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精采絕倫的作品背後,當代設計大師想的其實是……
作者:宓兒 / 2009-05-22 瀏覽次數(6708)
恐怖的是,廣告主A說:老闆喜歡演歌,背景音樂改成演歌吧。藝人經紀說:應該要強調藝人的形象啊!到底是藝人重要還是狗重要?狗狗的畫面都拿掉吧。廣告主又說:狗食的原料很重要,應該要在廣告中大大的打上原料名稱。多經刪改最後變成:性感火辣的女明星、搭配突兀舞動的舞者、沒有狗狗畫面,一則以演歌為背景音樂、諸如「國產牛肉」等狗食原料輪番出現的怪異廣告。想當然爾,播出後被電視機前的觀眾毫不猶豫、看也不看的關掉了電視。
影片很Koso、很荒謬的呈現了設計師的悲哀。我們一群人笑鬧過後,我突然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也有提到類似的片段。
設計師麥可.貝汝(Michael Bierut)說,我剛開始上火線面對客戶時,滿腦子想著讓客戶完全認同我的案子……有回案子差不多到了要付印的階段,當時的上司馬西莫.維格涅里(Massimo Vignelli)堅持,這恐怖的東西根本不能拿出去見人。他一把抓起電話向客戶的老闆的老闆,堅定的表達案子尚有需要修改之處,撕掉花了三個禮拜搞出的東西,重新做出俐落又漂亮的作品。對馬西莫來說:做出來的東西走樣就是走樣,沒什麼藉口好說的。而,時間不夠用或是客戶耍白癡,那都是你家的事。人家看在眼裡的只有你的設計,還有設計的好壞。也成了麥可.貝汝的座右銘。
這是設計師的堅持,不容置喙。
很多時候,我們驚嘆設計大師的無比創意,觀摩、了解其設計理念、產品的樣貌。《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帶領我們換一種方式,透過作者黛比.米曼(Debbie Millman),一位任職設計產業逾25年的資深品牌顧問,與當代設計大師們尖銳、直接、幽默、步步攻防的深度訪談對話,我們得以瞧見精采絕倫的作品背後,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動機,以及業界最真實的感動、憤怒與困境。
好比說,代表作之一「我愛紐約」標誌的米爾頓.葛雷瑟(Milton Glaser),他的觀察是「我相信你的本質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傳遞出什麼樣的想法和信念。」佛漢.奧利佛(Vaughan Olivier)竟然說:要我隨心所欲做我想做的事,我還真的會腦筋一片空白呢。彼得.薩維爾(Peter Saville)自我挖苦道:1985年以前我就得了三座D&AD(英國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的銀獎,但是你可以想像嗎,我竟然做不出信紙的信頭。還有很多很多……
這本書,也不必逼著自己一次讀完。也許你是設計師,或你從事創意相關產業,這書適合放在手邊,每當思緒卡住時拿來讀個一兩篇,也許能意外的發現些什麼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