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選擇性緘默症》

  • 字級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一年多前,我和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從他的演講會場走出,夜已深,我們在金石堂信義店街頭交換下本書的想法,他說他心裡有本非常想寫的書,然後他說了一個故事,他為一個選擇性緘默症的女孩諮商,五年,整整五年,他用盡了各種方式努力,無論溫柔的他內心的情緒有多麼波動,但是寂靜,就是一片寂靜,完全沒聽過女孩發出的一絲聲音。

最後一天,最後一次諮商要結束了。他用期盼的眼神,看著小女孩鄭重說了再見。然後是長長的靜默,五分鐘後突然......
「再見。」女孩說話了。

這五年,他僅僅聽到的兩個字。意中激動的說,這來自於選擇性緘默女孩,宛如天籟!

在大風裡,意中激動地跟我說:亞君,我知道這本書非常小眾,可能會讓出版社賠錢,但我非常想寫......

我太感動了,一秒都沒思考,我說:出!你寫,我出版。

因著工作,我對選擇性緘默症並不陌生,就像20多年前,「自閉症」的兒童才被發現並注意,7、8年前因著柯文哲,「亞斯伯格症」才被這個社會開始了解,「選擇性緘默症」要到這兩三年,才被部份人稍稍看見,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一年多前才成立,終於讓焦慮的家長有個互助的團體。

你得知道,「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他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

你回頭想想: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選擇性緘默症」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

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王意中的《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是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不要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讓孩子錯過了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你想想每回孩子被幾個大人高大的身影包圍著,逗著他跟他:說話呀,叫人啊,說個好不好有這麼難嗎?
你去想像他的恐懼。
你去想像他內心快要崩潰的無聲的吶喊。
你就知道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有多麼迫切!


朱亞君
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想終止惱人的年節對話嗎?試試看跟對方聊這幾個話題

有一點禁忌、有一點難解、有一點傷痛,有一點不敢面對,可能會聊不下去,但如果話題繼續,你們將重新認識彼此。

457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