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人物專訪

  • 廖梅璇 / 披覆著暴力輻射塵迎向花開──讀韓江小說《少年來了》

    作者:廖梅璇 / 2018-02-12

    「那段經歷就像是一場核災,」《少年來了》作者韓江敘述光州事件後,遭到刑求的政治犯訪談內容:「附著在骨頭與肌肉裡的放射性物質,存留在我們的體內數十年……將細胞變成癌症來攻擊我們的性命,就算死掉或者火化後只剩下白骨,那些殘留物也不會消失。」 1980年5月18日後,短短十天的光州事件成為韓國漫長的災殤,在近二十年經濟崛起,娛樂產業向外輸出的光鮮皮表下,歷史暴力仍如輻射殘餘物深入骨髓,半衰期不墜...

    More
  • 【何穎怡專欄|我做書偵探】譯者的鐐銬:把故事說對,而不是幫作者把故事說好

    作者:何穎怡 / 2018-01-03

    我的作家朋友張讓曾受邀寫書評,她極認真,與原書逐字核對,赫然發現譯者創作了一段文字,穿插在譯稿內。大呼不可思議。 譯者自然也是有創作欲的,不幸,我們的職業讓我們戴上手銬腳鐐。雖然諾貝爾獎得主艾芙烈.葉利尼克 也說,她的作品只能由譯者再創作,不能翻譯。這也只是表述她的文體有極大的音韻性,而那種音韻在轉譯的過程裡就會流失,翻譯出來的東西不再代表她,並不表示譯者自行創作的東西可以冠上她的名字。

    More
  • 以讀者為尊的散文成功學──寺尾哲也與林楷倫對談

    整理:白樵 攝影:陳佩芸 / 2024-10-08

    寺尾哲也:我希望散文能更貼近大眾。小說裡的隱藏,留白我在散文裡盡量拿掉。我把事件背後發生的個人思緒講得淺白,清楚,盡可能把金句highlight起來。 林楷倫:我的小說像數學搖滾或後搖,你聽得到音樂,卻不能處理什麼。散文想要變成蛋堡或國蛋的饒舌,你感到詩意,但它沒那麼難懂,可快速吸收,卻也不說破。

    More
  • 「瞎妹不是真的瞎,要在內外交迫的人生動盪裡尋找自我,人人難免變很瞎。」──專訪盧慧心《愛ai》

    採訪:鄭進耀 攝影:陳怡絜 / 2024-10-07

    盧慧心剛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愛ai》乍看很「科技」,實則仍是她一貫關心的主題「當代女性的困境」。九年前,她的小說集《安靜肥滿》描寫當代各種畸零女子的生活,九年後,對同一主題的思考有不一樣的轉變嗎? 她說九年前寫了那些故事之後,生命一度變得很清明,「但那不是永遠,你會再回到各種問題裡面,又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和九年前相比,《愛ai》裡數篇小說的女主角們不管是不是單身,都恰巧成為新手母親,這也是盧慧心...

    More
  • 潘家欣 /從今天起,要成為快樂的社畜喔——讀《做書的人》

    作者:潘家欣 / 2024-10-07

    「出版工作很難設定競爭對手,而書籍從未知開始的整個過程中,目標設定也不容易。我的設計師或從事藝術創作的盟友也是這樣,缺乏明確的數據時會感到焦慮,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就像導航收不到訊號一樣。」鼓勵大家壓力一大就去三對三打球,讓漂浮無依的心在比賽中變得明確穩定,令人想起近來話題火紅的「正念練習」,讓自己只專注在當下的目標,不要去設想各種無法控制的事情,如此一來就會在辛苦的生活中獲得幸福。 

    More

文章類別

熱門文章HOT STORIES

  • 最新文章NEW STORIES

    最新文章一覽

    博客來獨書報

    博客來獨書報一覽

    搜尋標籤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