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完《我們的戒菸失敗》,又看過恣睢麻利的專訪,首先想到是前陣子在網路上看見的一句形容不得志者的警示語:「夢想豐滿,現實骨感。」麻利的詩和他自己,也都很骨感,不是譬喻,而是他真瘦到不用服役。他的書裡收著一張我看了很久才看出端倪的背面下半身裸照,屁股側邊深深凹陷,所有起伏都創造著陰影如胎記,我嚴重懷疑那是麻利本人。
會如此懷疑,並非隨意臆測,除了瘦,他也曾在接受採訪時留下真脫了褲子坐馬桶上讀書的照片,在遮掩間透露出較常人更為寬敞的尺度,游走於可能輕易被歸類往「壞掉」一側的邊界上,像他寫的:「如同我們的戒菸失敗/繼續抽著名為幸運的香菸/試圖在馬桶上創造些什麼鬼東西」。
那些鬼東西,我想就是他的詩。他那些「不知道我還有什麼/什麼活靈活現的幻覺為何還在此刻糾纏著我」的產物。
之所以花費篇幅來寫他的人而非他的詩,自然是那些詩幾近象形地塑造了他,這樣的結論也能以鯨向海心理測驗式的說法檢驗,他認為「每個詩人第一本詩集收錄的第一首詩,必然暗示他寫詩的某種核心」,結果這首代表了麻利某種核心的作品,是一首名為〈社交生活〉的詩,掀蓋似地坦承現代人無法抑制的集體渴望認同焦慮,導致當今在寫作者中最熱門熱鬧、入場券最被搶購一空的樂園,恐怕是名為「邊緣人」的新興團體,彷彿「邊緣」是一種貴族血統,大家都演八點檔般排隊等驗DNA。
但在自稱工人,同時擁抱囤積癖好的恣睢麻利面前,誰敢自稱是正港血統純良的邊緣人呢?他在後記寫著:「不管身處何種時代,都有讓人展示寂寞的地方。」其所展示的寂寞,以菸和啤酒為關鍵字,佐以地下樂團急切直擊內心現場的表述,細枝嶙峋,卻能枯木生異花,一點點在野地分娩般生猛的余秀華,一點點以厭世玩世聯合濟世的假牙,一點點直覺先行拒絕被讀懂的鹿苹。用他自己的詩去解釋他寫詩,大概就是「吾雖創造萬物/萬物卻活生生不受擺布/例如野獸」,雖然這首名為〈留給我的〉的詩,其實是一首寫給前女友的懺情詩。
或者我以為全書最精彩、帶有自傳色彩的〈工人未滿〉:「我們在週末的凌晨與夜晚閒聊/對於青春逝去持著事不關已的氣味在很遠的地方/讓秒針散步/我的笑噴著一些灰塵還有切割水泥地的噪音/你終於也掌管了一間廚房/儘管世界還是邪惡的/卻決定加入進去了/也不怕你笑我/口袋有一疊用橡皮筋綁牢的鈔票/想抽出一張即便意氣用事也得慌忙一陣/對於粗重的工作還是像剛讀小學一樣的心情/敬畏利刃重物與天堂的縫隙/學習服從地在操場的早會隊伍中尿溼褲子/期待著/不遠的下一次友好重逢/骨肉皮/愛你」,抵抗世故的努力足以治療乾眼症,讓人很想也「加入進去」他戒菸失敗的「我們」隊伍。
確實,書名裡的「我們」,或許是整本詩集最重要的設計,不只是個人的戒菸如「腦中都是你神經質的話語」,或是個人的失敗如「就是會有那種被徹底否認的時刻」,麻利是犧牲小我以照明出各種艱難的暗面,所有的個人都是「我們」,所有的我們都(至少曾經)是「能一氣呵成的只有我卑微的心跳而已」的〈說愁少年;4號阿丁〉:「……今後不用再給自己誓言了啊因為那些都不會實現/在路上撿到錢,就拿來花吧,撿到貓,就豢養/你要知道,馬路並不是設計給你使用的/所有的燈號都意圖要限制你的行動/我們生來就自由嗎?/有時期望著一滴雨水落下,在人們的眼皮之上,/代替哭泣撫慰那些不被悼念種種一切。」
偏偏,我們又都不能是麻利,至少不能那樣誠實。文學的必要之處,有時就在代替人們坦白。像(偽)詩人蔡仁偉在〈商品標示成份〉裡寫的:「自我介紹的時候/不會有人提起/自己的隱疾」,麻利大概就是那個願意公開隱疾的人,不畏懼罩門被開、弱點被戳、破綻被抓,也難怪我讀的時候數度尷尬癌發作,後來想大概就是一種變成光著身子的模特兒站在光下被寫生的感覺。
回過頭再看他「暗示了寫詩的某種核心」之開門作〈社交生活〉,就理解了,裡頭的邊緣不僅僅是人際之間的互動障礙,更是自偽裝正常的社會失格脫落,墜谷途中回望世界的傷懷:「是因為害怕流淚的羞愧/我們撒謊/靈魂孤獨如往//當你需要安慰/你會以為那是渴望別人了解你/習慣地擁抱快樂/像被糖水溺死的螞蟻/如同物種隨著商船遷徙之濫觴/我們將驅起布幔、外套領子、書本,遮掩表情/區隔了與社會的關係/我清楚你手中抓的不是什麼新聞/而是一條漫長又難以忍耐的鎖鍊//在破碎鏡中」,顯然已經不是痛感,而是失重了。
這個世界讓他失重,然而最可貴的,卻是全書幾乎找不到具強烈控訴意味的句子。他失敗,但從未踩緊受害者的位置,因而能輕盈地飛翔起來。對,讀他的詩就像是陳綺貞唱的〈失敗者的飛翔〉:「在一片荒涼的景象之中,我卻覺得晴朗。」
湖南蟲
1981年生,台北人。淡水商工資處科、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得過一些文學獎,入選過一些選集。著有散文集《小朋友》《昨天是世界末日》、詩集《一起移動》。經營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
延伸閱讀
1.【書評】你以為自己很「不社會化」嗎?看完這本再下定論吧!──江鵝讀《森林裡的陌生人》
2.【詩人讀詩】潘柏霖:是誰偷走我的那雙鞋子──夏宇〈自我的地獄〉
3.【書評】廖梅璇:一本理性、精準的傷慟定位勘察手冊──讀《生命的測量》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