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敬這殘酷又美好的世界】寂寞與它所創造的,《寂寞大師》中孩子般的賈科梅蒂。

  • 字級



這世界啊!我沒有什麼本錢跟你齜牙裂嘴的搏鬥,
但我仍有一支筆來當小刀,以為陰暗可以被我劃出一道一道縫隙來。讓那裡透出來稀微的光,能刺眼出我久違的眼淚。
一起敬這殘酷又美好的世界吧!
它被我們搞壞了,但我們仍有傾斜看它的角度,一眼認出它曾經的美好,於是抱得滿懷,即使即將失去。
這就是電影存在的理由,紀念我們所有可能失去的美好,還有我們曾經被拍下的純真。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每個創作人都曾與他的寂寞激烈地搏鬥過,等著它如猛獸開閘後再一次的攻防。因此我們會看到他們幾乎都像小孩子,下意識地躲著,但不會逃,逃掉的便是凡人。他們等著寂寞下次找到他,我們在賈柯梅蒂晚年身上看到一個已老去的訓獸師,卻仍如孩子面臨躲藏或生還的選擇。

一個感受性強的人,思緒如岩洞的水滴,終究脈脈川流,渴望能在這最角落被誰發現,但多數時候,都先被寂寞給擄獲走。

若靠近他們,你會發現有一種創作者習慣站在自己內心最不穩固之處,預設好所有可能的失敗,將自己做一個最大膽的自我拋擲,或是走在極薄的冰層上,預期自己會聽微小的碎裂聲,為著自己的下一步而躊躇著。

很少有創作者是因在這世界上感到安全又美好而作畫與唱歌,就像不安全的孩子們想要找到安全感,於是找上了「創作」這類似挖地道的行為,但愈挖就愈覺得自己是袒露在世人面前的。

尤其像藝術大師賈科梅蒂這樣雖富盛名,他原始的逃遁動機正是他受矚目的原因,因此你可以了解他晚年時,為何隨意丟拋剛賣掉作品的錢,電影中幾幕他將賣畫的酬勞帶著怒氣地隨意塞放,「那些未完成的作品,竟然成為他人眼中的至寶。」他不滿意,像身處戰壕一樣,他心中仍砲聲隆隆與自己心魔搏鬥,而這世上所能給的榮耀,卻讓他林林總總的寂寞更具體化了。

他為了不是真心愛他的妓女一擲千金,兩人做了很多浪擲光陰的荒唐事,並說出:「她給我的,比這多太多了。」是因為他創作這「挖地道」的速度愈來愈比不上名聲尾隨而來的快速,這寂寞無處可逃,只能逃往不寄望有任何回報的關係上,沒有任何預設條件的歡愉,如河馬滾在泥巴水裡那樣,人生沒有幾次可以滾爛泥一般,投入不用去思考任何事的關係,只要讓他耍賴就好。

如果這部電影中沒有為賈科梅蒂的人生加油添醋的話,那這的確是部純粹描寫「寂寞」的電影,所以觀眾如果把它當故事看會有所失落,因為主角就是「寂寞」。無論外面如何酒酣耳熱,人們多麼推崇賈科梅蒂為20世紀超現實主義大師,他有好友、家人與經紀人,身邊看似總是熱鬧,但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就是看到一個人在他的荒境中,以寂寞與恐懼賺了大錢,又因為成功,得要更力戰寂寞這頭獸。

 
賈科梅蒂的人物雕塑品如此堅硬又纖細,即使脆弱,但仍有一個心是被狂風吹的柳葉,任其嘲笑,任其當時因二戰的恐懼而變形,但心頭知道這世上最乖謬仍是自己的堅持,最後的自嘲仍是種最大解脫。

在心靈的荒境中,名利當然派不上用場,它們只是讓荒境更寫實,他依然在每一次創作中找尋新的逃生口,當然,不是每一次運氣都很好,藝術總是向人提出讓人一躍而下的邀請,讓你賭自己這一次會被它穩穩接住,還是會摔得粉身碎骨。

人們觀影時可能會覺得藝術家們自找苦吃,無論是梵谷、阿瑪迪斯還是這部的賈科梅蒂,但他們除了回應這藝術邀約,其他的選擇並不多。多數人所追求的,是沒有盡頭的飄盪浮標,但賈科梅蒂這類人若一眼就看到底了,最後仍讓他能稍感安歇的,仍是能從堅硬現實的夾縫中開出的鮮豔,從荊棘中力爭的柔軟。人唯有在自嘲與虛妄中產生藝術,而也只有那樣才能合理化他的生存,那些殘破脆弱的掙扎,事後才會認出那是對照這世間的美。

因此我們看了這部描述了大師進行在著手畫人生最後一次肖像畫的不安、短暫逃脫於自我挖掘,又被自己的不安抓回去作畫的身影。與其說他在為人畫肖像,說他正在塗改與咒罵自己更為自然,被畫的作家狐疑地說:「你每次創作都是這樣自我攻擊嗎?即使你這麼成功了。」


