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灑
如果有那麼一回,可以就著《台北小吃札記》遊晃一次台北城,居留此地的年月,便記下完美的句點。舒國治的悠閒,在他以前的作品裡早已完全釋放,但舒國治對於美食的講究,卻只在《台北小吃札記》裡任人窺看。有時,他會看似任性地很不想把一些媒體從沒報導過、卻是在地人才欣賞的美味小吃告訴所有人,這個時候的讀者,就像偷偷跟在美食專家後面的小鬼,小心翼翼不讓對方發現,看他都到哪裡偷吃好吃的。有時,他又像是邀請我們和他走一段路,到一家沒有誇飾裝潢的小店,點幾盤小菜,席中沒有把酒言歡的豪情,卻只是坐下來,各人安靜地品嚐美味,不隨意攪和。舒式風格的筆下,美食不再只是豪華用餐,傳統小吃會是生活中的一絕。
在《台北小吃札記》裡有金華街燒餅油條、內湖老張胡椒餅、汀州路康樂意包子、延平北路汕頭牛肉麵、永樂市場清粥小菜、泉州街林家乾麵、東門市場滷肉飯……。這些店家不會為了嘩眾取寵,用華麗的外表打造門面吸引觀光客,不會花大錢邀請電視媒體專題報導,四處放送。店家每天忙著的,是如何挑選最好的食材,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或點心,傳承美味、傳承口碑。
「麵揉好,拉成長板,撒蔥花,把麵捲起,桿平。在撒芝麻前,會刷上一層薄薄的麥芽糖漿,故嚼起來鹹中帶甜,微有一絲所謂『椒鹽』味,一口咬下,唾液完全分泌,便一口一口將它吃完。這是我買了邊走邊吃、還沒到中正紀念堂便把這套燒餅油條不配豆漿又不覺其乾的吃完之個人經驗談。」
「我知道他的意思;乃此店的湯頭,色較清亮,有椒香氣,有薑沖氣,亦有近似淺淺沙茶的藥香氣;簡言之,清鮮也。亞熱帶地區或許最適宜這般口味,華南口味,而不是坊間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視為當然的、豆瓣醬風味的──牛肉麵。」
我就這麼讀著文字、看著照片、想像著老闆們忙碌的樣子,胃突然空了,眼裡看著書中提到的地址,腦中開始規劃出一條最便捷的路線,就這樣不自覺地走到室外,依著腦裡的地圖,奔向正確的方向。一天,我只要一天,如果能給我一天,讓我用這樣的方式牢記台北,讓即將離開台北的我,能有一次機會以味蕾品嚐一座城市,將這樣的美食記憶,送給未來的自己,不失為一份珍貴的臨別禮物。
雖名為《台北小吃札記》,舒國治同時介紹了其他地區的美食,故鄉「員林」二個字,有這個榮幸成為書裡的一部份,心裡更是激動萬分。每每聽到外地人描述家鄉,總不脫蜜餞、雞爪涷,或一直不成氣候的百果山。然舒國治說,「中部是爌肉飯的大本營。其中最密集的是市鎮是彰化市。」又說「另有一鎮,稱員林,亦是生活得最好。」又說「『滷肉濱』每日用大滷鍋燒煮爌肉與豬腳,而他製得不濃鹹,滷汁比較稀淡,這是我心目中比較『員林』的風味。」還說「最佳是湯,蘿蔔湯。蘿蔔切塊,入鍋極多,湯甚香美。」以及「『滷肉濱』另有一特色,打烊時間,定為下午四點二十分。為何是二十分?不知道。但皆很準,每天如此。」那是伴我成長的故鄉,舒式文字的描繪下,成為有美食、有堅持、有個性的市鎮。是我一直身在其中,所以我無法以適切的角度切入,認識自己的地方,這次我會回去,或許就是從外地人認識的「滷肉濱」開始,走進和我回憶裡完全不同的員林。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