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專欄】作家對談:《最後一班慢車》李柏青 vs《馬雅任務》林斯諺

  • 字級

文/冬陽

台灣的推理小說家,總是寫得多、說得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寡言不擅表達,往往是為了將有限的時間(畢竟多數人是兼職寫作)大把揮灑在建築故事迷宮上。除非像是這刻意的安排,兩位作家細讀完彼此最新的作品後,展開一場揉合解析評論與抒發寫作企圖的精采對話。

林斯諺:柏青的新作《最後一班慢車》,我覺得最精采的,應該就是與書名同名的這篇〈最後一班慢車〉。伏筆安排得很巧妙,劇情前後呼應,還有那赤裸裸的人性描寫。雖然我個人偏好本格解謎作品,若用這個角度談柏青這本短篇小說集不是很恰當,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最不本格的這篇。〈最後一班慢車〉算是社會寫實犯罪小說,當年第一次在《推理》雜誌上看到時,震撼很大。《最後一班慢車》這本書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對細節描寫細致。比方〈空手而歸的賊〉講到關於鎖的細節,〈一聲槍響〉寫黑道生態,帶來強烈的寫實感。這在年輕一輩的台灣推理作家中顯得很獨特,但你並沒有拋棄解謎的趣味。推理小說通常解謎性格越強烈,布局就越偏奇想,寫實感會被沖淡。你做了很好的平衡,故事的戲劇性加上解謎的醍醐味,相當成熟。

李柏青:因為不想一直寫類似的題材,所以有不同嘗試。2006年在《推理》雜誌上發表了〈最後一班慢車〉,當時的短篇創作者比較著重在本格解謎,這篇帶有社會派色彩,也就顯得特別。其實我也不是特別要去談社會問題,只是想達到額外的設計。那麼斯諺,你的《馬雅任務》故事概念又是從哪裡來的?

林:《馬雅任務》是從美國政治哲學家提出的一項關於經驗機器的論證來的。我試著拿一個有故事性的哲學論證發展成長篇小說,之前的作品《無名之女》也是這麼發想的。剛好這兩本書運用的哲學論證都是思想實驗,現在沒有辦法達成,所以有點科幻性格。

李:《馬雅任務》的故事情節讓我想到電影《香草天空》、《全面啟動》、《魔鬼總動員》、《異次元駭客》、《啟動原始碼》等,你有摘取部分元素進入小說裡嗎?

林:對,在寫之前我把這些電影都看過了,想確保詭計沒撞車,也把電影裡的趣味點放進來當線索。

李:這部作品跟過去較趨向本格的林若平系列,架構顯得比較大。你現在的創作構想是在科幻的架構下放本格詭計?

林:其實科幻只是湊巧,不是刻意要開啟科幻推理路線,我保留了本格推理的趣味與設置,不過故事發想跟以前不一樣。

李:我對《馬雅任務》的感想是,節奏很快、放入大量知識,像是腦神經醫學等。所以說,你的創作路線還是以本格為主?

林:其實是多線經營。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像《冰鏡莊殺人事件》的傳統本格,想繼續發展出「莊」系列;二是像《馬雅任務》,有一些哲學想法與本格推理原始核心的結合。那柏青你呢?

李: 剛好跟你相反,其實我骨子裡其實滿本格的。陳浩基評我前一部作品《親愛的你》的時候有提到一些問題。我覺得自己過度講究公平性,線索放太多了。我跟斯諺相近的地方,在於察覺到自己的局限,得要跳脫出去。或許可以寫穿越故事?(笑)我想增加非現實成份,提高幻想性,建立新的邏輯架構,但故事還是建築在現實之上。目前已經有下一本長篇的大綱了。

林:那短篇呢?

李:會繼續寫「疑難雜症事務所」系列,維持輕快有趣的風格。《最後一班慢車》這本短篇集的時間跨度很大,創作想法前後有差,導致風格差很多。「疑難雜症事務所」裡的雙人搭檔,一開始像是古?任三郎與今泉慎太郎,很強的偵探加上很孬的助手,後期則比較像是美式搭檔。我得承認系列角色的個性還不明顯,人物刻劃部分只跟事件有關。編輯建議我寫長篇。我希望寫節奏更強烈一點的,加強正義感。我的小說太缺乏正義感了,例如《親愛的你》,大眾的反應好像……

林:我覺得太強調正義感,反而落入俗套?

李:稍微回來一點比較好。

林:你的小說對話很多,情節推動幾乎都是靠對話,是刻意這麼做的嗎?

李:是,受到美國冷硬派影響,鎖定一幕,讓偵探與非偵探兩個人靠對話去推動劇情。尤其是短篇,我讓故事極簡化,其他枝節用很短的敘述帶過,將衝突點聚焦在一、兩句對話裡。

林:談完你的想說,想問問你怎麼看台灣推理小說的發展?

李:這幾年華文推理出版量變大,型態也在變。07、08年以前的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來稿作品2/3以上是金田一、柯南式的本格故事。現在汲取推理養分的來源變得不大一樣,CSI、冷硬派、新世紀福爾摩斯的故事都造成了影響吧。這是好事,不過還在摸索階段,像不藍燈的作品《聽著雨聲告別》就是一例。我同時希望大家還能寫些不一樣的,可以參考其他非推理的華文小說,讓更多讀者看華文推理,而不只是推理迷。

林:的確,這幾年新作者陸續浮現,讓我很興奮,出版量也節節升高,預估今年應該又會比去年多。不過,銷量好像沒比較好,讀者仍然以看翻譯推理小說為主,希望未來有顯著改善。此外,短篇推理發表的平台太少,我自己是有投稿對岸的《歲月推理》雜誌,他們因此培養出一批作家。有了投稿平台就會提昇競爭意識、帶動進步,我還滿擔憂大陸即將超越台灣。至於我自己的小說實踐,希望能保持娛樂性,但多帶深層一點的想法、帶點純文學。這個路線還在思考中。

李:陳浩基的《13.67》對我啟發很大,還賣出了多國版權、也要拍電影了。這個故事吸取了香港土壤的養分,我們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寫出怎樣的故事呢?

林:浩基的優勢在於他全職寫作,而且作品沒有字數限制。我現在合作的出版社多不希望字數太多,大概是12萬字篇幅。

李:台灣有沒有辦法寫出讓人家(國外)有興趣的故事背景,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有時候看台灣電影,自己覺得有趣,但國外覺得小眾,這就走不出去了。該要寫出跨文化有吸引力的大眾作品,這我們都該繼續思考下去。

林:很期待你的實踐,一起努力吧。

李:也很期待你下一部作品,大家一起加油!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這些小說的設定,會不會太狂?

    主角穿越成為掃地機器人、前男友的遺言是把財產留給兇手、7條故事線同時進行的推理小說......嶄新的設定、猜不透的劇情,這些小說要掀翻你的既定認知!

    183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些小說的設定,會不會太狂?

主角穿越成為掃地機器人、前男友的遺言是把財產留給兇手、7條故事線同時進行的推理小說......嶄新的設定、猜不透的劇情,這些小說要掀翻你的既定認知!

18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