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在心中蕩出來的波紋,讓我們如此確信,這絕對是部值得珍惜的作品。

  • 字級

文/幾存

有一種作品,在讀者心中留下的位置是這樣的:在讀完之後,會有種很「值得」的感覺;這種「值得」的感覺同時帶著一些珍惜的情懷,珍惜世界上能有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文字、把這樣的故事給寫下來。

波蘭小說《美麗的賽登曼太太》便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小說的背景發生在當年波蘭猶太人遭到種族大浩劫的那個時代。賽登曼太太擁有一雙藍眼和一頭金髮,這兩樣足以判別生死的外貌特徵,和完美的偽造的證件,使她得以冒充一位波蘭軍官的遺孀……直到一個專門舉發猶太人線民在街上認出了她,將她送入蓋世太保的手中。

不過,整本書的主軸並非繫在「救援賽登曼太太」這樣單一的事件上;在這本波蘭小說裡,作者施奇皮奧斯基想要用筆寫下的,並不只是高潮迭起的故事,相對地,他站在一個全知的觀點,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光中穿梭跳躍調度,讓每一個章節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段人生。

每一個章節中,無論主要登場的角色是誰,我們都會同時認識和主角們經歷過同一場戰爭、同時代的其他人蹤影:他們有可能是波蘭人、猶太人或德國人,彼此間的關係有可能是最要好的朋友、鄰居、師生、被迫拆散的一家人,而他們只要繼續活著,便會擁有在戰爭中的另一種身分:加害者,或倖存者。

我們看到十八歲的青年帕韋克和最好朋友離別(後來成為永別)那天之後的每一天,一早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觀察自己的手是否失去了血色,活著的日子,他總問自己:『慶祝一個人沒有被殺,能慶祝多久呢?一個於戰時在華沙街道上被槍殺的老人跟十幾年後死於癌症的同齡之人,他們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說不定被槍殺的那人還少受一點罪,恐懼的時間也較短……』

戰時還算寬裕的裁縫師所熱中的藝術品收藏讓他感到和諧幸福,但是,「上帝似乎別過身去了」這令他感到不安。看似冷漠、改行協助猶太人逃出隔離區的盜匪,到晚年時終於明白那段時期原來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總是埋首研究語文的學者,看似然漠不關心真實的世界,心中卻仍懷著悲傷恐懼忍受國家失去獨立,而選擇在這一切的邊緣自顧自地活著。德國軍官只覺得自己所犯的罪所殺人的在戰時人人會犯「自古以來即是如此」他時常對自己這麼說--10年後,成了戰俘的他最終死於飢餓,腦中只有食物,對自己的罪過並不感懊悔,他其實也可以說 「自古以來即是如此」。而作者在這裡擱下了這句話:「要談倫理道德無疑需要一定的熱量。」

作者雖站在一個全知的角度敘事,選擇為讀者撥開了時間空間的迷霧,窺見了書中角色多年以後的模樣。不變的是,在溫厚緩慢的敘事步調中,說的一直都是角色的心境和獨白(無論是此刻的,或是多年後的心境)。每一個不同國籍、種族、宗教信仰的角色,都在這本書裡訴說了自己心中的煎熬、恐懼、掙扎、猶豫,或者麻木。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如此地令人震撼,並且餘波蕩漾。

而這每一次在我們心中蕩出來的波紋,讓我們如此確信,《美麗的賽登曼太太》絕對是部值得珍惜的作品。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愛」,他們說得太一針見血

愛是美好的感情,但並不總能帶來美好的感受。有時候說得太多,有時候難以啟齒,這幾篇文章裡的愛各有不同,一定有一種能深深打中你。

1995 1