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如果一星期可以省下53分鐘,你會想做什麼?──三月選書《不費力的力量》

  • 字級

不費力的力量:順勢而為的管理藝術

不費力的力量:順勢而為的管理藝術

科技的創新,使我們有幸(或不幸)地能隨時與全世界溝通。我們的心思快速地往返於不同的任務之間,使用溝通工具E-MAIL到FB到LINE、IG從一個切換到另一個。身在一個以數量為獎勵的體制中,「加快速度」似乎成為我們生存的唯一法則。

我們努力工作,以逐一勾除待辦清單中的事項,在還來不及慶祝或感到任何成就感之前,就有另一件事等著要辦。我們總是在應付工作、照料父母、陪伴孩子、帶領團隊、創造績效……中疲憊不堪。到了隔天,又繼續帶著不愉快的感覺、低落的自尊,把事情重覆一遍。

「……我的工作很多,我,我是個認真的人……跟你閒聊我也得不到什麼樂趣!二加五等於七……五億一千萬……」──《小王子》

就像小王子在旅行途中所遇見的忙碌商人。他以為屬算了天上的五億個星星,記在小紙片上,再鎖進抽屜裡,便擁有他們。我們是不是也時常因為害怕錯失,而承擔了超過我們應該做的工作。有多少次我們在還不了解問題之前,就遽下結論?有多少次發現自己在還沒完全聽明白問題是什麼之前,就給出建議?其結果又往往不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掌控在我們手中。可怕的是,我們時常無法覺察我們與工作的失調關係,直到身體發出停下來的訊息──失眠、持續的疲勞、情感枯竭以及喪失自我感,而停擺罷工。

世界愈快,心則慢

當社會、科技不斷飆速,快到我們疲於應付而跟不上腳步時,「暫停」的需求似乎應運而生。金城武在一則電信廣告中說:「世界愈快,心則慢」,說明了目前產業的動態與趨勢。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快」產業都出現了「慢」的跡象──「快時尚」的消退,韓國三星發表《緩慢趨勢下的新商機》說明放慢腳步更能激起員工創意。書店暢銷榜中,比較少見「成功」「創意」「競爭力」「高效」……等代表「正能力」書籍,反而多了「不努力」「不完美」「逃跑」「拖延」「沒關係」……等鼓勵暫停、思考、沉澱等「負能力」的議題。而這些關鍵字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是把我們內心的潛台詞「我辦不到」「我是個冒牌貨」「拜託可不可以再等一下」……等不安的情緒,(藉用許皓宜老師的說法),給「接住」了。

有時候無所事事,反而能成就更多事──《摯友維尼》

懶,讓你變更好:做得少卻獲得更多的正念藝術

懶,讓你變更好:做得少卻獲得更多的正念藝術

在《不費力的力量》裡,作者指出「正能力」是一種透過活動、工作和成就,所具備的知識、技巧和能力;「負能力」是暫停、等待、觀察和傾聽。他主張過於強調正能力,可能產生執迷的行為,而太強調負能力則可能導致消極和怠惰。正負能力的平衡,才能產生彈性的時間與緩衝,讓新的想法或創意浮現。勞倫斯在他的著作《懶,讓你變更好》指出「為求生存,我們必須做各種事,但若為了做真正重要的工作,我們需要創造無所事事的空間。」

然而現今的企業組織,由於過度重視行動,使「暫停」變成一種奢侈。《不費力的力量》告訴我們,暫停一下,傾聽自己內心聲音、重新審視目前的生活態度的重要性。無論生活的節奏如何快速,人類內在的機能,仍仰賴著自然作息。我們畢竟是有限的生物,而不是裝載龐大資訊的機器。面對未知的恐懼與不安,讓我們不自覺想要掌握過多的資訊,但又無法全盤吸收,因而產生像FOMO(害怕錯過)、地位焦慮、渺小恐懼症……這類「恐懼」的心理現象。

「順其自然」或許很難,卻可能是到達目地的捷徑。如同德國作家赫曼•赫塞所言,「堅持會使我們變堅強,但有時讓我們更堅強的,卻是放手。」當我們感覺到有必要快速行動,或是在困惑疲累時,在心中按個「暫停」,克制住採取行動的壓力,讓濁水沉澱下來,所有的一切就能清明到足以檢視:什麼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什麼又是外在的影響,從中判別並進一步化為行動,我覺得是一種很棒的思考訓練。
***
「午安!」小王子說。
「午安!」商人回答。
這是一個賣止渴特效藥丸的商人。只要吞上一顆,整個禮拜都不需要再喝水。
「你為什麼賣這種東西?」小王子問。
「節省時間啊!」商人說:「專家統計過,一個禮拜可以節省整整五十三分鐘。」
「節省五十三分鐘要拿來做什麼?」
「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嗎?」小王子對自己說:「要是我有五十三分鐘的時間,我要從從容容地向一口泉水走去。」 ──《小王子》


鄭雪如
遠流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那天他被抓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陳文成事件已過39年,39年前的這一天,陳文成被發現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可疑的死因加上前一天被警總帶走審問,「被自殺」的答案呼之欲出,然而直到今日真相依舊不明。 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人「被消失」而無法追查真相?透過不同著作一起記得那段歷史。

    2481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那天他被抓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陳文成事件已過39年,39年前的這一天,陳文成被發現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可疑的死因加上前一天被警總帶走審問,「被自殺」的答案呼之欲出,然而直到今日真相依舊不明。 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人「被消失」而無法追查真相?透過不同著作一起記得那段歷史。

24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