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翻雜誌
【小雜誌的逆襲】黃威融:生活風格時代來了,好好過小日子吧
作者:黃威融 / 2012-03-30 瀏覽次數(23607)
這些年,國內外陸續出現幾本精彩的「小雜誌」。所謂的小,除了團隊規模小,發行數字小,選題內容也有別於一般雜誌的無所不包,走向更微小的個人命題。這波逐漸湧起的小雜誌風潮,將帶給讀者什麼樣的閱讀樂趣?且讓幾位雜誌人就自身觀察與經驗一同分享。
文:黃威融/《小日子》總編輯
生活在台灣喜歡看雜誌的人,這幾年應該覺得有點痛苦,我指的並不是看進口歐美日外國雜誌這件事,外國雜誌還是很好看,我身邊許多有趣的朋友們還是一直在看很多好看的雜誌,只是台灣本地的看得愈來愈少。
可能很多人認為雜誌愈來愈不好看跟網路很普及、手機很方便閱讀、很多人用iPad……有關,這幾年許多人非常喜歡問我這個問題,我也直接了當的跟他們說,這種「大事」應該去問趨勢研究者詹宏志才是,但是根據我旁敲側擊老詹身邊的人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對這個問題的在意程度,遠低於他下次出國要去那間餐廳吃飯如何點菜。
其實,我們身邊的雜誌變得不那麼好看,我以為是因為社會發生了兩件事,但是雜誌這個載體還沒來得及跟上所造成:第一,我們的雜誌類型都太正經了,看看國外的「主流」,生活風格才是重點,而且不只是社會精英的生活,是各種不同風格群落價值主張的多樣開展;第二,我們的讀者早就變得比編輯聰明厲害有見識,他們旅行過的地方次數多得嚇人,他們理解歐美日雜誌的編輯意境和欣賞能力遠高於本地編輯,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公關公司通稿、這是廣告主的行銷技倆、這是傳統概念下沒有新意的內容規劃,他們很可能懶得跟雜誌編輯說,他們直接選擇離開。
過去半年我跟許多好朋友分享這兩個看法,許多人聽了我這麼說紛紛鼓勵我,直接逼問我既然生活風格雜誌會是下一個市場階段的重要項目,那你為什麼自己不跳下來作呢?如果你覺得既有的雜誌內容不如你意,那你是不是應該用具體的行動來推動呢?
所謂的雜誌,真的是一堆雜事的總成,我在2006-2011年期間參與了一本設計雜誌的誕生和茁壯,我清楚了解一個新內容路線的開創並非易事,特別當這件事還不是市場主流之前,你所要面對的磨難和挑戰,絕對不是易事。
我們想像的生活風格雜誌,是一群對設計建築美食音樂電影閱讀……有著高度興趣卻尊重彼此喜好不同的團體,在固定的頻道分享有意思的內容;我們期待的編輯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純粹道地的生活滋味;我們渴望的讀者,是一群愛好美好生活的專業工作者,他們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這種生活氣氛和風格路線,落在2012年的台灣,我們說它是小日子的誕生——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我們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