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讀者告訴我們的事

【2018年博客來報告│論壇側記】年輕人還讀紙本書嗎?出版如何面對挑戰、找尋新讀者?

  • 字級

 
【綜合座談】競爭年代出版革新的關鍵思考


主持人:春山出版總編輯 莊瑞琳女士

與談人:悅知文化總編輯 葉怡慧女士
    尖端出版副總經理 陳君平先生
    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葉美瑤女士

莊瑞琳:今天論壇的大方向就是如何面對一個新的變局、新的時代,我們從國外書市可以看到,過去美國書市倚賴出版商協會(AAP)的統計資料,但現在因為電子書或網路平台盛行,已經有70%電子書銷售、38%有聲書銷售無法列入AAP的計算裡面,事實上根據bookstat的統計,電子書的出版量已經超過了紙本書,都多達兩百萬冊以上,而整年產值可能誤差到三十億美元。

第二是英國其實也在重新找出版業的定位,英國出版商協會(AP)認為出版成為所有文化產業的發電所(powerhouse),根據統計去年由書籍改編的電影票房有44%來自改編書,電視則有58%的觀眾跟改編書有關,書還是扮演著文化產業的核心。

三位的短講中分享了近十年的成功案例,想知道你們覺得這十年過程中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又是怎麼理解這十年的出版變化?

陳君平:我一開始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作品,才想進到漫畫出版社,但這些年我也發現只是「喜歡」是不夠的,面對不斷變動的出版市場或時代必須不斷學習。這十年來有高有低,我們透過高峰去找到最貼近讀者的時刻,得到他們想傳達的訊息,再把這些經驗帶下一個低谷的時候。這十年其實就像坐上360旋轉的雲霄飛車,讀者的心真的不容易掌握,但因為面對這樣的挑戰,要不斷地去跟讀者接觸,這也是我在這個出版產業一直留著的原因,就是希望盡可能接觸到更多人。

葉怡慧:有一件事是我十年前沒有預測到的,就是讀者流失的速度比預想的快很多,而且他們沒有太多耐心或時間去閱讀一本書,有太多事讓他們分心,最近我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過去做編輯好像只要單純喜歡一本書就可以了,讀者會自己到我們預想的場域跟書相遇,但現在必須付出超乎我們體力和心力去推廣,讓可能喜歡這本書的讀者知道這本書並進而購買,這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有很多讀者跟他喜歡的書無法遇見,這件事對編輯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我想2019年最大的挑戰不在要挑出什麼樣的作品,而是要把什麼作品推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葉美瑤:對我來說這10年最大的變化在於歐美翻譯書的衰退,也代表著這些翻譯書對大家來說距離太遠、感受力低,無論是因為文化隔閡、或是跟讀者溝通消滅隔閡都緩不濟急,我想以後要找的書是要讓當下的讀者真的能直接感受,我的感覺是本土作者會起來。


莊瑞琳:三位怎麼去思考出版產業的環節有哪些突破的可能?各自未來想要突破的東西是什麼?

陳君平:我認為在出版產業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突破」是每一天都要做的,必須思考如何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不一樣。進入出版之後,它提供這樣的環境讓我去接觸更多面向,從當漫畫編輯開始,當時還是照相打字貼對白的年代,到後來大量電腦入字,我中間也接了小說業務,到前幾年做生活叢書又做童書,發現自己可塑性蠻高的,不排斥任何可能性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突破,有這樣的彈性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十年前我們不會知道FB會這麼受歡迎,也不知道它會被IG取代,甚至抖音的興起,當科技走在出版前面,我們要亦步亦趨地接近,也期許我自己雖然肉體逐漸衰老,但靈魂能保持年輕,每天接觸新東西並去學習就是一種突破。

葉怡慧:前陣子去了東京版權會議,其實有很多日本出版社跟我們面臨出版產業下滑的現狀,過往多焦點是在數位、網路、電子書等,最近則察覺到有很多日劇來自漫畫跟書的改編,也有些出版社把版權部門獨立出來做影視授權,大家都在想盡辦法要把書賣出去。過去一兩年悅知在日版小說出版行銷上有經驗,我接下來想要突破的是出版台灣小說家的作品,希望把推廣日本小說的模式轉換到台灣小說上,不過前提是符合方才簡報提到的四個問題。

我還是覺得基本內容要做好,現在有許多Youtuber做的內容其實跟實用書差異不大,若過往出版模式是把網路內容平面化,這件事可能再也行不通了,出版必須思考如何把內容加值甚至變成收費的形式,甚至可能不是書的形式。以及當讀者不主動走進書店,有沒有可能是由出版社主動走出去?之後遇到的可能不只是內容的挑戰而是通路的挑戰。


葉美瑤:
很多編輯在這一年會遇到的挑戰是出版內容是否可能有其他延伸,像是拍成影視或漫畫改編,又或者改編成各種各樣的載體來獲利,但早上才看到偵探書屋關掉實體書店的消息,老闆原本必須打零工賺錢付店面租金,現在決定由實體轉為線上經營。我想說的是,一旦你用別的方法掙錢,出版的本質就會改變,我這個世代的編輯人想的還是回歸出版的本質,找到最好的書、最好的作者,深深耕耘下去。

莊瑞琳:對尖端推出經典漫畫,老讀者跟新讀者比例是多少?

