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請問么零么在哪裡?》張昊:台灣敎我成為天生旅人

  • 字級


張昊-2
(圖/啟動文化提供)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平裝版)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

張昊,一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所的女學生,因為「交流生」身分,來到台灣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就讀,除了唸書,她還跟著台灣的同學們四處玩耍,認識更多新朋友,而這四個半月體驗到的寶島風光以及滿滿的人情味,都被她紀錄在新書《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中。




OKAPI:從妳的書寫中,可以感受到妳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樂觀且「Open Mind」的女孩,這些是「天生旅人」不可或缺的特質。在台灣待了四個半月之後,是否會希望能多探索其他陌生的地方?目前有計畫了嗎?
張昊:這些特質聽起來就像是形容我這種白羊座的人呀。好奇心是從小就有的,我想每個小孩子也都會對世界充滿好奇吧,但如果說「Open Mind」,那倒是近幾年才形成的個性。我小時候是個有些內斂又固執的小孩,性格並不怎麼會變通。隨著年齡增大不知不覺就改變了,在台灣的經歷可以說加速了我性格變化的進程。因為在這裡遇到的人都非常友善、熱情,他們帶著我吃、領著我玩,於是讓我感到陌生人沒有那麼可怕的呀,並不像以前被教育的「不要和陌生人講話」。剛來台灣時處處小心提防,那時同學下山搭順風車,我會認為她是傻大膽,一定會被壞人帶走。到後來我也變得傻大膽,敢和陌生人走。因為台灣人讓我感到是非常可信賴的。所以說,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天生的旅人,是台灣教我成為「天生旅人」的。

我非常希望能探索更多的地方,當然能環遊世界就更好啦!不過目前看來這個願望有點難以實現。我今年6月份就要從研究所畢業,踏入職場。來台灣交流是父母資助的,但是工作以後再出去旅遊,就只能靠自己攢錢咯~如果說計劃,那我目前最大的計劃就是好好工作,努力掙錢吧。即便想要辭職去旅行,那也得有積蓄才行得通呀。

OKAPI:第一次的長期浪遊往往會讓人對人生有相當深刻的體悟,可否談談「勇氣」對妳而言是什麼?經過這四個半月特殊的異地生活,對「旅行」的定義是否也隨之改變?
張昊:「勇氣」應該是自己想要「探索」的衝動再加上對別人的「信任」吧。這樣就可以一往無前的向前衝啦!

我在台灣的時候,有時想去某個地方旅行,但熟悉的其他(大陸)交流生恰巧都要上課,沒人做伴,就只能自己出門去旅遊。這樣也陸陸續續走了不少景點,於我而言這就是勇氣。

之後再和同伴一起去離島(綠島、蘭嶼、小琉球),會更樂意獨自環島,也沒有了最初一個人旅行的種種擔憂、畏懼,變得會享受獨處的旅行時光。信任就更不用說了,在台灣一開口講話就會被認出是大陸人,或許因為這點更容易被搭訕吧,想不和陌生人打交道都是不可能的,不過最初硬著頭皮去和陌生人交朋友,真是需要勇氣呀。

以前會覺得「旅行」就是看風景,大陸有調侃跟隨旅行團去旅行的笑話,說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就拍照,一問什麽都不知道」。我以前去過一些地方旅行,也是這樣的遭遇,亂哄哄跑了好多景點卻都是走馬觀花,除了相片上證明我曾經到過那裡,但對於彼處的瞭解卻一無所知。但在台灣生活了四個半月之後,我深深感到,旅行中「人」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景」。台灣的風景當然是美麗的,可是如果沒有在旅行期間遇到那些有趣又可愛的人,我對於這段旅途的記憶恐怕也只能停留在相片上。正是因為在旅途遇到了那麼多非常好的人,有台灣人,有外國人,是他們讓旅行變得有意義,讓我對這段旅途依依不捨,更加懷念在台灣的那四個半月的生活。回到大陸之後,我還因為思念這段生活而掉眼淚,不是因為風景,恰恰是因為思念這些人。

