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閱讀傑作的心情翻開第一頁,沒想到馬上被冷調的配色與極簡的線條給震懾住。驚嚇的倒不是故事的開場有多出人意表,而是在讀了漫畫的前三分之一,都還對於故事的發展毫無頭緒。
不過,隨即你會在主人公薩賓娜與姊姊珊卓的談話、男友泰迪突然去他高中同學的家借住、姊姊珊卓與好友的靜心過程……這一幕幕看似沒有連結的日常情境中,感受到一股不知何時會一夕崩壞的緊張感。讓人聯想到葛斯‧范‧桑編導的電影《大象》,以平靜的影像帶出無差別殺人案的前一刻,愈往下看就愈是感到陰風陣陣……
本書令人背脊發涼之處,不僅在於作者尼克‧德納索冷然地處理主人公的失蹤與死亡。而是他在這虐殺案的框架下,將多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成為拼字遊戲的滅門血案、與初吻回憶相伴的警察殺妻案,以及各式議論著薩賓娜根本沒死的陰謀論,透過角色對話、社群媒體的討論、E-mail黑函、廣播節目等各種溝通形式,呈現社會重大案件意義全然被曲解、漸趨空洞化的過程。
這空洞化的過程來得不知不覺,甚至連應當受到衝擊與牽連的兩名角色
──泰迪與卡爾文,也不免因為無法應付,沉浸於與客觀事實背離的假新聞,或是一不小心就手滑下載了虐殺影片。到最後,身為美國空軍弟兄的卡爾文,更被陰謀論者標的為政府的幕後黑手……彷彿每個人都以薩賓娜之死為底本,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腳本。幾個一觸即發的片刻,皆在於惡意那麼尋常又那麼不可預期,而這也是本書讀來最驚悚之處。
然而,作者也有其佛心之處,與惡意並存的善意也時不時在本書中閃著微小的亮光,引著眉頭深鎖的讀者繼續匍匐前進。不過討人厭的是,善惡如果那麼好辨明,讀畢也不會久久都無法言語,又得從頭再思索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那我們又該拿自己手上的石頭怎麼辦……
陳雨柔
臉譜出版責任編輯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女書店企畫,現為臉譜人文藝術線編輯。編有《弟之夫》、《阿蘭的戰爭》、《我在英國國家劇院的日子》等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