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民主怎麼了?── 一月選書《民主會怎麼結束》

  • 字級

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

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

民主怎麼了?世界在問,台灣也在問。

二○一八年以來,國際間政治類書籍的書籍逐漸受到更多注目,人們迫切地渴望瞭解世界的新變化,無論是英國脫歐、美國川普當選……,這些現實拋出令人意外而亟待解決的問題,驅使更多作者、讀者都聚焦於「民主危機」問題。

在這些著作中,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的《民主會怎麼結束》(How Democracy Ends)以與眾不同的觀點——民主政治正面臨一場嚴重的中年危機,死不了,但會出現各種鋌而走險或企圖抓住青春尾巴的中二行為(摘自葉浩〈導讀〉)——而吸引更多媒體與學者的好評推薦,其中《衛報》、《觀察家報》以及英國極具代表性的水石書店等,更將本書列選為二○一八年度推薦必讀書單。

民主是否危在旦夕?朗西曼在《民主會怎麼結束》一書中給了肯定的答案,更進一步探討民主可能走向終結的多種方式。他悲觀而獨到地指出:「民主不是我們,民主的死亡不是我們的死亡,它的救贖不是我們的救贖。」

然而,這並不意謂著對於民主的放棄。相對地,朗西曼提醒我們:成熟的、西方的民主已經越過了山頭,對未來盲目樂觀是荒謬的。雖然民主還有生命,但它必須被活出來。

因此必須追問的是,民主的危機到底是什麼?甚至,朗西曼提出另一種思考方向:民主的失靈是一種「倒退」嗎?抑或它可能是下一個階段的徵兆?

過去討論民主危機,常常陷入這樣的迷思:這個社會已對民主政治和政治家失去了信任。但朗西曼指出:實際上今日西方民主所面對的危機,是儘管選民比起過去都更加不喜歡也不信任他們選出來的代表,但失去信任感並不會讓他們反對民主,相反地,他們只會選擇在絕望中認命,等待下一次的選舉。

亦即,民主的失靈也許不再是退回到對於民主制度信心不足的階段,而是當人們對民主的信賴已經難以動搖,以致無法察覺到其制度安排已經失去作用時,民主應該如何走下去,又能繼續維持多久?

民主的消逝,可能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悄悄發生的。西方的民主政治,過去在特定歷史環境中興起,然而今日大環境已與往日不同,民主體制可能逐漸「空心化」,終於走向失靈。

只不過,西方的民主經驗是否會等同於台灣經驗呢?朗西曼在書中如此寫道:「所有民主政體——所有社會——都會望向其他國家的命運,想要瞥見自己的未來。……當另一個民主國家開始解體,我們想知道這是不是預視著我們的可能命運。」

在《民主會怎麼結束》一書中,朗西曼透過「政變、大災難、科技接管」三個層面,追問民主當前所面對的危機,與過去的差異何在,我們很容易在段落中不禁反思台灣現狀,舉凡陰謀論、假新聞與民粹主義……等,無一不是今天台灣也同樣正在面對的政治難題,而這些難題正隨著科技的發展,進入了另一個更令人無從掌握的階段。

陰謀論與民粹主義不是新鮮事,但它們現在看似無所不在,因為任何怪誕的想法都會在網路時代獲得更大的能見度,而假新聞更是難以迴避:「在依賴科技的世界裡,精明的政治操作者就是霸王。這就是目前縈繞西方民主的可怕故事。它的可見跡象是假新聞和對選民的微目標定位(mico-targeting),用機器產生的消息去觸發他們的偏見。如果落在錯誤的人手上,這項電腦左右人類的能力,有可能會宣布民主的終結。」

當然,這並不代表西方或美國的民主經驗就將成為台灣民主的未來,如同朗西曼所言:「民主的故事不會只有單一個終點。有鑑於它們有不同的預期壽命,世界不同國家的民主制度會繼續追隨不同的道路。美國民主挺得過川普不代表土耳其的民主挺得過艾爾多安……發生在西方民主的事情不必然會決定其他地區民主的命運。但西方民主仍然是民主進步的旗艦級模型。它的失靈對於政治的未來有著巨大意涵。」

而這就是我們為何需要閱讀《民主會怎麼結束》這樣一本著作的原因。


林書琦
立緒文化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韓國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風潮漸漸吹起,這些作品你讀過了嗎?

光州事件、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南北韓的對峙......多本南韓文學題材緊貼時代脈絡,探討社會的真實面,這些優秀的作品/作家你認識了嗎?

575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