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人物專訪

  • 【馬欣專欄】歷史總在前方,知更鳥仍在荊棘中唱歌——《罪人》

    作者:馬欣 / 2025-04-23

    這部電影相當程度地諷刺了現今的世界局勢,與大美國的縮影。像是祖先在召喚著後代醒醒,歷史從沒離開過。《罪人》用IMAX膠捲拍出了恢弘的美國南方美景,也拍出了大地從始至終的召喚。它將1930年連結到了今日的詭譎現實。 惡土與罪性、求救與祈禱,我們在其中拉扯與拔河,它非指誰是罪人,而是在這滿滿罪性的歷史中,人離開了戲謔的「吸血鬼」與死透的恨意,仍然往那不明確的光跑去,最後的彩蛋便是如此感人精彩,有如荊棘中的...

    More
  • 廖梅璇/像他一樣黑地,活成一個人──讀《鎳克爾男孩》(2020普立茲小說獎得主)

    作者:廖梅璇 / 2025-04-29

    作者筆下的鎳克爾學校與學童遭遇,在歷史上真有所本,而他安排埃爾伍德進入這間封閉機構,宛如濃縮了美國壓迫黑奴的歷史。學校不僅在校內實行黑白隔離政策,且對黑人學童施加私刑,而校方高層亦與當地權貴合作,假借就業訓練名義,剝削黑人學生勞力 埃爾伍德發現,儘管1964年美國國會已通過《民權法案》,禁止因種族、膚色產生的歧視行為,他嚮往的公義社會,仍只存在於書刊報紙上。

    More
  • 吳曉樂/以舞蹈打破世界之殼吧──讀《spring》

    作者:吳曉樂 內容提供:圓神出版 / 2025-04-24

    如果你是《蜜蜂與遠雷》的讀者,那這本《spring》你一定有似曾相識感。

    More
  • 許多蘋果無法從西伯利亞歸來──圖像小說《西伯利亞俳句》

    作者:海狗房東 內容提供:八旗文化 / 2025-04-25

    在童話故事之外的現實世界裡,一個平凡的立陶宛小鎮,竟有長著牛角麵包的樹木、河裡還有牛奶奔流?在圖像小說《西伯利亞俳句》中,就有這樣一個夢幻家園,但此書並非童話,而是奠基在1940年代立陶宛遭蘇聯紅軍大舉占領、被迫加盟赤化後,大批人民遭到流放西伯利亞邊疆區的史實。1941年到1952年,有超過13萬立陶宛人遭流放,士兵常在半夜或清晨硬闖入門,人們只能在慌亂中打包極簡便的隨身物,放棄所有家產,等於被連根拔起,驅...

    More
  • 盧郁佳/只我一人活下來報信給你──讀《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

    作者:盧郁佳 內容提供:網路與書出版 / 2025-04-23

    「神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唯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信世昌教授主編的《間關千里:動盪年代的遷徙記憶》,邀集臺灣十幾位教授,紀錄父母長輩口述四九年逃難來台經過,彌足珍貴,解釋我們出生前另一個世界是什麼樣。 徐漢昌的父親徐文珊先生回憶清末,夏三餐,冬兩餐,餓了早睡就不餓。北方米貴,過節才吃米。遠途靠騎驢,有人進城走路四、五天,沒郵電、汽車。不懂民主,憧憬真命天子。有手工業,沒...

    More

文章類別

熱門文章HOT STORIES

  • 最新文章NEW STORIES

    最新文章一覽

    博客來獨書報

    博客來獨書報一覽

    搜尋標籤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