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好設計】中文書:黑、疼痛與感知的「被看見」——《太陽的血是黑的》設計概念

  • 字級


太陽的血是黑的
太陽的血是黑的

......................................................................................................
入選書籍:《太陽的血是黑的》│印刻│聶永真設計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白色大亞雪柔紙書衣僅以黑、白雙色印刷, 縮小書名令視覺聚焦, 翻開後的裡封是皮膚下的真皮層,象徵著揭開秘密。

.....................................................................................................

太陽的血是黑的-1
裝幀設計/聶永真(攝影/但以理)

兩個澄徹真純的靈魂相遇
文╱印刻編輯淑清

一層層的剝開這書,先是暖灰底載滿訊息的字,雖然字裡行間的情緒強烈,卻要人安靜地看,慢慢地想,如此素簡的書腰。

因為設定策略讓書衣整張是乾淨的,是黑色太陽發出淺淡粉紅光暈,所以盡量精簡書衣上的文字,而書腰上的字也不要突兀的色彩,使得翻開書腰後太陽底才整片粉紅露出來,有「哇」的fu。用的是顆粒圓紋的白色大亞雪柔紙,特黑油墨與粉紅特別色,除印刷外不做任何表面處理。

接著是內封,巨圓稻香米卡,是星球(太陽外層?),是肉體表面,也是長瘤的不「正常」、不「美」的皮膚,可以是勞動者的靜脈曲張,痲瘋病人的神經結節,或愛滋病患者的卡波西氏肉瘤,細看毛髮皮膚,儼然像是要逼著讀者看到自己,看到最細節真實處,最酷最醜最私密無能躲藏的所在。

這是台灣出版史上書封的書名、作者名最小的之一吧,所以很怕掉了書腰,讀者就找不到書名作者名,不過也讓讀者以設計整體而不是書名辨識書,這要是絕非平常的封面,要有很強的對美術的信心。

就如永真的facebook上1000多人按讚,有讀者留言的,聶永真加胡淑雯,幸福加倍,我也覺得如此,看著兩個澄徹真純的靈魂相遇,真是好的結婚啊(這裡偷用《神之雫》的台詞)!

太陽的血是黑的-5
白色大亞雪柔紙書衣,僅以特黑油墨、粉紅特別色印刷,並刻意縮小書名

太陽的血是黑的-2
 
黑、疼痛與感知的「被看見」
文╱設計師聶永真

我覺得每一個人身上正穿著的皮膚,都是一種不得已偽裝美好的欺騙,進化論與達爾文告訴我們,太過誠實裸露的結果,是生命史與祕密原型被迫攤在太陽下的無地自容。

這本書是殘酷的,悲傷與敗壞最容易被人手一本消費,圖像的操作其實是非常容易譁眾取寵的,我必須一開始就排除這些簡單的廉價思考,我想在視覺上先用抽象的幾何形放大表層的想像空間(書衣),第二步再如剝皮般地進入具象且絕對疼痛的真皮層(內封)。

太陽的血是黑的-6
 
太陽的血是黑的-3
 掀開表皮層書衣,就是裸露且具象的真皮層內書封

太陽的血是黑的-4
 
所以書衣是皮膚,書名《太陽的血是黑的》已經釋放出足夠的訊息,告知這本書可能有的種種調性猜測,就不需要在視覺圖像說過多的話,幫讀者代勞他們可以自己去想像的事。書衣的顏色暗示皮膚表層、幾何的完形對照人與人間各種外在完美的人工粉飾,是任何善意但拒絕的修辭,藏在最裡層的,不是任何人可以有權看見的。

內封是剝開表皮後的殘忍事實,是毒瘤、術疤、重症傷痕的藏匿處、垃圾與廢金屬掩埋場,如錄像文件般的黑白過去式、時間是浸泡與消極止殤的福馬林。這是書封三層的結構裡最直接扣題的部分,是觀感上令人生懼的恐怖分子、包裝盒裡不懷好意的匿名「瘤」彈。

書腰黑字灰底,在能清楚閱讀的範圍內,將以往書腰文字宣傳與販賣識別的功能降到最低,我覺得是對應文本剛剛好的溫度處理,不擾人的訊息或許更易於讀者取得觀看與控制權。只要建立於窺看,再怎麼隱藏於細節裡的祕密都能被聚焦放大。

太陽的血是黑的-7
特地讓書腰宣傳文案縮小,是對應文本溫度的適切處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2022金曲獎即將頒獎,最佳裝幀設計獎入圍的有......

    今年有五張專輯入圍,有具體地讓專輯化為資料夾、相簿者,也有抽象地展演先人渡海之路、故鄉的風與海,以及靈堂(!)意象。從這幾張入圍專輯中,更能感受專輯不僅是音樂的載體,而能帶來包含互動的完整體驗。透過設計師們的絕佳巧思與製作的精良執行,讓實體專輯在數位時代展現存在的必要性。

    208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2金曲獎即將頒獎,最佳裝幀設計獎入圍的有......

今年有五張專輯入圍,有具體地讓專輯化為資料夾、相簿者,也有抽象地展演先人渡海之路、故鄉的風與海,以及靈堂(!)意象。從這幾張入圍專輯中,更能感受專輯不僅是音樂的載體,而能帶來包含互動的完整體驗。透過設計師們的絕佳巧思與製作的精良執行,讓實體專輯在數位時代展現存在的必要性。

208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