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好設計】中文書:《請問么零么在哪裡?》設計概念

  • 字級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1
裝幀設計/黃子欽(攝影/但以理)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硬殼限量精裝版)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硬殼限量精裝版)
北京女孩張昊來台灣四個半月遊學+旅遊,在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院研究所當交流生,逛了台北的一○一、 西門町、龍山寺、指南宮……也跑去南台灣旅行(似乎是受了電影《海角七號》的影響,她是在北京課堂上看到的影片,P.127), 她很愛海邊離島,遊歷了台東、恆春、小琉球、蘭嶼、綠島……很羨慕四邊環海的環境,聽了墾丁的「春浪」演唱會,在入境台灣時猶豫著要走「外國人士入口」還是「本國人士入口」?覺得台灣女生的聲音超「嗲」超迷人!路上摩托車「飛得太低了!看到鈔票上的毛主席變成了孫中山和蔣中正覺得熟悉又陌生!終於聽出了「港腔」和「台腔」的差別,對於路上的法輪功廣告嘖嘖稱奇……

來台灣的前幾天寫給大陸朋友的信中提到:「台灣和我想像的很不一樣」(P.30)。」回北京後想到:「……去了台灣,才知道(收復台灣)這個問題有多複雜,已經不是之前以為的『收復』二字這麼簡單(P.276)。」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3
以木片明信片為設計概念(圖/黃子欽)

這是一本「明信片書」。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的尺寸是11.5乘17公分,比一般25開還小,「小」是故意的,這個設計是用來模擬明信片的尺寸,希望從開本就有種活潑的「旅行感」,把台灣的多元雜燴、豐富的風土民情、濃郁的人情味通通收納到這張明信片裡。

封面封底,原先是想使用兩塊木頭明信片來前後黏貼(真的木頭,像池上便當那種質感),但估價後實在太貴,於是使用兩片3mm的灰紙板來取代木片的重量感,讓書本有精緻的份量。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2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11
(攝影/但以理)

封面的構成,有景點圖案(一○一大樓、摩天輪、指南宮、鵝巒鼻燈塔……)、觀光伴手禮性格的圖騰、西門町制服少女,及作者張昊的正面騎摩托車照組合。當初看到張昊這張照片就覺得很對位也很興奮,我覺得可以來營造出電影《羅馬假期》中奧黛麗赫本騎著Vespa穿梭羅馬大街小巷的俏麗身影。背景的景點圖片是採單色抽象化處理,稍微降低一下流行消費感,並加入日式殖民時期的南國椰子樹(也像檳榔樹)、觀光紀念字體,希望同時傳達出當代感跟庶民感。

封底內容,出現了作者與一個復古郵筒的合照,那是恆春「阿嘉的家」的《海角七號》電影道具,有著寄信回北京或是在郵筒旁等回信的對話意義,下層的郵戳及紀念章圖案,是從作者寄回上海的明信片中的原件來設計的,這些訊息通通是在經歷旅行的過程。郵票跟郵戳也傳達出一種「他方的情調感」。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9
(圖/黃子欽)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5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6
(攝影/但以理)

我覺得明信片是一種「等待」和「時間差」的藝術。

明信片是最早把文字跟影像打包後,進行傳輸跟對話,並超越時間空間的大眾「印刷品」,而且傳輸的過程是透明的,跟私密的個人信件不同。

明信片把A點到B點中間過程的情感跟鄉愁都壓縮進去,創造出一種「等待」的藝術和淡淡的「曖昧情感」,超越物理空間的時空想像,這個特性來自於「慢速」而非「快速」。

A點到B點速度的極致,應該就是科幻片中的「蟲洞」(Wormhole)吧,把一張紙對折,讓兩端的A、B兩點直接碰觸,DELETE掉距離時空,「一瞬間」A點即成B點。但太快到達,他在即所在,也就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明信片的消費感其實是把這些曾經存在的物理距離翻轉回來,也把時間差找回來,拉慢步調。從A點到B點中的時間空間也被壓縮成一種鄉愁,雖是薄薄的一片紙張,可能承載著一座大峽谷、一座城市、一條河、一個想念的人,明信片在A點與B點之間,創造出無數的A點與B點。也在平面中打開立體空間的想像,而大部分書本的裝幀結構不正是如此嗎?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7
(攝影/但以理)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8
(圖/黃子欽)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疫情蔓延中,面對這一全球性的傳染病我們可以怎麼思考?

疫情蔓延全球,不同國家面對疫情如何因應(或根本沒有防疫意識)?旅人、中國作家、旅外作家怎麼看待這次疫情 ?

22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