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風暴之下,如何守住人的尊嚴與善良稟性?──楊絳《洗澡之後》
作者:呂佳龍 / 2014-12-01 瀏覽次數(2353)
楊絳在序言中是這麼說的:「這部小說寫解放後的知識份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當時泛稱『三反』,又稱『脫褲子,割尾巴』。這些知識份子的耳朵嬌嫩,聽不慣『脫褲子』的說法,因此改稱『洗澡』,相當於西洋人所謂『洗腦筋』。」
新中國建國前三十年間,大抵身為知識分子的種種磨難,楊絳大抵都受了。當時的屈辱,在火氣退去後,剩下的是如車輪輾過的創口,不易癒合。經此錘鍊,大大地增強了楊絳的韌性,往後的批評或鬥爭,終能挺住。
出版於1987年的《洗澡》重新創造了這段經歷,以不溫不火的諷刺,寫下某一階層知識份子的面貌,寫下了知識分子面對思想改造的震撼,也略略對這樣的改造方式,發出了「假如尾巴就連著背脊與皮肉呢?」這樣的質疑。
《洗澡之後》將故事主線設定在主角許彥成與姚宓身上,至於兩人如何發展,就在這裡先賣個關子。當然,既是接續《洗澡》的故事,時間點上也就安排於「思想改造」的運動之後,熟悉中國當代史的讀者,大概可以預料其後先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運動,後是眾多知識份子中箭落馬的一系列「反右」運動。
如果讀者預期楊絳先生對這些政治事件多寫看法,那麼可能要失望了。故事中,自然有些人物角色受到影響了,同時還改變或推進主角及週邊人物的人生,比如許彥成的夫人,受到了「湊數上繳」的波及,下放勞動去了,又或者曾頗有權勢的民盟人士,姚宓世交的陸舅舅,也在反右運動中,放言批評時政,鑄下大錯,而後失勢害病,一命嗚呼。
政治不是這部小說的重點,毋寧說,與《洗澡》的諷刺相當不同的是,這部小說集中寫在人情上,寫人與人之間如何扶持與互敬、互重,更清楚的說,是寫一群正直醇厚的人們,怎麼樣在風暴之下,仍保持著人的尊嚴與善良稟性。
或者也會有讀者讀罷覺得,楊絳先生過於理想化了,甚至有著童話故事結尾的餘韻;有讀者可能會推測走過百歲的歲月,才能有這種雲破月來看透世事的智慧;有讀者會指出,收在文革發生前的故事,是不忍讓這群人走上互相撕裂指控,以求保全的尷尬。
這都無妨,文學本來就是歧異性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楊絳先生對於文學作品的創作,仍是存有她所欲彰顯的價值,這點絕是不會錯的。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