張昊-1
小琉球之旅(圖/啟動文化提供)

OKAPI:在台灣生活時,除了語文和慣用語的差異,覺得最艱難的部分是什麼?當妳遇到這些困難時,是以怎樣的心情來應對?
張昊:最不習慣的還是生活上的種種差異。比如,吃飯的口味偏淡,吃得愈多愈久就愈發思念家鄉的味道;氣候多雨,哪裡都是濕漉漉的,棉被潮濕、毛巾發霉、衣服曬不乾,真是痛苦吶。

另外就是台灣的人口少,經常會感到好荒涼啊。台北市中心還好,可是除此之外人就太少了。我要回深坑的會館,山路上經常只有我一個人在走,尤其是天黑後回去,每次都超級害怕。去南部旅遊就更覺得人少了,在高雄時,我驚訝於才晚上8點的商業街竟然人煙稀少,地鐵也空落落,就連燈火通明的愛河兩岸也算不得人聲鼎沸。在離島就更不用提,通常行駛在環島公路上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嚇啊嚇的也就嚇習慣了。說實話,並不是每個交流生都非常喜歡台灣的,在我之前來台的學生就曾告訴我,她覺得在這裡很沒意思,因為沒什麽好玩的。每一期交流生都有半途就回去的。

我自己對生活沒什麽高標準嚴要求,願意去體驗不同。雖然走在荒涼的山路上會害怕,但是想想看路旁有那麼美麗的竹林、野花,還能見到蝴蝶和青蛙,這多麼美妙呀。在大陸的話如果不是在農村上學,怎麼可能在上學路上遇見這樣的美景呢?入鄉隨俗、隨遇而安,懷著這樣的心態去旅行,在哪裡都能變苦為甜吧。

OKAPI:回到中國之後,相信有許多朋友會問起妳對兩岸政治問題的看法,我們都知道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容易簡單回答,很多人在被外國朋友問起時,都會有自己的一份「簡單台詞」,妳是否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
張昊:在台灣聽到了關於政治和歷史許多不同的解釋,我的想法也和來台前變得不一樣,當親朋問起時我通常會這麼回答:我認為目前的格局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而我們雙方的百姓,恐怕都不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瞭解到了全部且正確的事實真相吧?所以我不能妄言怎樣才是「對」的。但從兩岸的領導人發言看來,雙方都期望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大可以把這個問題交給他們,也交給時間,徹底獨立或完全統一,終歸會有答案的。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沒法去決定這樣的歷史進程,但可以加強雙方的民間交流。如果不是親自踏上台灣的土地,恐怕我對於台灣的許多誤解還會存在。正如我在台灣也體會到在地人對大陸也有許多誤解一樣。而加強民間交流是消除誤解的有效途徑。我希望無論政局如何變動,都不影響兩岸的人民交朋友。

OKAPI:在書中曾經提到,同行的朋友曾後悔沒帶上「康師傅」。如果還有機會出門長期旅行,妳一定會帶的「配備」是?
張昊:雖然會想帶更多的東西,但實際上自己是不會帶那麼多的,行李會超重呀。除非是價格差距太大並且難以買到的必需品要提前準備吧,除此以外真的是只帶足夠的錢就可以了。如果去類似非洲這樣的地方,需要額外準備的會多點,但大陸和台灣生活習慣比較相似,連淘寶都可以發貨,也沒什麽要必帶的配備了吧。畢竟做長期旅行的話,一定會在當地買不少東西,在旅途中往往會有種「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想法,有中意的東西必須立刻買下,否則可能就沒有第二次路過的機會了。這樣下來,即便空著箱子來,離開的時候也會滿當當啦。

