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要去哪裡玩啊?」
最近碰到友人開頭的問句多半是這句。過去的「回哪裡?」早被「去哪玩」取代。其實,過年的海外旅行,通常在半年前就已經決定,現在才打算出國過年的,想破頭也出不去,只能在這個每逢年節必塞車的小島,全民一起雞飛狗跳迎狗年。
全民放假的農曆新年往往不見悠閒氣息,反倒把這個島嶼搞成一個壓力鍋。除夕是返鄉的車潮、初一是拜拜的車潮、初二是回娘家的車潮、初三是走春的車潮、初四是準備返回工作崗位的車潮,不管去哪裡都是人山與車海,一路卡卡的,開年就不順暢。打開電視看新聞,更是一連串的疲勞轟炸,過年新聞不外是雪隧龜速時速不到十公里、阿里山風景區賞櫻人潮塞爆、小吃攤服務不周遭人客訴、外島加班機不夠許多島民無法返鄉過年……,儘管每年過年的不順都可以預測、儘管知道這個時候台灣飯店價格貴到不可思議、旅遊品質低到只能作賤自己,但我們還是會犯賤的選擇農曆年出遊。長輩們總會說:「難得過年大家都在,一年就是這一次啊!」
過年就是不管去哪裡都是人山與車海(圖片來源 / unsplash)
天真的以為出國就是解藥?除非你是過年前一周就出門了,否則過年出國就是考驗精神與體力的闖關挑戰。第一關要搶春節機票,就算搶到也只能認命買貴;第二關要搶海外訂房,去太熱門的華人旅遊地區可能沒有房間;第三關要提早租車,想要到紐澳自駕的朋友若不早點訂好車,只能看強國人在眼前呼嘯而去,自己落得無車可租。最後一關就是台灣的海關,桃園機場可以想見的被塞爆,安檢門前的人龍像巨蛇不斷迴旋,看不到盡頭。
如果說職場是生存競爭的遊戲,過年旅行更是,因為不想掃興也不想委屈,潛藏的虎性與狼性全部大爆發,不只很容易對服務人員動怒,和家人之間的口角也少不了。因為一年一次、因為家人難得團聚、因為好不容易湊齊了假、因為花了好大的勁才搞到機票,每個出遊者都神經緊繃。神經繃太緊,終究是會斷裂,在某個環節雞飛狗跳。就算通過以上重重關卡,在海外旅行也不見得心情海闊天空,平日各忙各的家庭成員一旦密集地從早到晚一起生活幾天,就很容易上演類似法國片《一路不順風》的情節,想要粉飾的太平幻象一路掉漆,最終證明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圖 / 電影《一路不順風》劇照)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被灌輸過年要出去玩?為何媒體明明知道過年人潮爆多,還是要策劃一堆「過年去哪玩」的專題?難道發懶與耍廢就是辜負年假嗎?年假不就是要拿來浪費才更顯它的價值嗎。如果過年旅行比平常上班還累,為何多年來大家還是對過年度假不離不棄呢?追根究柢就是:全家團聚很難得、能放一個禮拜的假很難得。但世間最難的假期就是「難得」的假期,愈難得、期待愈高、相對的失落也愈大,只能將一切寄託在拎著自拍棒拍下團體照所創造的回憶裡,當日後再滑起手機、想起這個年假時,僅有大團圓的笑靨被儲存,至於一路塞車憋尿、小孩吵鬧耍脾氣、夫妻情緒失控,都是過眼雲煙了。
家庭過年出遊雞飛狗跳可以理解,但整個社會在這個期間雞飛狗跳讓人無奈。明明是全民大放假,卻像是全民大動員。我們口口聲聲說要捍衛勞工權益,但為何到了過年交通人員的加班我們視為理所當然、餐廳不開我們會不開心、加班機不夠會引起民怨?放大假的人可以義正嚴詞的說:「反正過年加班費領得比較多,過年上班的人並不吃虧。」但如果一直都是仰賴特殊假日加班費領得多、鼓勵加班、期待別人加班,就不能怪這個島的勞工意識長期扭曲,也請不要再分享什麼歐洲人一週上班才35小時這種文章。當勞工都不覺得放假或休假是應該的、不認為加班是變態的,又怎能期待法律可以給自己保障。過年出遊,社會的扭曲總是會無限放大。
想起有一年的聖誕節到新年期間,我在智利北邊的邊境城市阿里卡(Arica),本來計畫聖誕節當天搭巴士去Lauca國家公園,但是從12月24號中午以後,小鎮所有的餐廳、商店全部關門,12月25號巴士站關閉、沒有巴士去任何地方。我很納悶為何聖誕節不可以搭巴士出去玩,巴士站的售票人員理所當然地說:「聖誕節是重要的假日,你要放假司機也要放假、景區也關閉,你就買12月26號的票吧!」如果農曆新年真的可以集體放大假,或許可以有那珍貴的24小時,雞不會那麼激動的要飛、狗不會那麼亢奮的要跳。
智利Lauca國家公園(圖片來源 / GO CHILE 官網)
可以預想,狗年的過年出遊依然是雞飛狗跳,我家樓下的三峽祖師廟一定會擠滿了人,人潮塞滿了長福橋、塞滿了三峽老街,塞到想要祈福的人連香都插不進香爐。到了初六祖師爺生日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人來看豬公、動保團體還是會來抗議。過年總是這樣雞飛狗跳、怨聲載道的一年又一年,或許這就是過年出遊的真義。
作者簡介
黃麗如【玩真的】專欄每月更新
#景點01. 說到哥倫比亞,誰可以抗拒「毒梟」?
#景點02. 在耶路撒冷,「真正」的耶誕節是這樣...
(↓點圖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