賈科梅蒂回答是他愈是到後期,他就愈是自我攻擊。聲名大噪與自我懷疑的相生相長,很少人能倖免,被他畫的作者不知,這形同老擂台手的畫家,在素描他時所猶疑的,是他人生中還能有幾次的被那些靈光乍現的瞬間給接住?如何能再次捕捉心底那頭頑強的座頭鯨?自己如《老人與海》的年老漁夫,心力不濟地可能與他看到的美好擦身而過,或看到了永恆卻無法再次捕捉的恐懼。

這樣的人生,因為有身為觀眾的距離,因此沒有什麼好或不好,你只看他紛亂的畫室像收留了一個停不下來的工作狂,一出去外面,外在並沒有讓他依戀生根的價值,包括對家庭、私生活休閒、與最後被畫者的友情。他與外界的連接是如此若有似無,雖然渴望與他人的互動,但總輕描淡寫的帶過,在穩定關係中更感寂寞,與情婦的玩鬧是唯一他能在外界能感自在的過程,因此依賴到連自己都恐懼。

在被畫的作者眼裡,那段日子像被荒廢一樣拖延著歸期,他納悶著那幅畫總被塗改中的進展,讓觀眾也跟他一起狐疑著。一位始終無法有自己滿意作品的大師,是不太可能有人理解他的搖搖欲墜,於是你在這部如同日記記錄的電影作品中,在看似清淡如水的日子細描中,你感受到了寂寞的攻擊性,他自知時日無多,想要完成一幅他自認有完成的作品。


最後那幅肖像畫是否有讓賈科梅蒂滿意,人們無從得知,電影也沒有點出這部分,而是讓你看著寂寞潺潺流進人生這條大河裡時,當事人如何恆常的與它相處,又如何寧可被寂寞點選,也不想也無從與我們進入這花花世界的追尋。

人總有兩種過法,一種是追逐外在可追逐的,抓住實像了又鏡花水月了,於是你又再度執著於撲空。另一種在心底暗修棧道,一心想往一個更無限的世界走去,後者的人,不太可能被多數人了解,而他自己也會聽到那棧道中的落石聲,與類似獨自旅人的躊躇。畢竟心的世界太廣大了,於是他們紛紛都會個孩子一樣迷路了,那樣的人寂寞是必然的選擇,甚至連悲傷都呼進呼出的,成為一個形而上的明確旅伴。久了,地上物披了夜影,自身的靈魂更先你一步鬆開了制約。

為何選賈科梅蒂的晚期的一段日子作為寂寞的寫生?正因為他如此愛他的寂寞,那些浮躁與膠著、不滿的,都是因為兩邊不到岸,他心高氣傲地在自審是否配得上這樣一生提煉人的純度寂寞?那兩種人生,往內或往外都沒有一定不好,但外界的價值飄流,抓著泡影,為此懸心,另一種想找是否有一個更巨大的自己,讓自認侏儒一般的內心,可以有著偉大的追求。人往上看,而非與他人平視地爭搶,是因為那顆心已經能走得夠遠了。

一個孩子樣的人這樣被寂寞撫養著,是有偉大追求的人才可能的事情,其他芸芸眾生,寂寞很可能只是餘味不好而已。如果要判定,一如所有事的標準,無不是既殘忍又仁慈的。


 

寂寞大師 DVD(Final Portrait)

寂寞大師 DVD(Final Portrait)

《寂寞大師》(Final Portrait) ,柏林影展競賽片、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改編當代藝術家真實故事。由《穿著Prada的惡魔》史丹利圖奇編導。奧斯卡金獎影帝傑佛瑞洛許繼《寂寞拍賣師》之後再度詮釋寂寞。故事描述1964年,瑞士當代雕刻大師賈科梅蒂(傑佛瑞洛許 飾)的個展於巴黎盛大開幕,美國藝術評論家詹姆斯洛德(艾米漢默 飾)慕名而來,當他旅行至尾聲時,竟意外受到賈科梅蒂的邀請:「當我的模特兒,幾天就好」。出於虛榮和好奇心,詹姆斯答應了他的請求,卻沒想到隨著暴躁的藝術家一次又一次撕毀自己的畫作,詹姆斯在又髒又擠的畫室中不只參與了一場創作的美麗與混亂,更經歷了天才藝術家的生命孤獨。狂喜、煩躁、不知所措,在這創作過程中,詹姆斯不禁思考這份天賦究竟是祝福還是詛咒,而賈科梅蒂能否完成他滿意的最後一幅肖像畫?


作者簡介

階級病院(限量題字親簽珍藏版)

階級病院(限量題字親簽珍藏版)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和階級病院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他是歌手、是詩人、是導演、是演員,再聽一次Bob Dylan的理由

Bob Dylan是1960年代衝突、反叛、革命的代名詞,他是定義搖滾樂的一員,一首首把歌寫出來,用幾十年來證明,充滿智性思考的詩文可以與搖滾樂融合為一,成為充滿人性的民謠歌曲。

22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