OKAPI:台灣人普遍晚婚,在大陸好像25歲就適婚了,女孩子對於「剩」這件事還滿擔心的。就妳的觀察,妳覺得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妳身邊的女性朋友們,是否願意為了成家、照顧小孩,養放棄學業和工作呢?
張昊:隨著年齡增大,對於「剩女」這個詞彙是愈來愈敏感啦。過年回到家鄉,聽說22歲的小妹妹都在忙著相親。長輩幫人介紹對象,談起經驗時說:「在小城市,24歲的小姑娘還非常搶手,一到25歲就基本無人問津了。」我的中學、大學的同學們,有幾十位都已經結婚、生小孩了。再和已婚的閨蜜聊天,每次都要被問:「你什麽時候結婚?」唉,恐怕在台灣要到35歲才能體會大陸25歲的心情吧。

不過這也只是在小城市才有的普遍情況,在類似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都市,結婚的年齡也愈來愈晚,和台灣差別不是很大。畢竟這些地方生活壓力大,不工作幾年是沒有足夠的積蓄養小孩的。對於兩岸的這種差異,我猜想是不是因為大陸受傳統思想影響更大些?一方面是在過去人們結婚都特別早,十幾歲就有小孩了,現在雖然還是比台灣結婚早,但相比過去還是晚了很多吧。父母、祖父母那一輩會覺得,他們那麼大的時候小孩子都好幾歲了,我們在這個年齡結婚一點都不算早呢。另一方面,會覺得結婚是人生特別重大的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合適的對象,那麼早早的定下來,雙方父母都會很安心,才能放心享受晚年生活吧。從大環境來講的話,別人都早早的下手搶走了優質男生、女生,自己怎麼能淡定哦,如果自己要等下去的話,豈不是同齡的好男生、好女生都已經為人父母了嗎?就像去超商,當所有人都在搶購大米的時候,你是跟著一起去搶購呢,還是要眼看自己無米可吃呢?我想,你懂的!

在我身邊還沒有為了養家或照顧小孩而放棄學業、工作的例子。現在的全職太太更加兩極化,一類是闊太太,不必為生計擔憂;另一類是最傳統的農村女性,繼續選擇女人本來就不要出去工作的生活。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女生,在生過小孩子後還是要步入職場的。其實想想看,像我們這一輩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還會選擇只生一個小孩,那雙方就能有四位老人來照看這一個小孩,也不用媽媽去放棄工作呀。通常情況下不會認為工作與養小孩之間有衝突,我身邊的年輕媽媽們,都把這二者平衡的很好。

張昊-3
墾丁春浪(圖/啟動文化提供)
張昊-4
《海角七號》阿嘉的家(圖/啟動文化提供)

OKAPI:台灣現在有很多男孩很懂打扮,出門會化妝,睡前也會擦保養品。大陸的男孩也會這樣嗎?妳有觀察到兩地愛漂亮的男孩有哪些異同之處嗎?
張昊:針對這一點,我只能說,在我剛熟悉台灣男生的時候,確實被他們嚇到了!怎麼會有如此之多的男生如此愛美!連男生都這樣會美了,那讓我們這些素面出街的女生要怎麼辦!

大陸也有這樣的男生,但實在不是大多數,比如演藝界、藝術類學生中會更容易見到這樣的男生,但是在普通科系中簡直很難找出一個來!如果不是需要表演的話,我會覺得愛打扮還OK啦,但是出門化妝?敷面膜?他是男同志嗎?台灣男生千萬不要生氣哦,但如果去大陸採訪,問十個人會有九個半是同樣的回答,剩下那半個……呃,我只是不想太尷尬,可那半個也會覺得這樣很娘炮哎。大陸男生也愛美,不過其範圍遠不如台灣之廣泛,程度也遠不及台灣之甚。大多數男生覺得乾淨、整齊就足夠顯示他們的帥啦。

相比而言,台灣男生的審美標準會更接近日本,在街上常能見到日系風格打扮的男生,這不能不說與歷史文化有關。但在大陸,喜歡日系裝扮的男生和女生都沒有台灣的比例大,看商場里所售的衣服就很明顯。大陸男生似乎更喜歡塑造硬朗、有肌肉線條、很MAN的時尚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5金蝶獎入圍暨得獎名單公布!帶你看入圍優秀作品

恭喜《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我的口袋美術館 · 線》、《有蚱蜢跳》入圍2025金蝶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