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人生旅途難免迷惘走岔,記得聆聽心中的聲音──讀《騎士守則》

  • 字級

《騎士守則》告訴我們的事:「人生有時難免迷惘走岔,但別忘時時聆聽心中的聲音,那聲音就是做人的一切準則和生命的美善真諦。」《騎士守則》告訴我們的事:「人生有時難免迷惘走岔,但別忘時時聆聽心中的聲音,那聲音就是做人的一切準則和生命的美善真諦。」


【編輯室報告】

湯瑪斯・勒穆爾.霍克爵士在奔赴戰場前,寫了封長信給四個幼子,傳授身為騎士必備的二十個美德,蘊含做人的一切準則、一生的探索紀錄、最深切的期望與最富意義的失敗,流露感性細膩的深情父愛。
本書為四度入圍奧斯卡的美國影星兼編劇──伊森.霍克(Ethan Hawke)的最新文字作品,在書中,霍克化身中世紀的騎士分享人生經驗,提醒我們生命美善的真諦。從孤獨、謙卑、友誼、慷慨,到勇氣、信念、愛與死亡,完美體現生命之美。



文/曹慧(奇光出版總編輯)

「永遠別跟人說你是騎士,只要做出騎士該有的行為。你不比任何人好,也沒有人比你好。」

銀幕上的伊森.霍克(Ethan Hawke),形象多變:時而扮演文藝片的浪漫男主,時而成了脆弱易感的性格演員,有時又化身動作巨星……童星出身,經過多年努力成功轉型成文質兼具的編導演全才,還四度入圍奧斯卡獎,包括兩次最佳男配角和兩次最佳編劇提名,演藝成績斐然。

但其實私底下,他勤於筆耕,甚至還出版過兩部小說,喜歡以有別於銀幕形象的寫作才華與影迷讀者對話。而這部《騎士守則:湯瑪斯・勒穆爾・霍克爵士的最後一封信》,便將他現實生活裡,就只是四個孩子的平凡父親,那深愛子女,重視親子關係的深情父愛一面,完美動人展現!

而他會以「騎士」當故事主人公,其來有自。霍克的母親Leslie Green Hawke,是位慈善工作者,創辦人道救援組織Ovidiu Rom(又稱 Alex Fund),致力於為羅馬尼亞的弱勢兒童提供早期基礎教育。外祖父Howard Lemuel Green則是位民權倡導者(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勒穆爾,即是向外祖父致敬)。霍克自己則長期關心女權、兒童受教權、無家可歸者的居住和就業權,並擔任一些慈善機構委員,鼓勵青年從事文學和藝術創作,更將《騎士守則》的版稅全數捐贈給協助年輕人克服學習障礙的組織。十足就是名副其實的騎士啊!要說他的「騎士精神」來自家學,並不為過。

青春正盛的你,在意關心的又是什麼?父母期望、師長期許、課業成績、同儕壓力、人際關係、情竇初開、升學就業、夢想、社團、玩樂……?而人生就像一趟趟旅程,有時孤獨前行,有時親友相伴,有時難免迷惘走岔,但別忘時時聆聽心中的聲音,那聲音就是做人的一切準則和生命的美善真諦,諸如孤獨、謙卑、友誼、慷慨、勇氣、信念、愛與死亡等等,相信讀了本書,你自有答案!

【騎士守則-孤獨】

騎士守則:湯瑪斯・勒穆爾・霍克爵士的最後一封信

騎士守則:湯瑪斯・勒穆爾・霍克爵士的最後一封信

創造獨處的時間。
如果你要尋求自己心靈的智慧和清澈,寧靜是個有用的工具。
我們精神的聲音很輕柔,如果它必須和其他聲音競爭,我們就無法聽聞。
就像在混濁的水中看不見倒影,靈魂亦然。
在寧靜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永恆在我們的內裡沉睡。

【騎士守則-友誼】
你生命的質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和什麼人共度時光。
切記,朋友並不需要你做出什麼讓他感到欽佩。
朋友愛你,是因為你忠於自己,不是因為你同意他。
當心過度表態的行為;友誼真正的底蘊是在生命的日常運轉當中形成的。



 延伸閱讀  
1.【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人生有很多狀況,你不需要一個人面對──讀《檸檬圖書館》
2.【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你在煩惱些什麼呢?親愛的──讀《脆弱亦美好,致青春,給自己》
3.【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愛,永遠不該由他人的眼光定義──讀《時光走向女孩》

4.【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小說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但能帶來讓你解決自己問題的契機──讀《水澤文具店》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