼貓咪又何以不能從豢養回歸野生?——雖然,最終那隻被拋棄的貓,是神奇地早他們一步回到家中。但這仍不啻是一個有力的質疑:家庭是什麼?

《猶山節考》(1958)《猶山節考》(1958)

不過,在此之外,若加上前面提到的「收養」這件事,或許更能體感全書首篇〈棄貓〉的隱喻。在今日的臺灣,隨意丟棄家中寵物,會招致極大的批評,但村上春樹如此輕描淡寫他在孩提時代與父親拋棄家貓的故事,頗有以貓喻人的意味:如果連人子都能在不同家庭之間流轉,那麼貓咪又何以不能從豢養回歸野生?——雖然,最終那隻被拋棄的貓,是神奇地早他們一步回到家中。但這仍不啻是一個有力的質疑:家庭是什麼?能擔保家庭成員之間親密性的,究竟是什麼?是血緣嗎?而什麼時候我們又能夠或者非得拋下其他家庭成員不可?再一想,往昔《猶山節考》那樣的故事,核心重點並非如何對待老年人,而是關乎一個群體如何「存續」。

正因為這樣微妙的不同,《棄貓》這本追憶親情的散文可能與台灣讀者想像或熟悉的樣貌有些許不同。裡頭沒有那種濃密抒情、沒有直接了當的愛或恨,或是崇敬或貶低,反而是一直懷著張力與疑惑,去探索自己從何而來、那些形構「我」與父執輩的一切過往記憶,以及那些與現在的「我」之間是否又有著矛盾牴觸。血緣如果不能擔保一切,親人就是一生的課題。如何面對、原諒、和解、放下,都需要智慧。《棄貓》舉重若輕,卻回味深遠。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40年前的今天,美麗島事件爆發,有些人的人生從此改變

1979年12月10日的這一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那一天,有人被捕、有人失去家人行蹤,有人逃過一劫但仍惴惴不安,在這一天讓我們聽聽這些人的故事。

26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