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他一秒後會哭還是會笑,但我知道,他是我的時間支配者。(圖/賴以威提供)
高三那一年,我非常認真唸書,以1.5小時為單位安排課餘時間,還幫自己準備模擬考,大考壓力在書桌周圍裝了一個看不見的牢籠,我乖乖坐在裡面服刑整整一年,毫無自由可言。
我曾這樣想過。
而如今,身為爸爸的我回過頭來看,只能嘲笑年輕的自己太不懂事,不懂何謂沒有自由,現在是清晨六點,大兒子坐在床上盯著我,他1歲4個月大,還不懂得欣賞賴床的醍醐味,前一秒是睡的,下一秒就瞬間清醒。我不知道他一秒後會哭還是會笑,但我知道,他是我的時間支配者。
§
2017年3月21日,我在產房剪斷大兒子的臍帶,那感覺有點像跑去四神湯店打工,幫忙剪豬腸的感覺。事後我才意識到,那次剪斷的是人生分隔線。線的一端是咖啡、小說與旅行;而如今我所在的另一側是奶粉、會唱歌的書與推著嬰兒車在樓下。從每個月理髮一次,變成理髮師只要見到我就知道又過了一個季節。四個季節過後,
「第二個寶寶出生了嗎?」
嗯,我頂著一頭彷彿剛被製作單位丟到荒島生活三個月回來的髮型回應,某種程度上也沒錯,有小孩的生活跟荒島求生有相同之處,你會遇到很多從來沒經歷過的事情,考驗你的智慧:
--該去看醫生還是再觀察一下?要去哪一間醫院?
--這個食物能吃嗎?應該可以?但是上次吃木瓜也過敏啊!
--為什麼有紅疹?空污?摸到髒東西?還是誰又餵他吃木瓜了?!
實境秀有薪水可以領,當爸媽得支付一大堆育嬰開銷,不時還會被政府的托育政策,以及顛簸到媲美拉力賽的人行道騎樓給氣到,為人父母的回報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答案很簡單:重新體驗兩種你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人生。
你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刻每一秒,那種對環境的不安,對新事物的好奇,還有各種喜悅、憤怒。
以及,你的父母以你的臍帶為分界的下半場人生。
剪斷臍帶的同時,也剪開了人生的分際線。(圖/賴以威提供)
§
幾年前父親驟然離世,我的生活忽然被挖開一個大窟窿,當時我還在國外唸書,為了填補這個窟窿,我以寫作的方式,回顧與父親相處的二十多年生活。我自以為非常了解父親,但寫作時,重新在腦海裡審視過去的畫面,才發現有很多父親的用心,是以前我所不理解,或視為理所當然的。
透過寫作,我更了解父親。
當時我這麼想。有了小孩後,我才發現。如果用探索這個世界來譬喻對父親的認識,做子女的時候,我可能只知道台灣,書寫時,因為站在旁觀者,因為有了更多生活經驗,我開始窺見父親的一些可能沒說出來,或不願意說的心境。我進一步,來到日本、泰國等亞洲各國。
自己當了爸爸,我才知道原來以前認識的依然只是一部分。
§
我有三位姊姊,小時候我的主要玩伴是老爸。偏偏我爸是一位很有理想的人,他總認為人生該有貢獻,不管是對這個社會或是對家人。於是晚上吃飽飯後(他是小學老師),他都會坐到特別訂做,跟一張單人床差不多大的書桌前埋首工作。一坐就是一個晚上,直到睡覺。甚至有時候我睡覺了他還在工作,當時我跟他一起睡,臥房就是書房。他會拿一條毛巾,疊一疊給我當眼罩,白晃晃的日光燈光線從鼻子跟毛巾中間的縫隙穿進來,他穿著居家服的背影也一併鑽了進來。
如今,偶爾晚上把兒子哄睡,我打開電腦坐在餐桌前,繼續改稿,寫論文。太太在一旁忙進忙出,整理被弄亂的客廳,清洗奶瓶。
「幹嘛一直工作,來玩啦。」
等著螢幕開機時,我想起小時候我百般無聊,鑽到爸爸椅子底下,邊戳他屁股邊嚷嚷著要他來下棋。這樣鬧多數會成功,爸爸會來陪我下棋,似乎,也只要有陪我下棋的夜晚,就是他得熬夜加班的夜晚。晚上,用毛巾自製的眼罩實在效果不怎麼好,有時候我睡睡醒醒,會忍不住埋怨爸爸怎麼還不睡,太亮我也睡不著,覺得爸爸也太愛工作了吧。
我登入電腦,螢幕一片漆黑的瞬間反射出我打呵欠的臉。E-mail像難度最高的俄羅斯方塊一樣,一下子就堆疊起來。回覆了幾封,一個小時過去,原本想寫的稿子連點開都沒點開。看看時鐘,還是先去休息好了,畢竟半夜小孩不時醒來,還得安撫。如果沒睡好,隔天也無法做事。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不想半夜加班,也想跟兒子一起睡啊。
我從來沒聽過爸爸說過這句話,或許我將來也不會說,因為我知道兒子早晚會知道。等到他把我孫子哄睡,開始工作的那一瞬間。
所謂的傳承,不一定要是什麼信仰或理念,可能只是像這樣,邊做父親做過的事,邊在兒子身上看見自己。
§
尼克宏比《非關男孩》的主角威兒是一位喜歡過著輕飄飄生活的人,對任何事都不要過度投入,每天有餘裕的悠哉開心生活。他去拜訪剛升格成父母的朋友家時,不解他們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麻煩,讓沙發變得那麼髒,自己變得那麼狼狽,不僅強迫朋友(威兒本人)看一點都不可愛的小朋友照片,還暗示明示的要把他拖下水,加入他們的狼狽生活。
做父母的確是很容易把自己變得狼狽。但那樣的狼狽,會同時讓你得到一些。今天早上,我推著嬰兒車,帶兒子在路上散步。推到一半他想要我抱他,我把他抱起來,就這麼放不回去了。連續好幾個路口,你可以看到一個穿運動褲的大叔,試著把一個小孩塞進嬰兒車,而小孩用力踢著,掙扎著不願配合,只想黏在我身上。好不容易到家的巷子口,我不抱希望地再試一下,成功了。他乖乖地回到座位上。
忽然我又有點捨不得,想繼續抱著他。
「要不要再給爸爸抱一下啊。」
兒子笑笑地在車上跳了幾下。
這一瞬間,我看見不可能有印象,但確實存在於過去的一段畫面,那是一歲的我坐在嬰兒車上,爸爸笑吟吟推著我散步。他睡眠不足,他工作很辛苦,他得扛起家裡的經濟,有時候他會對一團混亂的生活感到無奈或生氣。
但只要看見我的笑臉,他就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父親節快樂」。
我幫兒子和自己說。
看更多不同父親的模樣
作者簡介
數學作家、譯者,認為數學不只是助眠跟考試工具,而是一種精準描述的語言。理解數學,就能用另一種更理性與特殊的角度來理解世界。文章散見於《聯合報》《國語日報》《未來少年》數學專欄,著書有《超展開數學教室》《葉丙成的機率驚艷》《再見,爸爸》《超展開數學約會》,曾獲時報文學獎(書簡組),菠羅科學獎(數學)。
2017年OKAPI全新推出:賴以威專欄【數感演義】(歡迎至網頁右上角點選訂閱OKAPI電子報)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