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國際大事,他的經驗是非常有限,面對國際共黨陣營的陰謀伎倆,我想美國人民也不放心將總統的寶座交給像這樣一個年輕的小伙子。」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頭不久,飾演張家父親的張國柱坐在床頭聽著收音機,那台時常故障的收音機裡,傳來一個字正腔圓的外省國語口音,是男性,身分應該是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評論員。
新聞裡評述的年輕小伙子,即是美國新任的總統甘迺迪,雖然「甘迺迪」這三個字在片長近四小時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一次都沒被提到,一如片中也從未明確交代217太保幫是軍人子弟,小公園太保幫則屬於公教人員子弟。導演楊德昌只把話說到一半,劇情裡的諸多線索,他就讓觀眾自己去拼湊、去想像、去填滿。
不過,甘迺迪前一任的艾森豪倒是在片中被提起了,提他的人是家境富裕的小馬,他是馬司令的公子,以現在的通俗用語,小馬是當時的「高級外省人」,他住日本將官留下來的大房子,喝果汁可以奢侈地加幾顆冰塊,打網球是他的休閒活動。
有一回主角小四和小貓王去小馬家玩,在桌上看到一台珍稀的錄音機,小馬說,那是上次艾森豪訪台一個外國記者留下來的,送給了他老爸,而那台錄音機後來落入小貓王的手裡,意外成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片尾的一個關鍵。
小貓王正在試用錄音機,牆上有貓王的海報。
那個看不見卻異常重要的「時代座標」,整部片只用字卡提點過幾次,告訴觀眾故事的時間軸是落在1959到1961年之間,而整部片中各種對於細節的考據,便是在強化及加深那樣的時代感。
艾森豪確實曾在1960年來訪過台灣,他和蔣介石兩人站在禮車上遊街,迎來萬人空巷的場面,隔年,便由甘迺迪當上美國總統。直到1979年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之前,美國始終是台灣最依賴的盟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背景,正是一個處處需要美援的年代,當時仍有數萬名美軍駐台,入夜後的中山北路酒吧往來著美國大兵的身影,而西門町的彈子房成天播著美軍電台的歌。
當年的《國際電影》雜誌
西洋流行文化就這樣傳遞進來了,透過電台,透過雜誌,也透過電影。流行文化最即時也最忠實的接收者向來是求新求變的青少年,尤其台灣的青少年活得又特別苦悶,特別壓抑,於是,片中的小四那一幫人(以年齡推斷,也就是我的父執輩),便成了這座海島上受到西洋文化影響的第一代人。
他們會讀《國際電影》雜誌,模仿好萊塢影星的裝扮;他們也讀《空中英語教室》,做好未來出國留學的準備;他們約會時會去看部英語發音的洋片,當小四在醫務室偷戴小醫生的帽子時,他還耍起了約翰韋恩的西部牛仔動作。
女主角小明和小四究竟有沒有認真交往過?這答案恐怕見仁見智,但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是毋庸置疑的,情節發展到中段,他們來到小公園冰菓室,一向吵吵鬧鬧的冰店難得一個人也沒有,只有牆上的貓王與夢露照片盯著這場即將被打斷的約會。
小明走到唱盤邊播起The Fleetwoods的單曲唱片〈Mr. Blue〉,回到座位上和小四凝望著彼此,留聲機那頭傳來悠悠的歌聲:
And his silver turned to blue
Like him, I'm doubtful that your love is true
此刻誰是憂鬱先生,楊德昌以這首美國流行歌暗示得很清楚了。
在那個窮困的年代,美國似乎就代表著進步,代表一種更新潮的生活方式,小貓王油嘴滑舌地對剛洗完澡的小四大姊說:「妳越來越像老美了喔,在早上洗澡,Goodbye!」
他不說「再見」而使用「Goodbye」,顯然是為了展現洋派的作風,至於片中唯一去過美國的汪叔叔,他口中的美國則是:「那裡真是不得了啊!有摩天大樓,還有迪士尼樂園、米老鼠,這次我們還去參觀了原子彈工廠。」
總在幕後幫忙「喬事情」的權勢人物汪叔叔,說起這段話用的卻是他在上海的家鄉話,並非官方的國語,而他談話的地點是一座日式的屋舍,藉由這場看似輕鬆的過場戲,楊德昌不著痕跡地讓四條情感脈絡在此相遇了──對西方世界的嚮往,對中國老家的鄉愁,與台灣新家的隔閡,以及對日本殖民者的百感交集。
整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其實就是這四種情感不斷地在碰撞,在折衝,在糾結,直接體現在小四那幫外省第二代身上的,便是自我認同的危機。
因為自我認同薄弱,他們必須組織幫派,壯大自己的生存意志;因為生活困頓而前途茫茫,他們搞起樂團,試著在流行歌中忘卻自己成長的孤獨與寂寞,雖然結果可能是,他們在那些歌裡,更加確認了自己的孤寂。
有一次小四大姊在挖苦小貓王時說道:「你一句英文都不會講,還一天到晚唱洋歌!」
是啊,一句英文都不會講,為什麼還要一天到晚唱洋歌呢?也許,一個十三、十四歲的青少年,已經隱隱察覺到一種叫做酷的東西,那和幫派械鬥的打打殺殺,和演唱會開始前要起立唱國歌的威權思惟,和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都很不一樣,那甚至是一種完全相反的東西。
貓王那首1960年的〈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毫無時差地飄洋過海到台灣,詞裡那句「a brighter summer day」,也成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英文片名。劇末,小貓王到監獄探望小四未果,他把一卷錄音帶交給監獄的職員,希望對方能轉交給小四。
錄音帶中是小貓王錄給小四的口信,襯著〈Are You Lonesome Tonight?〉的背景音樂,小貓王說,他把自己翻唱的錄音帶寄給遠在美國的貓王,他真的回信了,說自己的歌竟然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這麼受歡迎,他很感動。
這是寫實至極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楊德昌最魔幻的,可能也是最溫暖的一筆,那卷錄音帶在小貓王離開後立刻被職員扔進了垃圾桶,小四是聽不見的,但楊德昌讓我們聽見了。
陳德政
寫字的人,聽些音樂,看些電影,讀點書,走過幾個地方。有個部落格叫「音速青春」,有本書叫《給所有明日的聚會》,最新作品為《在遠方相遇》。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