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米果|吃一口日本小說

【米果|日本小說教我的事】「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 字級


米果專欄
 
2009年,我搭乘地鐵丸之內線,來到「本鄉三丁目」車站時,也許是暌違15年,對於東京大學赤門的方位,花了少許時間才努力辨識出來。當天低溫接近零度,前一晚還飄雪,穿越十字路口,行經郵便局和幾間老書舖和喫茶店,確定東大赤門在右斜前方時,街景彷彿褪色成為黑白影像,回到灰階的六○年代。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腦海中,浮現歷史上的「安田講堂事件」,而安田講堂就在穿越東大赤門之後,稍走一段路,轉彎,兩排銀杏樹的盡頭就能看見的建築。歷史場景,靜默成早春三月的風景。我在安田講堂旁邊的「濱尾新」銅像下方約莫坐了半小時,雖有陽光,但低溫讓人想起當時機動部隊包圍安田講堂,逮捕學生的過往種種,內心浮現的凜冽,與當天氣溫,彷彿說好一樣,猛然從腳底襲上胸口。

日本許多小說寫作者或漫畫作者,以60年代的安保鬥爭、全共鬥、反成田機場建設等運動為背景的故事,儼然成為集體憑弔那個年代的致敬模式。那些實際發生過的故事成為創作素材,類似爵士樂、民謠、牧歌那樣的形式存在著,經過歲月洗禮,呈現青春的不同樣貌被後來的年輕世代迷戀著,憧憬著,甚至想要盡點心力,才夠資格拿來做為致敬的誠意。

如同作家川本三郎這本近似敘事小說的回憶筆觸,「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我讀著這段文字,喉頭緊緊的,好像是某種感覺,類似青春的倒影,但我想不出明確的形容。

我其實對任何形式的抗爭,有著莫名愧疚的情愫,畢竟自己並沒有類似的膽識衝到抗爭最前列的位置,充其量,只能在抗爭的周圍做些吶喊的補給行為罷了,想起來,也真是羞恥膽小。

川本三郎,東大法學部畢業生,當時還在20代初期,為了立志成為新聞記者,當了一年「就職浪人」,在阿佐谷的喫茶店流連,在新宿酒吧打工,迷戀電影和音樂。進入報社之後,一心想要成為一個硬派記者,對「新左翼運動」充滿熱血與同情。因為採訪一位名為K的思想犯,也因為K熱愛宮澤賢治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而願意信任K,沒想到K後來牽涉「朝霞自衛官殺害事件」,還把殺人證據……死去軍官的臂章交給川本三郎,於是30歲未滿的新聞記者,面臨了保護消息來源,顧及職業道德的掙扎,最後因為湮滅證據,遭到判刑。

請別誤會,這不是小說,這是真實故事。

這事件造成川本三郎被朝日新聞解雇,直到1988年,他才準備好回顧那個時代的青春過往,寫下一系列文章,在《Switch》雜誌連載,也集結成書。2010年,40代的製片「根岸洋之」在舊書店買下這本書,決定拍成電影,並重新由平凡社出版上市。電影找來妻夫木聰飾演當年的新聞記者,松山研一是那位名為K的思想犯,這本以Bob Dylan歌名作為書名的回憶記事《My Back Pages》,中文書名譯為《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彷彿動人的敘事小說體,事件經歷者的「我」娓娓道來的60年代,讀著讀著,那個時代的氣味,一下子滲入皮膚毛細孔,毫無招架之力。

EYES Cream 6月號/2011
EYES Cream 6月號/2011
Men`s non-no 7月號/2011
Men`s non-no 7月號/2011











時代一點都不溫柔,所以才反過來追求『溫柔』。而『溫柔』表現在現實中,又只能採取頭盔和棍棒這種粗暴的形式……在現實中的理念,暴力這東西成了非暴力,非暴力的東西卻成了暴力,當下存在著『溫柔』的悖論。『我們』在戴頭盔和持棍棒的『暴力學生』中看到真正的『溫柔』,在高舉『反對暴力』常識性標語的『一般學生』和大學當局,或媒體和輿論中反而看到暴力。

我覺得,與初次見到週刊雜誌記者就滔滔不絕地把最重要的事情都說出來的人相比,閉口表明『不想說』的人要帥多了。

我們對一邊身在安全地帶一邊反對戰爭的這種『正義』,感到厭惡與愧疚。因此愈談到『正義』,反而愈想保持『沈默』。『正義』和『沈默』幾乎只隔一層紙。

音樂使人自由
音樂使人自由
讀著這些文字,好像回到一年前讀坂本龍一自傳《音樂使人自由》那樣的情境氛圍,而辜振豐與賴明珠的序文,充滿拉筋熱身的份量,我鮮少讀序文,卻覺得這兩篇序文讓人做好融入時代情境的準備,「各就各位,1.2.3……衝吧~~」

譯者賴明珠對這本書有相當的感情,譯者對原著倘若有感情,譯出來的文字自然就會飽滿,讓人感動。我幾乎是在感動悸動滿溢到喉間的狀態之下,讀完這本書。原本我也不愛書腰,但這本書的書腰色澤以淡橙色為底,鮮橘色字體排列,和簡潔乾淨的封面相擁,如橘子蘇打水那樣輝映的青春殘影,反倒讓我捨不得丟棄。

作者川本三郎自稱已經是個徹底的老人了,「那個時代或許『歡樂』和『悲哀』這兩極,是同時產生又消失而去的時代。而且坦白說,我到現在還喜歡那個時代,喜歡在那個時代度過青春期的人,所以這本書也等於是對六○年代遲來的愛情告白……

知名小說家兼文學評論家丸谷才一曾經在《週刊文春》書評稱讚這本書是「無以倫比的青春之書」,到底青春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著,才能讓人如Bob Dylan歌詞所說的那樣,「我彼時那樣蒼老,如今我卻更年輕了」(Ah, 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I’m younger than that now)?

〔電影My Back Pages預告片



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Twitter、Blog、Plurk,但不愛Facebook,是沒有臉書帳號的無臉人/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最新作品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真正致命的,不只是疾病的傳染,還有無知與恐懼。

透過四本作品,一起理解動物健康與人類健康為何息息相關,思考公共衛生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拿捏,以及日常建構的政府體制與施策將如何影響事態的發展。

328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