陳君平:以在博客來上購買《灌籃高手》的讀者樣貌來說,65%是男性,《灌籃高手》是誕生20年以上的作品,假設定義年齡在29以下的是新讀者,則這個群體有24~25%,雖然不確定他們是怎麼知道《灌籃高手》,但新讀者的確出現了,所以這些經典作品仍然需要傳承下去。

另外也觀察到,30~40歲以上的女性,要讓她們重新開始買漫畫比男性更難,也許是這個年齡段的女性進入家庭有了小孩,忙碌生活讓她們沒有餘力看漫畫,所以尖端也有預計推出女性經典漫畫,希望讓她們把少女心找回來。

莊瑞琳:悅知推出幾個以IG為影響範圍的作者,他們帶來的讀者有沒有不太一樣的地方?以及悅知的行銷方式規劃與預算是怎麼樣的?

葉怡慧:悅知經常被問到我們是否有很多行銷預算,其實沒有,目前大家可見的這些行銷其實都在可接受的預算內,或是用提案交換曝光也是可行的。行銷主要還是在創意本身或你想傳達的訊息,比如《在咖啡冷掉之前》想傳達的是「如果能回到那一天,你最想見到誰」,製作的時光票卡就是傳達這樣的概念,但本質是一張單純的紙,預算當然越多越好,但也不是沒有預算就不能做這些事。

我們經常在簽書會上得到很多衝擊,我們預期來的人是高中大學生,但出乎意料有很多國小、國中生,跟作者拍照時,因為讀者年紀太小是由爸媽陪同,所以拍照時都是全家福+作者,還有衝擊的是,讀者不太拜託工作人員幫忙拍,幾乎都跟作者自拍,甚至會拍IG動態,像這些行為模式都跟我們預想的不同,還有件有趣的事是活動結束後有個孩子跑過來跟我說:「阿姨謝謝妳出了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本書。」我當時腦中閃過三個驚嘆號,一是他叫我阿姨、二是他竟然這麼晚才讀第一本書,第三則是那他下一本書會是什麼?

老實說悅知很多書都不在我的經驗範圍內,所以對未知的領域保持興趣很重要,我們一直在創造實際看到讀者的可能性,年輕讀者有在閱讀,只是他們時間非常片段,所以在IG、FB等社群上讀,但IG其實也已經開始老化,今天我們談的都是過去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的想法是不要再做重複的事情,必須想的是未來會到哪裡去,有可能是讀者帶領書的方向,或是書帶領著讀者,這些其實都已經在交錯發生。

莊瑞琳:文學是所有閱讀的根本,也是最多人的閱讀交集,當新經典看到文學閱讀的銷售下降,要如何在這樣的狀況下做精準選書?怎麼培養你的編輯有精準眼光?文學如果還被需要是為什麼?

葉美瑤:首先是不要出那麼多書,我覺得減量不是可怕的事情,書大量增加的時代才是恐怖的,所以回到正常數值的文學書是應然的。

我們面對的是,過去讀者透過包裝或媒體的宣傳可以被說服購買的翻譯書,現在無法說服他們了,畢竟在分眾的時代,現在是深化的內容溝通才能打動他們的時代,所以無論輕文學或經典重出,都在說服讀者與我們對話,如果這本書連你自己都無法在很短時間內說服自己閱讀,那樣的書選來就是為自己找麻煩,即使它在國外是重量級書籍。有時編輯會有虛榮感要做得獎書,但要整理、翻譯並說服台灣讀者閱讀,你會發現很難,等你重新解讀完,這本書從得獎到你做完可能已經過了九個月,你的讀者已經在忙下一件事情了。我認為減少數量就會精準,因為會省略很多虛榮的選題。

文學書還被需要的問題,這個時代人們很容易覺得一天是虛度的,當你覺得世界變動很快的時候要怎麼安定下來?當然也可以念《心經》,但當你要一個世界讓你覺得有所獲,那就是讀一本文學小說,無論是重出經典或新作。


莊瑞琳:透過今天的論壇,我看到君平對經典的信心,怡慧對共感的精準,美瑤對細緻的堅持,國外在談出版現象也提到影像其實不是在侵蝕出版,而是我們還沒有生出足夠的手腳去應對時代快速增多的平台,也許出版業並非衰退,而是還在往某個方向前進。

 



  延伸閱讀  

►【2018博客來論壇│主題短講】看見新需求、黏住新世代
►【2018博客來論壇│主題短講】經典新價值 圖像新高度
►【2018博客來論壇│主題短講】尋找新定位,開啟新對話
【2018年博客來報告】銷售數字告訴我們的事:行動閱讀與社群加乘下,年輕世代的焦慮與大人們的煩惱

►【2017年博客來報告】公布社群閱讀線索、男女讀者心靈地圖,分析文學書銷售及電子書對出版市場的有感影響
►【2017年博客來報告│電子書主題論壇側記】電子書元年真的來了嗎?由版權、製作與行銷三面向看台灣電子書市場現況

►【2016年博客來論壇】三采文化、親子天下、圓神出版,三位暢銷書幕後推手談出版產業未來

 

  1. 1
  2. 2
  3. 3
  4. 4
  5. 5
  6. 最後一頁
  7. 最新文章一覽

回文章列表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