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思辨之必要,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確有必要

  • 字級

哲學並不遙遠,生活中凡是產生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都可以稱為哲學哲學並不遙遠,生活中凡是產生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都可以稱為哲學。


【編輯室報告】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希臘語的「philosophia」,「philo」意謂「愛」,「sophia」意謂「智慧」,哲學是人們基於熱愛智慧所形成的活動,與其說是一門學問,不如說是一種行動。哲學並不遙遠,生活中凡是產生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都可以稱為哲學。其中「問題」不一定要深奧,「答案」也不一定是標準,二者甚至不是哲學最關鍵的要素,懂得「懷疑」和「思考」才是。
林靜君是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的成員之一,在南港高中設立國際人文實驗班,培養學生哲學思辨能力。哲學雖然不是考試項目,卻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熱忱,想更進一步了解高中生讀哲學之必要性,請看以下文章:



文/林靜君(臺北市立南港高級中學教師)

高中生讀得懂哲學嗎?課業已經夠繁重了,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不是升學的科目上?推廣高中哲學教育的這幾年,雖然獲得學生、家長與社會的普遍肯定,但偶爾還是會接到上述的質問。在我們嘗試回答「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之前,或許必須先澄清什麼是哲學。

哲學並不是幾句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醒世警語,也不是幾篇可令人備感撫慰安定的心靈雞湯。如果語言學是以科學方法對人類語言進行分析研究,數學的奧義在於以符號來解構數量、變化與空間等,那麼,哲學家的任務就是不停地以「更為後設的角度」來尋找可以被普遍化的定義。例如,當我們說:「不挺朋友就是沒有義氣。」哲學家就會跳出來問:「什麼叫『義氣』?」一來一往地問答,直到「義氣」能被定義得再也找不到例外為止。接著他可能會回過頭問:「那麼,請定義『朋友』?」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立刻想起那個在古希臘市集裡,不斷向路人提問的蘇格拉底。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哲學」是一個動詞,它是一種行動,不停地追問事物表象背後所蘊含的前提。

哲學讓學生開始思考以前所學的正確性,而不只是接受被教的事情(Photo by Drew Graham on Unsplash)哲學讓學生開始思考以前所學的正確性,而不只是接受被教的事情(Photo by Drew Graham on Unsplash


做智識的探險家

當前台灣高中生每天的在校時數平均高達9.5小時,課程內容理應足以容納人類知識的全部內涵。但是,正因為缺少了一個動作──哲學思辨,所以,記憶與背誦就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密集的小考與定期的週考和段考,成了唯一的終極目標。學生進了寶山,卻不是智識的探險家,多數成了資訊的領受者,好一點的懂得如何採集。

2014年,出於迫切地希望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從而產生行動力,進而能對自身與社會發生影響,我嘗試在任教的高中引入哲學課。獲得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多位教授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支援後,「人文思想導論」順利地開課了。我們以十二組相對的概念,如「對與錯」、「真與假」等,帶學生探索倫理學、知識論等哲學範疇。我們問學生:「什麼是慈善?我們有幫助他人的義務嗎?」、「你如何確定所見為真?」、「一艘經過多次維修的船還是『同一艘船』嗎?」在提問、回答、澄清與延伸中,逐漸收攏學生的觀念,最後才將課堂中的論辯對應到哲學家的理論。換句話說,我們不教哲學史,不以「某某哲學家說……」來開場。相反地,學生一進教室,就得準備接好一個又一個拋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一再敦促他們去思索那些習以為常的詞彙與概念,是否真如想像中的明確而牢不可破。很快便有學生感嘆「像在跟過去的自己打架」。但這是他們每週最期待的兩個小時。

學生紛紛表示:「哲學課讓我用不同的角度看周遭的事物,使我感到很新鮮也促進我的思辨能力」、「會更仔細思考人文相關議題,也會和家人分享討論如何更客觀地看待事物」、「開始思考以前所學的正確性,而不只是接受被教的事情」。

((Photo by Tom Plouff on Unsplash)問題沒有好壞之分,既然是你的問題,你就有義務要為自己找到解答(Photo by Tom Plouff on Unsplash


讓學生勇於發言

當然,課堂中進行的對話並非從第一堂課起就如行雲流水。不停地對外在世界詰問,也向自己的真實內心詰問,是哲學思辨的第一課,卻正是台灣高中教育史上缺席了許久的一課。我們的學生不習慣發問,更不敢表達意見。不發問大多是因為:發問顯得自己很無知、老師等一下應該會再講一次(或者剛剛有講,一定是我沒聽到)、老師說的就是對的,我可以有問題嗎?以至於不敢表達意見。更多則是在顧慮:標準答案是什麼?

