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來到馬德里已經又過了三年,當時純訪友,還跟黃麗如姊妹在Plaza Mayor附近的百年老店吃了豬腳。那次的短暫旅行,都在吃吃喝喝當中完成,把舊貨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直到我跟Erika再度於週末造訪El Rastro舊貨市場時,早年泛白的記憶才又再度跟眼前的景象合體,聚焦成一張過度曝光的3D即景。
視覺系動物,香港朋友Erika
早年的記憶中,Rastro的格局宛如第三世界國家的市集,攤位都以天生天養的蔓延方式展開,不像今日一排一落,亂中有序地切割開。整條筆直向下的林蔭大道似乎也愈來愈具規模,路邊的古董店也照常在假日營業。本來心裡遺憾地以為這就是舊貨市場的全部,心裡開始犯嘀咕抱怨這裡根本沒有舊貨,怎知山窮水盡疑無路,林蔭大道旁的小巷弄裡,柳暗花明冒出一排排舊貨攤,還開枝散葉地鋪展到好幾條巷弄之外,讓人驚喜連連。
Erika在廣告公司當創意,拍照是她的本能。每次一起旅行時,總要仰仗她的眼睛幫忙記錄下許多漏網之魚。而香港人似乎又有無畏的本事,抓起相機就拍,一副天經地義的樣子。不像我,老是在意對方的感受或是環境的禁忌,弄到最後,什麼都不方便拍,即便鼓起勇氣舉起相機,姿態也都彆扭。
馬德里市區的拼貼塗鴉
早晨的El Rastro舊貨市場
我們其實就是時光旅人。舊貨帶我們穿越時光,影像幫我們凝結記憶。舊咖啡廳裡的泛黃地磚則飛過海洋,默默地幫我們連結馬德里跟香港。
每當我重新瀏覽Erika在赫爾辛基以及斯德哥爾摩所拍的照片時,都會驚訝於自己視網膜與腦袋記憶的成像之間,一定有一大塊破洞,怎麼Erika所看到的東西,我竟然如此陌生?我們不是一塊兒旅行的嗎?再打開特拉維夫的照片,怎麼那裡的舊貨市場突然間這麼迷人?而我似乎只記得幾個破爛的搪瓷咖啡壺,以及解渴的Lemonade?
其實在柏林的舊貨市場裡也是,Erika每年十月都會來柏林住一個月,這當中我們便像是公務人員上班一樣,一起去各大跳蚤市場打卡。她會單獨挑她香港店要賣的東西,我則繼續找我台北店要的燈具或家具。那天我們逛Rastro,原本就沒打算買東西。我們這趟過境馬德里,純粹用來調時差。畢竟兩人從亞洲飛過來,接下來的旅程便是南美洲,當中12個小時的時差,切割成一半來調比較容易。話說回來,這次旅行箱的空間大部分要用來裝秘魯的特產,如果太早在馬德里就下手,恐怕接下來兩星期的南美之旅,會累死自己。
昏黃的咖啡館,連結馬德里與香港的時光旅行
西班牙的美而美,油條配牛奶咖啡
Rastro星羅棋布的巷弄古董店很適合旅人消磨一整個早上。我們配合著亞洲時差,成功地在一大早便來到市集,原本以為搶先在眾人之前,沒想到竟搶過了頭,連攤商都沒見幾個人影,於是只得乖乖地先到附近尋覓起早餐店。猶記得以前造訪馬德里時,很愛吃他們的油條Churros,也喜歡沉浸在那種牆壁貼滿磁磚、頂著慘白日光燈的老派咖啡館。於是短短三天的過境,我們每天都在這樣的地方吃著百吃不厭的早餐:Churros蘸Café con Leche(咖啡牛奶)。
再度回到Rastro,巷弄裡的舊貨攤也多了起來,我們拿著相機到處亂拍,也隨手把玩起路邊的小雜貨,用癟腳的西語詢價殺價,當初說好不買東西,還是抵不住手癢,買了幾個老燈頭當作是馬德里一遊的紀念。另外基於同行買賣的專業,只要看見有人在賣50-70年代的東西,我們也會忍不住進去打聽一下行情,然後心裡再一次由衷讚嘆:柏林真是價廉物美的舊貨天堂!
〔延伸推薦〕
簡銘甫
從事舊貨買賣,魔椅、加工廠商店負責人。旅居台北、柏林兩地,喜歡旅行,談天說地。著有《乾杯!柏林大街》。最新作品為《唸舊:跟著市集去流浪》。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