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焦元溥|古典音樂烤焦了

【週一|古典樂考焦了】焦元溥:愛與死的大哉問:魂斷威尼斯v.s.愛的交響曲

  • 字級


焦元溥專欄

Dear Mr.恐怖片,

從來沒去過京都。這次一償宿願,果真名不虛傳。櫻花,還是要親眼看才是風景。

這幾日天氣大好,春滿古城。邊看邊拍,歡娛過頭就是手忙腳亂,居然顯得狼狽。如果你也能來,那就太好了。

不過再怎麼左支右絀,有無賞櫻文化,實在天差地別。對美景缺乏敬重之心,也就不會有照顧之意。不就上個月的新聞:某里為賞櫻花,社區居民竟然決議移走老榕,區公所也欣然同意。

原來在這城市,無論是老房或老樹,只要居民多數決議就可遷走。

(但你要不要猜猜,到時候有沒有人去聲援老樹,為他們守夜抗爭?)

為春天短短二周美景,要放棄夏日一季涼蔭,這簡直可以收入世說新語。事物雖同,觀看角度一變,就有如此差別,像是上次我們聽的那首巴伯(Samuel Barber)《弦樂慢板》(Adagio for Strings)。現在此曲已成美國喪樂代表。當年小羅斯福總統過世,美國電台宣布時就播《弦樂慢板》。
葛蕾絲凱莉(Grace Kelly)與愛因斯坦告別式上,也聽得此曲再一次哀豔婉轉。連2001年倫敦逍遙音樂節的「最後一夜」(The Last Night),也演《弦樂慢板》以悼911事件罹難者。可是此曲和死亡其實並無關聯,完全是世人情感將音樂染成黑白。連作曲家生前都不無怨嘆,不知《弦樂慢板》何以成了葬禮音樂。

Leonard Slatkin 指揮BBC交響樂團,在逍遙音樂節演出《弦樂慢板》以悼念911罹難者


但其實一直如此。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原本就以深刻優美聞名。後來大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拍《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1971)把此曲當成配樂,更使其聲名大噪。在維斯康提之前,伯恩斯坦在1968年羅伯甘迺迪告別式當天,於紐約聖派崔克教堂彌撒中也演奏這個樂章。從此,維也納世紀末的感傷甜美籠罩於死亡陰影,橙紅暖柔滲了暗紫沉青。

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這「非常慢」(Sehr langsam)的「稍慢板」(Adagietto),現在演奏動輒十分鐘,拖至十二分鐘也不罕見,同樣也成了熱門喪禮音樂。但若你聽馬勒學生華爾特(Bruno Walter)指揮紐約愛樂,1947年二月的錄音,這個樂章卻只用了七分三十五秒,和今日多數演奏大異其趣。或者你聽孟根堡(Willem Mengelberg)1926年指揮皇家大會堂樂團的錄音,也只用了七分十七秒。當然你可說感受皆屬個人主觀,但在我聽來,他們的詮釋實在沒有現今通行的感傷——他也不需要有,因為對作曲家而言,這個樂章是寫給妻子愛爾瑪的情歌(是的,就是我和你提過的那個魔女)。音樂中滿溢的,不是死亡,而是愛情。

華爾特1947年的演奏


這又是一個流行文化改變古典音樂形象的例子?或許吧。但我現在又不這樣想了。就像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一派指揮詮釋為愛情,一派表現成死亡,兩者竟都那麼貼切。華格納就是這樣寫的: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愛之藥與死之藥根本一體兩面。魔法只是人心的藉口,最後也唯有死亡才能讓愛情圓滿。第二幕的愛情二重唱,旋律也是終景伊索德的告別詠嘆。

《崔斯坦與伊索德》結尾,伊索德著名的《愛之死》(Liebestod)


在這方面,華格納可是老手。你大概不會把
《神鬼奇航》系列電影看成恐怖片。的確,迪士尼出品,所有嚇人招術,不過是樂園裡主題鬼屋的裝點。但就像我和你提過的,歌劇世界裡也有鬼盜船,就是華格納成名作《飄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荷蘭人詛咒無期,唯有找到真心愛他的伴侶,方能苦海解脫。七載一泊,短暫停留總是絕望,再一七年又是一番輪迴。鬼船船長早已自棄,偏有癡迷少女獻身欲救,不惜一死以表真心。

克倫貝勒指揮《飄泊的荷蘭人》序曲


你會怎麼看這部歌劇?是愛情戰勝死亡?木心在《素履之往》裡說得精采:

「愛是生機,聲生之萃華昇華,唯其萃華昇華,愛與死最近。說愛是死一般地強,愛戰勝死,說法傖俗,且不知說到哪裡去了。愛之與死近,是因為沒有靜止的愛,愛的宿命的動態使它隨時要湧向極致,而生命無極致,在愛者心目中生命太像有極致的,生命有什麼極致呢,所以這個極致只能是死,一定是死。」


所以,我很好奇他會怎麼看《愛的交響曲》(Turangalîla-Symphonie)——這是梅湘受中古歐洲「崔斯坦與伊索德」傳說啟發所譜,為大型管弦樂團、鋼琴獨奏與電音琴(ondes Martenot)所寫的十樂章、長達八十分鐘的交響樂巨作,其鋼琴獨奏更讓人聽之目眩神迷,見之卻退避三舍。這樂曲名稱為「Turanga」和「lîla」二字合成,意義粗略翻譯可為「愛情之歌與喜悅、時間、動作、節奏、生與死的頌歌」。天上地下的色彩,宇宙四方的聲音,所有能夠想像的效果,幾乎都被他寫進此曲。在那樣的愛情裡,此曲是滿滿的興奮喜悅,但除了生命,你是否也能從中聽到死亡


鄭明勳指揮《愛的交響曲》第五樂章《星與血的喜悅》,影片中擔任鋼琴獨奏的Roger Muraro和Valerie Hartmann,六月也要來台灣演出喔!


總之,你先把6/16晚上空下來。呂紹嘉要和國家交響樂團演出這首曠世奇曲,不聽可惜,千萬別錯過了。

一寫就用了三張明信片,就此打住吧。明天要去東京,希望能幫你找到你想要的片子。

祝好

Yours,
M.B.




聽見蕭邦(附 CD)
聽見蕭邦(附 CD)

焦元溥

不務正業但也不誤正業的國際關係碩士,現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著有《遊藝黑白》《聽見蕭邦》《樂來樂想》等八本專書。你可在《典藏投資》、《南方周末報》、聯晚「樂聞樂思」和中時「唱遊課」讀到他的文章,以及在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和Taipei Bravo FM91.3都會生活台「焦點音樂」、「遊藝黑白」、「NSO Live雲端音樂廳」三個節目聽到他的聲音。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情傷的時候,讀一首詩比較健康

當現實太痛,我選擇逃進詩裡,讓那些懺悔的、埋怨的、放下放不下的詩句說出我的心。

434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