所以,引導學生勇於發言是我的第一個任務。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問題沒有好壞之分,既然是你的問題,你就有義務要為自己找到解答,而以提問來澄清他人的論點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表達意見的時候,就算你的想法與其他人的想法乍聽之下雷同,但請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陳述。你一定會驚訝於彼此之間其實存在著差異,而那個差異很可能會幫助你覺察自己與他人在本質上的不同,進而更加認識真實的自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請踴躍質疑與挑戰。作為哲學家,我們不是來這裡同意對方的。一個只求互相同意的世界無法進步,套用當紅的說法就是:「同溫層太厚,難以流動」。作為哲學家,我們義務是:仔細地聆聽對方的論點之後,竭盡所能地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以幫助彼此的思考更周全。

這堂哲學課沒有課本,甚至沒有講義。學生要針對上課內容作筆記,以訓練摘要課程的邏輯。這種為了作摘要而必須不斷鍛鍊邏輯能力的練習,搭配上哲學訓練中所強調的「定義與本質」,讓學生在其他學科上能夠更快速地掌握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原本在第一次段考總平均位居全年級中段的本班,後來成績節節上升,從下學期開始便穩坐前兩名。事實證明,這群非「資優」的孩子,因為哲學教育而體會追求智識的樂趣,不只建立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了溝通對話的能力,更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有個學生的家長告訴我:「我以前得催促他唸書,現在得要叫他早點去睡覺!」

(Photo by Alexis Brown on Unsplash)哲學思辨課程正以各種形式在全國高中展開,高中生讀哲學確有必要(Photo by Alexis Brown on Unsplash


與哲學原典搏鬥

到了高三,我們終於開始閱讀哲學原典。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各出版社根據教育部的課綱編寫教科書,輔以教師手冊、習作以及各式測驗卷。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

在「人文思想導論」這門課,我和PHEDO的教授企圖透過導讀重要哲學著作,讓學生直接與原典搏鬥,而不要學生以為記住哲學家的錦言佳句就足以「烙哲學」。因為,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詳查事件原委、自行判斷,而不是貪圖方便地追求懶人包。我們希望學生學會追問出處,而不甘於人云亦云。我們希望學生藉由分析文本,進而培養理解、欣賞與批判的素養與能力。所以,我們從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入門,接著讀亞里斯多德的《論友誼》篇,後來到了奧古斯丁的《天主之城》,雖然依舊導讀整本原典,但礙於學期中有限的時間,便只擷取重要章節來閱讀。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是以對話體寫成,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起文本中的角色輪流朗讀,我則適時打斷,請學生從字裡行間找尋哲學家的論點。由於國文課的賞析訓練,學生不難進入狀況。到了亞里斯多德的《論友誼》篇,我改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哲學家的論點走向;例如「亞里斯多德如何論述『友愛』是『過得幸福』的要素之一?」以及「亞里斯多德如何定義『友愛』的對象範圍?」分析大綱之後,請學生申論「友誼所衍生的義務(忠誠、感恩、利他、公平等)中,何者最為重要?」我很驚喜地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主張並且能夠侃侃而談,以至於我無法在這有限的篇幅中輕易舉例。

讀完笛卡兒《沉思錄》的選文後,我們看了電影《駭客任務》。從「電影的哪些設定體現了笛卡兒的懷疑論證?」開始討論,延伸到「Matrix(母體)這個看來彷彿天羅地網般難以掙脫的主宰者,可能代換為哪些概念或機制?」,以及「不是真實的就不好嗎?如果認識真相的代價是一無所有,甚至吃盡苦頭,為何人們會選擇真相呢?」下課前,我很興奮地告訴學生,他們提出了我未曾發現的疑問,也提供了我未曾想到的答案。看見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與自信,是我在推廣哲學教育這些年來最喜悅的事!

欣見哲學逐漸在台灣受到正視,哲學思辨課程正以各種形式在全國高中展開,教育現場的師生終於感受到,思辨之必要,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確有必要。值此之時,必讀的哲學原典及概論介紹書籍也相繼獲得引進與改版,對於求知若渴的大小哲學家而言,智慧的寶山似乎又有更多的探險路徑! 


 推薦書目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我能夠認識並主宰自己嗎?──建構自我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我能夠認識並主宰自己嗎?──建構自我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4: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4: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



 





 延伸閱讀  

1.法國哲學教育如何從小扎根?羅惠珍:讓哲學變成「動詞」,所有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
2.【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咬一口哲學,限時15分鐘暢談哲學大師的心靈之旅──《一口哲學》
3.【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先別管愛因斯坦了,你聽過「費曼」嗎?
4.【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透過科學之眼,發現生活中的趣味知識──讀《哇賽心理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孩子在家也煩惱、開學去學校也煩惱?這些讀本/心得必須先準備起來!

渡過史上最漫長的暑假,終於開學了!!稍微放鬆親子綁在一起24小時的緊繃心情,卻又操心起開學後孩子面對外在世界的種種顧慮嗎?深呼吸~~5篇親子好文陪伴家長準備開學週的複雜心境(抱)

14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